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早恋说再见

作者:浙江省瑞安隆山高级中学 项淳秀|  时间:2005/3/6 5:47:2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880
  两个月之前,我在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了一篇与众不同的作文。这次作文,是依据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议论要有理有据这个要求设置的材料作文。而这位女学生却撇开了这些材料,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爱情观。她在文中写到:她有一位好了两年的男朋友,他们感情很好。她不认为他们的感情比不上那些已婚恋人们。男朋友每天早上打电话叫她起床,晚上互说晚安后才入睡。他们的感情已经到海誓山盟的地步。她妈妈也曾阻止两人的交往。男孩子向她妈妈保证:他是真心爱她的,他一定会娶她为妻的。她也认定了他。她说爱情就像搭班车,错过了这一站就赶不上那一站。她会很珍惜眼前的他,也会很自豪把他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她认为早恋没什么不好。彼此有一份牵挂,生活才不至于空虚。今天,我又发现一篇学生的随笔。这位学生诉说她的一位好友至今已经交了三位男友,并且跟每一位关系都很亲密。见新的就甩旧的。不过,这位好友她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成绩落下不少。
  看了这两篇文章,再回头想想现在中学生男女生过密交往已屡见不鲜。晚自习之后,你可以看到操场上男女生偎依在一起;你也可以看到男女生同骑一辆自行车,女学生坐在前面或后面跟男生搂搂抱抱;在校园里互递情书,表达爱慕之情者比比皆是。上海市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市重点中学有10%左右的学生有“谈恋爱”行为,而在一般中学和职业技术类学校中,这个数字甚至达到了50%。 而根据另一项对上海市的5个区6所中学包括市重点、区重点和普通中学的调查发现,上海中学生恋爱已达相当大比例,占学生总体的17.5%。所以笔者认为,如今中学生早恋已绝非极个别,已出现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的苗头。我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心理与生理发展的不协调,或心理滞后,或生理超前,从而出现青春期的许多困惑与迷茫。
  二、有些离异家庭、重组家庭、双亲不在身边的孩子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和家庭的温暖,使他们转而向同龄人那里寻求温暖。
  三、处于十六七岁花季雨季少男少女,个性极强,好奇心强,爱面子,渴望寻找刺激。去年,我班有两位学生于某天晚自习后躲在校园某一个角落偎依在一起。恰巧被值日教师撞见了。当值日教师把他们的名字报给我时,我惊呆了。女生竟然会是班级前十名并且很少跟别人来往的酷似书呆子的黄某某。当我把诧异而真诚的目光投向她时,她怯生生地道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他们真正谈在一起还只有一个星期左右。一个星期之前,她接到了一位初中同学的来电。老同学询问她有无男朋友?她如实回答没有。同学便笑她没本事,一个学期过去了,还没男朋友。她就跟那位同学下了赌注:一个星期搞定一个男友。于是就出现了上面一幕。我震惊于她的一席话,更震惊于交男朋友居然有这么一个荒唐的理由。我觉得我们做长辈无时无刻要关心我们的孩子,留意他们点点滴滴的变化。我们应该多走进他们的世界。然而如今的长辈和孩子沟通的机会实在太少太少了。
  四、“性教育”是一个很多人羞于提及,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又不能回避的问题。计生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很多青少年的性知识"来路不正",只有5%来自于初中的生理卫生课。学生有关性知识的空白,学校教育这一正规渠道没有去占领,他们就只能从其他一些地方去找寻有关答案了。而社会不良文化、庸俗文化对他们的误导、诱惑。影视剧中充斥的情爱、性爱镜头,流行歌曲、地摊文学对滥情、暴力的渲染,黄色网站的泛滥,对今天的中学生都不能不说是一种污染乃至于腐蚀。
  孩子出现早恋这种苗头,教师采取默许听之任之甚至纵容的态度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年龄尚轻,陷入情网,贻误学业,贻误前程,甚至偷吃禁果,后悔终生。严厉禁止不但不会有效果,而且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悲剧。前段时间,瑞安某中学初三的一位女生由于喜欢上隔壁班的一位男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遭到父母亲的打骂。一气之下,从十五层楼跳下去。地上除了一滩鲜血之外,还有我爱某某的字迹。一个生命从此就像一颗流星一样消失地无影无踪。留给她的家庭是无穷无尽的悲痛和懊悔不已,带给人们太大的震撼和深沉的思考。在我们的孩子处于迷惘的人生的十字路口,老师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帮助他们走出迷阵,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爱情观。让人间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而我认为处理这类问题,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引导教育学生的基础是了解学生。进入青春期的许多中学生都发生着这样的变化:对别人翻看自己的东西很反感;开始愿意有自己的房间;偷偷地记日记,不轻易地和盘托出内心所思所感,把秘密锁进心灵深处;与别人说话和交往也变得不那么坦率了。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这是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心理的闭锁性”。闭锁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正因为如此,我们想让我们的孩子说出她们内心的秘密并非易事。可是语文教师可以利用随笔作文与学生进行真诚地沟通,进行心与心的碰撞。笔尖可以吐露真情,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再者学生认为语文教师本身是读文学的,情感较其他老师丰富细腻。学生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寻求老师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正如写那篇作文的女孩在文章写完之后加上特别的附注(老师您千万不要把我的故事告诉其他的同学。我是把您当成我的好朋友才告诉您的。我知道语文老师感情比其他的老师丰富细腻)。当学生把心里的秘密告诉你,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隐私。千万不要声张,更不能搞得满城风雨。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信赖,这是教师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前提条件。
