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师指导语文备战策略:回归六大知识点

作者:不详  时间:2009/5/30 0:15:37  来源:流浪客转发  人气:552
  2009年高考即将到来,全国考生及家长都在为剩下的几天冲刺而忙碌准备。在这个关键时刻,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复习就变的尤其重要。最后这个阶段是该回归课本还是做练习题?最后哪些内容是重点中的重点?该如何的分配自己的复习时间?
  为了帮助高考考生解答上述疑团,新浪高考频道邀请光华鼎力语文名师王国源老师于2009年5月26日(周二)14:00-14:45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高考语文最后冲刺备考方法、复习内容和考试技巧等内容与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进行互动交流。访谈已结束,以下为本次访谈的文字实录。
  光华鼎力语文名师王国源做客新浪
  主持人娄雷: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娄雷,今天是高考冲刺辅导周的特别节目,今天我们邀请的是王国源老师和大家进行交流,王老师先跟同学们打个招呼。
  王国源:同学们好,大家好。
  主持人娄雷:今天我们聊聊语文,语文是高考中的第一门学科,可以说万事起头难,如果第一门考好的话就会很好了,现在离高考没有多少天了,很多同学要回家复习了,大家在最后冲刺的阶段,语文要准备点什么呢?
  王国源:下面我谈一下这些年来我的做法和小小的体会,还有十天的时间,能不能做点在认识上的准备,具体的做法是什么?从两方面谈,一个是考生在认识上要做准备;另外,在具体做法上做点什么。从这些方面谈,认识上我想就这几年全国高考也好,北京高考也好,我想提一个大的语文观,就是同学们一定要关注当今的实事、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热点话题。因为从2007年,2008年,高考题在悄然的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渗透进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东西,所以说同学们一定要给予关注。
  第二方面我想提,一定要加强基础知识和思维训练,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就是背,其实不是这样的,语文思维训练的成分很大。我的理解是“基础知识+思维训练”才能形成解题能力,这两方面都要强,不能只偏重一个方面。
  第三点,在最后阶段请同学们重视积累,加强记忆。从心理学角度讲,记忆包括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我谈的是有意记忆,尤其是最后阶段,比如对英语的单词,语文的诗歌名句的背诵,对作文材料的准备,比如好的解题思路,比如理科的公示、定理、实验,都需要加强记忆。第四点,请同学们关注加强创造思维意识,因为从全国高考,以至于北京高考,考题应该说有三个亮点。第一个亮点,现代文阅读最后一个题目,就是考察同学联想想象创造思维,无论是从北京的高考还是全国的高考题都体现这个精神。第二个亮点是语言表达题的扩展语句题目,同样考察同学的是联想想象。所以一定要加强在这方面的认识,还有一个是作文。从考纲要求,有一个发展等级创新的要求,更应该加强创造思维的认识了。这是我谈的第四点,就是认识上考前一定要加强这几点。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个阶段需要激情。我想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激情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是我在考前说的第一个问题,在认识上做准备。具体做法,这些天做点什么呢?语文学科,第一点我要说的是回归考试说明,对考察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梳理哪些东西?下面我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一,语言知识。从全国考卷来讲前四个题,北京考卷是前五题,我要求我的学生这些天要做到什么呢?题不离手,手不离题。每天用8至10分钟的时间,一定要不停的练这个题,老找这个感觉,不能放。例如我到外地给人家辅导,问同学:改病句有多少类型?结果同学们不知道。高考病句类型到现在还不清楚,总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做题,我想是没有把握的。一定要把这六种病句类型掌握了,而且每天做,对号入座这样考试才有把握。
