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中如何避免“撞车”
作者:开平市开侨中学 程小春 时间:2009/5/17 18:59:54 来源:春草碧绿 原创 人气:834
今年高考作文是,请以“不要轻易说‘不’” 为题写一篇文章,作为一名亲历高考作文评卷的老师,我深切感受到了学生考场作文的问题所在:千文一面,材料雷同,表达混乱,思维空白,内容空泛……所以,想对正在追求“如何让自己成为作文考场上的胜者”的同学们说,请注意以下几点:
1、切记慎用广而知之的社会热点、当下时事、公共素材写作,避免写作内容上的撞车。
汶川地震是08年中国大事,今年考场作文中,地震简直成了膏药,谁都拿来贴一帖,几乎十篇就有九篇作文写到汶川地震,不少学生是整篇作文都写汶川地震,好像不写地震就是不关心时事,不点一点地震就是不爱国不爱民似的。雷同的写作内容,导致千文一面,堆积成大面积的平乏之作。
考场作文取胜的途径主要就两条:一是走内容取胜的途径,偏重写作出让评卷老师有得一看的内容;二是走语言取胜的途径,侧重向评卷老师炫示语言才华。而有关汶川地震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早已排山倒海,你写作地震内容,作文可以说基本失去了可看点,只剩下语言表达上的优势。所以,今年以汶川地震为主要写作内容的作文,基本得分在36——42分之间,极少数语言表达文采斐然、感情充沛的作文才上到了45分以上。
还记得07年评卷老师曾说,作文里铺天盖地都是感动中国人物:丛飞、洪战辉等公共写作素材。短短800多字的一篇作文,如果在内容上已失去了拿分的优势,试问你自信是那可以仅靠语文素养、文学底蕴照亮文章拿分的学生之一吗?所以,提醒你高考作文中应根据自己的写作特点作出选择,如果你不够确信自己的语言才华,那就走内容取胜的途径,避开人人都用的社会热点、当下时事、公共素材写作,避免与其它考生在写作内容上撞车。否则,你就湮灭在众生之中。
2、切记用你的积淀换你的高分,亮出自我阅读积累的独家素材,给作文着上“保护色”。
写作是阅读的延伸,考场作文的策略是“炫示”,向评卷老师炫示你十多年学习所达到的积累厚度、文采高度与思想深度,用你的积淀换你的高分。
高考作文中,议论文所占比例巨大。而议论文的写作,备考训练指导过程中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最常用的结构是三个分论点并列的并列式结构。换句话说,大家的议论文写作已经模式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作文能否突围而出,关键就看你所引用的材料了。在评卷过程中,看得最多的内容是地震,其次是人物素材,我们几乎被爱迪生、贝多芬、霍金、司马迁、屈原、李白、李丽、李剑英等雷同与老化的素材包围得水泄不通,这类作文没有看点,基本得分在40分上下,少数语言能力突出的才上到了45分以上。
而能豁人眼目的有典型意义,有新鲜感,能吸引人的有效素材,在考场作文中严重不足。“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一篇活鲜鲜的有生命的考场高分作文,离不开内容的可读性、语言的审美性。同样是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有些作文写的是左拉、加缪、萨特、歌德、雨果,是沈从文、戴望舒、林语堂、常书鸿、杨降,是夸父、精卫、唐玄奘、宋江、杜十娘等独家材料,这类作文基本得分45分以上,若语言透着文采,立即上到50分以上。因为素材层次高,本身就说明你有阅读基础、生活基础、思想基础,写作能力自然就体现出来了。
“无米之炊,巧妇难为”,但素材不在多,而在于价值。从现在开始,你有足够的时间着手去采撷你自己的有效的可以拿分的写作素材,将它们切磋城砖,琢磨成玉,让其真正成为你作文的建筑之材、装点之物,建造出你的作文大厦。
3、清楚“怎样写”这个问题比“写什么”更为重要,一枝妙笔在,何处不飞花。
考场作文,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到底还是文字表达,再鲜活的素材,再深刻的道理,你表达丑陋,那内容上的优势就被削弱甚至消失;而再泛滥的素材,再平常的事例,你表达美丽,那所处的劣势就被语言的光芒化解。
十篇就有九篇作文写到汶川地震,在这种情形下,下面这段写地震的文字依然拿了高分:
例文一:“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胸膛中迸发出来的并不是“不,我不行”,而是“中国加油,汶川加油”这一声声震天动地的呐喊,我们有真爱,有信心,有力量,中华儿女把自己的精、气、神拧在一起,对天灾不会轻易说‘不’。”