  其次,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新课标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新教材三四册选文的重点是文学作品。所选爱情题材的作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大量的健康高尚的文学作品的选人,为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展示了一个广阔而美好的人文与个性的“姹紫嫣红开遍”的百花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这些生动活泼的充满人文关怀与个性情感的经典作品,以真善美的品质去感染、熏陶学生的个性情感世界,帮助学生学会辨析是非对错,并逐步地使其生理、心理、伦理观、道德观同步发展。那么,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因此,我教课文时,打乱篇章顺序,按照自己的设想,挑选文章,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先讲诗经《静女》,《静女》中描写青年男子与心爱的姑娘的一次约会,其中讲解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句时,我就穿插了诗经《关雎》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就吟出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千古绝唱。通过诗句的赏析,我告诉学生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青春期出现对异性的好感是正常的。但是高中学习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种好感?新时期的女性怎样才能为自己找到幸福?爱情和婚姻是一码事吗?男孩追求女孩时是那么热烈,如《静女》里写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一旦女孩容颜逝去时,负心男孩情感会依然如旧嘛?请读《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椹!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三千年前的弃妇的心声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请我们文科班的女生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很多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获得幸福,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恋爱期间就应该对他进行多方位多侧面的观察。了解他的为人,清楚他的性格。还有的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给自己找一份好工作。女子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基础,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悲剧的发生。”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教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时,直接穿插舒婷的《致橡树》,让学生比较中西方不同的爱情观,并且讨论发言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爱情观。很多同学都赞成舒婷的爱情观。当一个人真得遭遇婚姻不幸时,应该怎么办?你认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美丽的杜十娘为了一个负心汉李甲走向自我毁灭究竟有没有价值?大多数学生认为为这样一个懦弱自私并且对她不忠之人而自寻短见,葬身鱼腹是不值得。还有些同学从社会及杜十娘自身等原因对杜十娘的死作了很精辟分析。请看高阳阳同学的简短但非常精辟的分析。(当今社会,女人被男人抛弃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现在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她们知道比起生命、钱、工作,男朋友又算得了什么?只要还活着,就有梦想。明天,她们相信会找到新男朋友。就象张小娴说的:‘当你爱的男人不再爱你或不值得你爱时,千万不要再留恋。一定要跑得快,别为他浪费你的青春和深情。在爱情路上,女人比男人更加居安思危。’当今社会愿意接纳那些敢于面对的女人。但是在杜十娘那个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社会容不下被男人抛弃的女人,更何况是名妓?她就如同不幸遇上劫匪,被打劫之后,被脱光衣服绑起来,再被推下山坡。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她非得要用死来反抗社会吗?难道她不能好好地活着报复社会吗?其实不然,我觉得十娘不是反抗社会而死,也不是为了李甲而死。她只是为爱情绝望而死,为自己再次遭受不幸而死。张小娴说‘爱情是伤人至深的武功。’也许有人会说:‘她完全可以好好活着,以后找一个真心真意对他的人。’但是人生不是童话,不是任何人都有美好的结局,更何况是那个男女不等社会中的名妓?)还有些学生为杜十娘不死设计种种思路。所以我对学生作下面的总结陈述。