  第二,语言表达题。近两年来北京的考察重点,我认为就考察两个:一个扩展语句,一个压缩语段。全国高考题,一卷和二卷主要的也是考察这两个内容。所以我觉得语言表达重点复习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
  我提醒同学们的是扩展语句考察同学的创新联想,考察同学表述质量。由短写长,一定是考察同学的表述质量。表述要有文采,这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由长变短,一定是考察同学概括能力。我指导同学考察压缩语段具体做法,要求同学对这个语段的句子进行标号,研究句和句的关系,提炼考察的内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把题答好。这是关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我嘱咐给同学们的。
  第三,就是文言文的考察。按照考试说明,第一点要对文言的语言现象娴熟于胸。比如考察虚词,虚词有18至20个,如果整个都弄,现在恐怕是没有时间了,就重点抓好几个文言虚词,比如“以、为、其,之,因,而,焉”,掌握常用虚词的用法。
  实词方面重点讲究应用。在文言语段中碰到的实词重视就够了,四种文言句式,大家尤其对被动句和宾语前置句,一定要熟悉,特别是外地的参加全国高考的同学,考察翻译题很重要的一个是语言现象都涵盖在被翻译的语句里,如果对文言的语言现象不清楚,我想一定是翻译不准确的,翻译不准确一定要扣分的。
  大家注意,我在这里强调的是正确和准确,我觉得不是一个概念,文言文翻译一定要做到准确,而不是翻译大意正确就行了,所以一定对文言文的语言现象要清楚,比如宾语前置句,倒桩句中就考宾语前置句。一定要知道几种情况,疑问句的宾语前置,举个例子“沛公安在”这就是前置句,比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这就是否定句宾语前置。比如“唯利是图、马首是瞻”都是宾语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这样把这些东西一定弄很得熟,在考察翻译的时候,我想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这是文言文的语言现象,考试说明说得很清楚了,但是我觉得同学们应该在最后阶段再敲定一下,对这些语言现象一定要清楚。
  文言文第二方面,高考考察的就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是考察的重点。牵扯到阅读文言文,无论是全国高考还是北京高考都考察文言文阅读,我的意见是抓整体把握,对这段文字一定要从整体上了解意思,这是我的做法。给大家介绍希望最后阶段大家在这方面下点工夫。
  无论是全国高考还是北京高考,考察的都是人物传记。今年是旧课程标准的最后一年,我想不会有大的变化,仍然考察人物传记。既然考察人物传记,所以离不开人和事,在阅读一个文言段子的时候,首先抓“人”这头,问自己这段里有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是谁,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什么关系。把“人”这头清楚了,再看“事”这头。事情一定是主要人物做的,两个问题,主要人物做了几件事,什么事,第一个问题是几件事,第二个问题是什么事,如果能够回答清楚这两个问题,那么“事”这头你清楚了。主要人物做了几件事,什么事你清楚了,我觉得这个文言文你清楚了,如果这段文言文的意思你清楚了再错题,好办,是属于微调。人和事没有把握清楚是大问题,就是没有读懂文字,就需要下大功夫了,读懂了再做题微调,看自己是不是经常错最后一题,或者经常错第一题,实词的使用,在这就要下点功夫,如果自己这个题一错就找问题,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如果总错一词多译的问题就看自己是否在一词多译方面,尤其是考察虚词的时候,为什么产生这种错误,是否虚词使用上还出现问题,在那好好的下点工夫。
  我觉得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冷静,不怕错题要找准原因。我觉得越到最后越清楚明白自己的同学,是有希望的同学,所谓有希望就是能考上自己理想大学的同学。一定要清楚明白自己,不要盲目的紧张,或者错了或者怎么着了,要分析好自己错误出现的原因,然后解决。所以说文言文着重考察用你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就是“迁移”的考察。抓整体阅读我认为是非常好的,这是关于文言文。