这位学生即懂得怎样写,他只抓住地震材料中的一点精髓点“凝聚力”,用写作性的语言进行表述,只言片语,但饱含感情色彩。而评卷过程中,大面积的学生对地震素材的运用,方式是单一的,几乎就在简单地套用素材,把积累的有关地震资料作为一独立部分移植到作文中,自身缺乏对素材的品评,也没能与素材产生思想上的感触和表述上的转换,所以那些作文中的地震文字不是他们的作文,只是复制、粘贴的地震资料而已,分数自然高不了。
写作是文字的舞蹈,写作是语言的星空。
例文二:“当‘吾将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还未走出人们的视线,‘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便悠悠地走上了舞台;当‘海青天’海瑞不畏生死为国为民时,‘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便用生命的强音定格历史的画面;当‘精忠报国’的岳飞写下‘忠义’二字墨迹犹香,‘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便将这番大无畏精神升华到了极至。他们的不苟活,不弃义是历史的绝唱,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才不会轻易说不。”
这是一篇55分的高分作文中的一个段落,要说这段文字中所写到的人物,我认为大家是不会陌生的,使用大家都熟悉的人物素材写作,依旧拿高分,这位学生也即懂得怎样写。首先他背下了人物的诗句,使文章氤氲着厚重的诗香,其次他用精美的排比,在时空的经纬上纵横驰骋,炫示着雄厚的积累,雕琢出优美的辞章。所以,这位学生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其实也就写下了他的才情与语文素养,高分自然跑不了。
4、明白有一种能力叫思考、有一种思维叫创新让你与众不同,这很重要。
在整个评卷过程中,对学生写作思考能力缺席的感受是非常深切的,其具体表现在:
①运用素材写作没有思考的层次空间呈现。很多学生不是找到素材与题意间最佳立意点,边叙边议,合情合理达到目地,而是堆积材料,叙议之间关系疏远,甚至脱离,硬贴标签说的就是这种写作状况。素材的成功运用,就是让阅卷老师看得见,你对素材与主旨间关系的思考的空间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要求你学会围绕题意主旨,尽量介入自我的叙述,介入评价性语句。
②思想混乱,没有逻辑。评卷过程中,发现为数不少的作文,行文思路是混乱的,一会儿说不要轻易说“不”,一会儿又说要勇于说“不”, 颠三倒四,中心不明确。还有不少作文,文句表现力差,没有逻辑,如例文三:不要轻易说‘不’,面对各种机遇,我们要用于抓住。例如,在敌人面前,黄继光用胸口堵住敌人的枪口,他就是抓住了机遇,黄继光知道,只有这样,革命才能胜利,所以面对敌人,黄继光毫不犹疑地利用胸口堵住敌人的枪口这一机遇,是战争取得胜利。
同样,在整个评卷过程中,对学生写作创造性思维缺席的感受也是非常深切的,其具体表现在立意过于集中,绝大部分学生簇拥在写:面对困难、挫折、磨难、打击、失败、厄运不要轻易说“不”,思维逼仄、平庸,让人嘘唏。能跳出庸常思维,开拓视野,我手写我思的好文章不多,它们只要一出现,就是万绿丛中的那一点耀眼的“红”,请你欣赏:
例文四:狄德罗说:‘迈向哲理的第一步就是怀疑。当我们对事物有自己的新理解、新想法时,可能这些理解、想法有悖传统、有悖经典、有悖权威,但请不要轻易对它们说‘不。”“不要轻易对新想法、新观念说‘不’,因为正是这些新想法、新观念把人类牵引到另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推动了人类历史车轮的前进。请再下一次真理叩门时,不要轻易说‘不”,请再下一次创新叩门时,不要轻易说‘不”。
例文五:人人都说社会冷漠无情,像冰原;但我想说的是,这个冰原是我们亲手用一个个轻易说出的‘不’造成的,我们总是欣然接受别人的帮助而轻易地拒绝别人。所以,下次当你想要拒绝别人时,请再想想,这个“不”字是否说得太轻易了,轻得像空气,却沉沉地盖住了一个和谐社会。
直面高考作文的应试技能、经验,让自己成为作文考场上的胜者,你能做得到!
除此之外,还须温馨提醒的是:作文扣题要落到实处,有些作文满篇都在点题“不要轻易说:‘不’”,但看完之后,硬是弄不明白,他到底想对什么对象不轻易说“不”。其次,作文不能单薄,不要通篇就写一个人,一件事,材料丰富是内容充实的体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