(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不可能如此平坦,当我们遭遇不幸时,我们应该象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学习。她于1936年遭遇婚姻的不幸,但能从雪上加霜中崛起。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舞一批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为人类公益事业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她的名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都深深被海伦凯勒的精神折服。语文教师应当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通过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潜移默化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正直向上的人生情感与理性的价值判断,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情感、美的人生、美的两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明白后果是什么,社会责任是什么,从而,真正做到“爱美而不亵渎美”。例如,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与妻书》最后总结时,我说同学们《与妻书》打动了多少人的心灵,让多少人潸然泪下,。他们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就是能把这种对亲人的爱推广到人类、国家和民族。“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他们把这种对亲人的爱,推广到对人类、国家、民族的爱,真正做到了彼得菲所说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当然,有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教材进行反面教育。如上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我引导学生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的原因。当我们分析了封建世仇封建家长制等诸多原因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关注罗朱两人的年龄及性格。当时他们只有十四五岁,所以缺乏知识和社会阅历,看问题容易偏激,行动上易于冲动也是悲剧的很重要原因。借此机会教育学生学习任务如此繁重,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早恋对于同样涉世不深、情感尚不稳定易于冲动的你们来讲是一种“超负荷”运载。这种负荷加上成绩下降的压力,很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专家专门作过调查,用大量资料显示感情的纠葛可使女孩发展成抑郁症的几率增加1/3,而男孩则比女孩更容易转向酗酒吸烟及犯罪。所以有人说,“早恋会诱发精神疾病”“危险的17岁”是很有道理的。高中学生最起码是半个成人了,所以单纯的说教在他们身上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要特别注意方法,要春风细雨般,要适时相机,水到渠成。所以我觉得联系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效果特别突出。
  再次语文教师应发动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利用大量精美的富有哲理性文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
  有人把语文教学比作做农活,它需要的是慢功。仅凭课堂上几节语文课是无法提高文化底蕴,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利用大量精美的富有哲理性的文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因此我会定时定量向学生提供短小精美的名家名篇及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时文,让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让学生通过泛读增大阅读量,吸取更多养分。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提早从校图书馆和阅览室精心挑选了六七十本我认为对学生有阅读价值的书籍放在星期四下午一节语文课让学生看。为什么要借那么多的书?主要考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学生在教室里阅读比在阅览室效果要好。这样做不仅能节省时间,而且学生看得更认真。学生对阅读课都非常喜欢。在看的过程中,学生拿出摘抄本摘录优美语段。发现精美文章,我帮助学生去复印,然后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全班同学。我利用课前五分钟让每一位学生轮流上来读自己向全班推荐的美文。读完文章之后,学生还要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对这篇文章独到的理解和感悟,或从内容上,或从形式上,或从语言上,或从具体的艺术手法上。学生对这一次上台的机会都非常珍惜,写的简评都很有质量。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又促使学生对生活中点点滴滴进行思考,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附一篇学生选的文章及学生的简评:题目:他们的爱我不懂(母亲是个医学研究者,父亲只是个普通的科员,我不知道当年的母亲是不是为了什么特殊的历史原因才嫁给父亲的,他们从来都没有说起过这些,长大后问过母亲:母亲也只是淡淡一笑。父亲和母亲的日子过得非常平静,可我总觉得他们并不幸福.母亲的工作越来越忙,父亲承担了家中大多数的杂务。每天晚上,母亲在灯光下查阅资料,父亲在厨房里收拾碗筷。母亲有时侯在电脑前忙到深夜,父亲就开着电视 ,连点声儿都没有,也看到深夜。我隐约有种感觉,母亲并不喜欢父亲每天晚上都看电视,只是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反而几次听她让父亲把电视的声音放大些。