让孩子大声的说出来——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者:巴州区兴隆场乡中心小学校 黄海平  时间:2009/5/7 7:27:16  来源:黄某人000原创  人气:1766
  现代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如何在竞争中让自己处于优势呢?我想关键是要学会推销自我,展示自我。那么怎样才能成功的推销自我、展示自我呢?具有一副好口才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近年来的观察和总结,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说”(特指特殊场合发表意见)存在害怕,甚至恐惧,不敢大声地将自己心中的语言说出来。常常表现为:上课回答问题扭扭捏捏,胆怯,语无伦次;班级演讲时,精神紧张,说话结结巴巴,词不达意,急得满头大汗;有事需要寻求老师帮助时,低头含胸,轻声小语,不敢大声表露心声。诸如种种说明这些孩子在语言表达上还欠缺能力,应着重进行培养。现就本人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剖析心理,消除压力。
  通过分析这些孩子的心理不难发现:当他们在表达时均有生怕自己出错,怕闹笑话、怯场的心理。因此要让孩子成功的表达首先应消除心理压力,去除害怕心理,激发说的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是与学生谈心,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认真分析,鼓励他们“一定能行”,大胆面对心理障碍,努力克服,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从胆量上要战胜自己。
  二是教给学生一些解除心理压力的方法。如:演讲前深呼吸;在空旷的田野或深谷中大声朗诵;“自命清高法”即在演讲前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会胜利”等语言,提高士气,消除心理障碍。
  三是告诉他们演讲前应做到胸有成竹,保持头脑清醒,清楚自己“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二、创设情境,鼓励参与。
  对于上述方法学生听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争着想试试老师讲的究竟行不行。这时我设计一些场景和活动供学生交流练习。如在班级中开展情景对话,分角色朗读,讲故事,当小记者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对于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应热心帮助、理解、支持和鼓励,减轻其心理压力。我班有一位学生名叫曹静,性格内向,平时极少与同学交流。说话时声音小且不多言,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因此我将她列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谈心我发现该生缺乏自信,心中有话但怕说错而不敢大声说出来。因此我运用各种方法鼓励他重树自信,做一个大胆的孩子,经过一个多月的指导现已能够在课堂上大胆述说自己的见解,同时我又让班上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她、开导她,主动和她交流,给她介绍一些方法。就这样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个沉默寡言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当小记者”的活动,他还成功的采访了校长。
  三、巩固成果,作好评比。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表达时能做到体态大方,措辞得当,能熟练应对各种即兴表达。去年,上级领导有一次来校视察工作,到我班了解情况,本班学生均能积极的、有礼貌的、从容自如的参与交谈,受到大家的好评。在取得了一点成绩的同时,我继续加大活动的开展力度,努力为学生创造了锻炼的机会。作好评比,对口语表达能力有明显长进的同学给予奖励,并向其他同学传授成功的经验。
  让孩子大声说出来,说出心中想说的话。这是艰巨而又长久的重任,它对孩子以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努力把这项重任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得到锻炼。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