  诗歌鉴赏我提议同学们最后阶段着重抓两点,第一点按照考试说明抓景或物。由景物到情景,然后到情感。景或物到情景到情感,是意境情感的问题,因为考试说明很清楚的给咱们标出,考察同学的意境,由景到物。诗歌是什么?诗歌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景和物是客观存在的,就是咱们所说的“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志”是主观的东西,就是意向。这两个结合就已经把握住意境由此已经产生出什么样的情感。这三个关系一定要把握住,是统一的。
  诗歌考察的第二个重点是比较阅读。不仅是考一首诗相关内容的比较,或者从写法考察,或者从思想内容考察。这种比较阅读大家一定要关注,考察知识面更宽一些。这是我说的诗歌的重点,抓这两点。
  同学们最感到头疼的就是我说的第五个问题,现代文阅读。不要盲目的感到自己困惑,同学们在现代文阅读方面主要是深层阅读出现问题,浅层次的问题你能对我也对,而深层阅读的问题大家就感到很棘手了。语文学习基础好的同学能够得到分数,语文基础差的同学就很难得到分数。
  深层阅读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的主张等等。无论是北京还是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还是以散文阅读为主。我希望同学们在散文阅读中,首先要抓文章的结构分析,把文章的结构理清楚,或理得大致清楚了。因为现代文阅读高考时间大概就20分钟,详细弄清楚不可能,短时间把一篇文章分析很清楚不可能,全靠底下训练。大致结构要清楚,尤其要抓段落中能反映作者思想倾向、主张、见解的段落。散文里同样有表现作者思想情感、思想倾向的见解主张,把这些段落把握住,这是解决深层阅读的关键。
  同学们往往在这方面抓得不够,或这种意识不强。作题就陷入盲目,着重分析作者的这些思想,我想是不是可以能够在得分上更高一些?这是现代文阅读的问题。这阶段不要盲目认为自己得分好一点就不用复习了,差一点的就没有办法了。尤其是现代文阅读,不清楚的东西要攻克。我想深层阅读,就是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现出的思想、认识、见解和主张。
  最后,我想谈谈作文。这时候谈作文是想同学们可以在作文的材料上做一些准备。比如我要求我的学生,高考前手头上有四五个以上过硬的,生动感人的材料备用。这是可以用这几天搜集积累做到的。材料创新是咱们考试说明中很重要的一条,而作文中支撑作文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大家能够伸手做到,这是一方面。看了这么多年同学的作文,材料用得是不够理想,比较陈旧。经常初中就已经用了多少年的材料,今天还在用,比如司马迁受宫刑,发明电灯泡的爱迪生不折不挠坚持创造。我认为这些材料太陈旧了。改革开放30年,可歌可泣的事有多少,为什么总用旧的材料呢?旧材料不是不能用,只是您不感觉过时了吗?最好用些新鲜的材料。同样,古人的材料可不可以用,也可以用。如果这个材料用得很少,或没人用过同样是新的材料,也可以用。不要重复用大家都在用的材料,我认为那是没有意思的。材料方面是可以创新的。
  另外,作文的角度也是可以创新的,北京有一个区曾经考过一个题,“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句话的含义可能是说坏鸟,不好的现象,于是那年同学们都是批判不好的现象。恰恰有个别同学就谈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各种鸟的声音都有不是一个好现象吗,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出新,我认为那就很好。做到角度出新,尤其老师阅卷的时候能够提高很多分数。这是我的经验,同学们是否可以在角度上创新。记得北京高考好像是2003年考察“包容”,一个学生谈到大包小,然后来了个小包大,小的事物能够包容大的事物。举了糖果,就是咱们吃得话梅糖的例子,话梅糖纸到今天还是紫色的,话梅糖三个字还是白色的几十年没有变。这个同学就从吃糖的小包大来谈,当年是满分的文章,首先是得角度新颖。
  同学们不妨在写作文前用两三分钟在作文的角度上下点功夫,角度就是内容,在作文的角度上下点功夫,我想能够使作文创新就更得力。