可是父亲总说不碍事的,看得明白。后来母亲出国了,是英国的一家研究所请她去的。走前.母亲对父亲说“我走后你可放开声音看电视了”,父亲只是憨厚地一笑。奇怪的是,母亲走后,父亲反而很少再看电视了。每天晚上就见父亲坐在母亲的书桌前,他在看一本计算机入门的书。我第一次看见父亲看书,其实这也是第一次母亲不再占用书桌。父亲为什么要看计算机的书?他想学电脑,终于有一天,父帝打开了母亲的电脑。是不是母亲的电脑里有什么 秘密?母亲不加密码.那时因为父亲不会用电脑。可是现在  父亲学会了,他会不会在电脑里看见 什么母亲并不想让他看见的东西?我突然感到了一阵担心。我虽然一直觉得他们的这段婚姻不相称,可他们毕竟是我的父亲,我不希望他们离婚。母亲似乎很久没有来信了,我怕父亲难过。从来也没有问过他。只是我的疑虑随着日子的推移,越来越沉重。终于有一天父亲不在,我打开了母亲的电脑。电脑里除了长篇的医学论文外,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母亲的内心独白。再查看一下信箱吧,奇怪的是怎么有那么多的新邮件?我抑制住心跳,打开了一封最新的e-mail,母亲发来的信很短,只有一句话,写着:“每天夜里,我都想回家!”这是母亲写给父亲的!我久久地愣在那儿.怔怔地看看母亲的e-mail,终于流泪满面。我不知道是因为我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为父母还没有破裂的婚姻而庆幸呢,还是为他们的生活而感动,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东西,我还不懂。)
  (李海肖同学作点评:婚姻中的爱情是非常朴素和平淡,有时甚至带着几丝苦味。如果带着年轻时的风花雪月和初恋时的浪漫情怀,那么爱情会使你失望。没有一个爱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份感情是毫无瑕疵的。爱情与爱人只能真真切切。如果我们能够平心静气想一想这些  话,想一想我们当年和现在仍苦苦追求完美的天真和可笑。那么,他们的爱,我们岂会不懂?)  
  再其次语文教师应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寓教于活动中。
  语文教师应召开专题讲座,从心理及生理等方面多视角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用科学知识帮助他们解读青春的疑惑。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召开讨论会,深层讨论早恋形成的原因特点及解决办法。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早恋的弊处有六点①影响学习;②身体发育尚未完善;③经济没有来源;④职业事业还没有定型;⑤情绪不稳定、易冲动;⑥没有能力建立家庭。我们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比教师的说教要强得多。我们还可以开展学生辩论赛。那场辩论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方不仅利用网上杂志上的大量事实和理论论据来辩驳,而且还选用了身边发生的事及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对方无懈可击。整场辩论赛高潮迭起,掌声如雷鸣般。至今我还记得学生听我最后总结语那一双双专注的眼神。当时我是这样总结的(同学们,我们年龄尚轻。我们还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形成。我们的情绪还不够稳定,我们还无法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往往会孤立地理解爱情,认为爱情就是爱情,殊不知真正的爱情必然是和婚姻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爱情必然以婚姻为目标,而一旦涉及到婚姻,就不仅仅是男女两个人之间的事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地变得成熟起来,看问题的角度、方式与以前相比,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极可能对以前自己所作出的选择感到懊悔,可是由于条件的种种限制,我们再想改变自己以前的错误有的时候却不能实现了。太早恋爱,因为不懂得爱,往往糟蹋了爱。异性之间,恋人比朋友容易反目成仇。再加上一个人的精力往往分配在这四个领域:健康与家庭;事业与成就;人际交往;未来与幻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这四个领域中精力分配大致均衡,表明他的生活质量高,心态好,心理也健康。哪一个领域倾斜得严重便会出问题。而早恋会把你的精力过多地投入到人际交往领域里。时间都放在整天想着跟对方如何接触。所以我们不要过早的去采摘那一枚悬在枝头的青果,因为它又苦有涩。)此外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这对分散他们感情的单一取向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伦理道德的传授人。教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职业要求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语文教师不但教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语文教师应当以一种宽阔仁爱之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给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教育的生存空间,给学生一片自由的蓝天,让他们在民主自由的大地上去学习,认识这个多元的社会、多彩的人生。或许,我们营造出的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人间。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琴音悠悠 于10-12 18:19发表评论: 第1楼
  • 这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也很适合我们老师对青春期孩子们的了解,也许有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想一想,自己做事是不是会对孩子带来什么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