  刚才我说了按照考试说明回归知识点,谈了六点,请同学们在最后复习时,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结合自己一模二模的实际情况,结合考题认真的总结,把失误的地方再弥补一下就够了,不要再多做更多的题,只做题不抬头看路是不行的。但是我强调,语言知识前的几个小题一定要坚持做,做到考试前。文言文每天可以做一个小段,找到语感,读、做,再落实,我觉得这个是必要的。其他的现代文阅读,我认为多做不宜,重点分析透就可以了。作文也不宜多做,材料上、角度上积累点东西是必要的。这是我谈的第一个大问题,高考前的十天干点什么。
  主持人娄雷:很多同学觉得语文考试时,答题方法其实很重要,像您刚才给我们大家介绍的,如果说您对改病句六种常见问题都不了解的话,恐怕做起来比知道的同学难很多,因为你选出来没有实在的依据只凭感觉,有依据就会好很多。语文答题是有方法的,对于语文的答题方法,您给我们同学们简单的介绍一下。
  王国源:第一门考试是语文,每年考完语文后,同学们出了考场都特别高兴,都认为自己答得不错,但是一发成绩却不理想,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考试答题应该注意些什么,我想谈一点体会。一是考卷时间的安排,这一点要合理。三大文,文言文阅读,小文阅读,还有大阅读题。这三个文阅读题45分钟,文言文15分钟,科技文阅读,小文阅读10分钟,大的现代文阅读20分钟。作文一定留出一个小时。这样两个半小时还剩下45分钟,这45分钟做什么?默写、诗歌默写、文言文断句、诗歌鉴赏、语言表达,这些小题45分钟,这样整两个半小时。
  第二点,一定要做到先易后难。但是先易后难,最后把难题留下了千万不要漏题、空题。高考最忌讳空题,如果空题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素质,无形中老师对你就会有看法,千万不要空题。所以,先紧后松,先易后难是对的,但是绝不能空题漏题。
  第三点,尤其语文考试,卷面一定要干净、整齐、字迹工整,让人看得清楚明白,作文字迹尤其要清楚。表述如果出现涂涂抹抹,字写得不清楚,老师印象中你的等级就下降。看了这么多年作文,我阅卷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卷面不干净,真是让老师很烦,那么多的作文老师一篇篇的看,看到你这卷面不干净,看着很吃力,你的等级无形中往下降。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在卷面干净等级上尽量做到好上加好。
  语文考试,尤其作文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出现病句。错别字三个要扣一分,病句没有明确几句话扣一分,但是影响整个成绩。就是刚才说的老师对你的印象分,对卷子的印象分就不好,无形中就降低了等级。同学们在作文中间不写错别字,不出现病句。
  答题表述题,尽量做到分点答题,做到言简意赅。分点答有什么优势呢,反映该考生思路清楚,表述要做到言简意赅,这样考察了表述,也考察了思维清晰,同学们这点一定要注意。各学校训练时老师都强调了,答题时一定尽量做到分点答题,这是比较好的。
  另外一点建议,同学们在考场上,看到人家答完自己还没有答完就紧张,心气要平和,不要看周围,踏踏实实把自己积累的东西表现出来。他考察你什么,根据自己的积累能够表达出来就够了,不要留有遗憾。在考场上,一定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还有这样一个经验,语文第一门考,一拿到卷子,拿起笔前两三分钟笔抖,哆嗦,答了两三分钟后感觉都是自己学过的,这时心情就放开了,就客观的答题了,就好多了。开始时笔哆嗦是有可能的,慢慢的就进入角色,大家就可以放松了,大家千万不要紧张。时间稍微延下去,心气自然就平和了,答题就正常了。这是关于考场我就嘱咐大家这样几点。
  主持人娄雷:我们看一下网友的问题,这位同学问老师,我对诗歌鉴赏答题的模式非常的模糊,想听听您的看法?
  王国源:诗歌鉴赏,应该说现在的考察已经降低了两个难度。第一个难度,选诗歌的文本降低难度了。第二个,诗歌考察的第一题是选择题,或是四选一,或是五选二。选择题的几个选项对诗歌的句子做了相应的解释,这个解释无论是正确选项还是错误选项都对你理解诗做了提示。
  另外同学们注意一点,做诗歌考察一定要注意提供的注释,是帮助你理解诗歌的。这样看来诗歌考察已经降低了两个难度了,同学们一定要充满信心,我觉得答好诗歌题应该是不难的了。另外的两个考察题,按照考试说明,一个是考察思想内容,还有一个是考察语言表达技巧、意境。这两个题都是浅层面的考察,整个诗歌的考察,从难度来讲,现在是往下降的,而且我认为降了许多,已经不构成对同学的威胁了,要树立信心把题答好。
  主持人娄雷:非常感谢您来到聊天室与大家进行交流,同时感谢在线网友的全程关注,本次聊天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王国源:谢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