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激趣,因势利导——小说导读的一点心得

作者:丹江口市一中 丁宗林|  时间:2005/3/6 23:23:0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907
 
                                                  
    课备得很充分,我走上讲台,自信地写下课题“项链”。还未转过身就听见学生们用英文拼读着:neckness…还有人小声嘀咕:学过的,不用讲了。我马上意识到学生们对他们熟悉的故事已经没了学习的兴趣。这是语文课本常遇见的尴尬:一开学,他们都会抱着语文书津津有味地看,不管课上还是课外;而一旦老师上起课文,大家都索然寡味,被动极了。看这阵势,他们多半不会心甘情愿地跟着我的思路来。
    “既然很熟悉,你们讲给我听吧?”我保持我的灿烂微笑。
    低下七嘴八舌起来,我点了两个显得眉飞色舞的学生。一个很完整地讲述了小说故事情节,甚至一些小细节,赢得全班掌声。另一个则告诉我英语课本里学过;政治课上在讨论人生追求时老师也提过关于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我反问他:你觉得英文课本里的情节和原著也就是这篇课文有什么不同?他说英语书里只选了小说最后玛蒂尔德和佛来思节夫人见面的场景,其他是注解的。
    “也就是说,大家都是在最后才知道项链是假的?”
    “是。”大家异口同声。
    “可是小说家早就暗示过我们这挂项链并不是真的!作为一个旁观者,大家再读课文,找到这些细节。”
    两分钟后有几位同学举手,很兴奋地要发言。“至少要能找到三处。”我微笑着说。他们惊讶地低下了头。
    又过了两分钟,我已在同学们中间转了一圈。我发现很多人都找到了那经典的三处(佛很爽快答应借 珠宝商地话 归还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检查),还有我没想到的地方。比如佛来思节夫人把那挂钻石项链和手镯、十字架等首饰放在同一个大匣子里让玛蒂尔德随便挑;比如玛蒂尔德写信告诉佛来思节夫人项链的搭钩坏了,佛却马上没有回信问讯等等。学生们对小说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这是我顺势诱导的好机会。
    “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小说精巧的构思,善作铺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小说还在那些地方对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呢?”
    学生们自然说到第一节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想”,这为下文她面对丈夫路瓦栽带回来的舞会请柬“懊恼”、做了新衣却“发愁”作铺垫;家境贫寒的她却有一个有钱的好朋友为下文借项链提供了前提条件。。。
    我就请学生朗读第一节,体会本文第二大特色:直白的、大量铺陈的心理描写。“梦想”二字出现了七次,表达玛蒂尔德对高贵奢华生活的强烈渴望。这是颇具西方特色的心理分析,它强化了人物的心情突出了性格。这样的描写还表现在第四节:舞会上,玛沉浸在虚荣心的高度满足之中,“陶醉”二字也出现了四次。。。学生们这才觉悟到读小说不仅看故事明主题,还得注意小说家高超的写作技巧,才能心领神会获得乐趣。
    这也是我们学生写作时可资借鉴的。我把这两点当作本课的写作启示,鼓励大家有意识地运用。之后我们展开了对玛蒂尔德形象的分析和对其主题的多元探究。学生们很热烈地展开了讨论。这两节课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钻研小说的积极性,我以为重在因势利导,选好了一个切入点。
    事实上,汲取过去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本单元的小说教学我一直想要实践一个思想,那就是尊重学生的求知方向,将学习目标不露声色地融入。虽然我的教案很有条理地按“情节”“人物”“主题”“环境”“语言”等方面依次展开,但我知道这并不符合人们对小说的认识规律。
    所以在讲授《药》时,鉴于鲁迅小说语言的含蓄性,我先让学生自读设疑。学生的问题主要聚焦在“阿义可怜”“乌鸦箭一般飞走了”“华大妈的不足和空虚”等问题上。借着一位同学质疑小说第三部分与前后文的衔接问题,我们一起讨论情节的发展,弄清了双线结构。就“乌鸦”的描写重点阅读第四部分引出对主题的发掘。然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茶馆的对话,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和思想状态,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其效果。最后让学生自己咀嚼环境和细节描写。。。
    读《陈奂生上城》重点探询文中的多个巧合,所谓“无巧不成书”,而诸多巧合安排在一起却显得自然合理。《守财奴》则从葛郎台和女儿不寻常的父女关系看作者深深斥责的吝啬鬼形象。就这样,一个小说单元在大胆的质疑和愉快的思考中学完,师生都感到轻松和默契。多了一份质疑的精神,少了一些枯燥的思考;多了一些积极的钻研,少了许多被动的敷衍。许多学生意犹未尽,把目光转向课外读本,运用所学,举一反三。
    作为老师,我感到由衷的快乐,学生从我这里找到了学习的兴趣和方法。我想,质疑激趣方能活跃课堂,因势利导更可事半功倍。
                                                                                            丹江口市一中    丁宗林
 
 
    莫泊桑小说特点:出人意料的结尾。《我的叔叔于勒》
    欧亨利《警察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胡林军 于03-29 19:46发表评论: 第2楼
  • 今天是你的生日,没有你的联系方式。无意间看见了你的文章,就在此写几句吧。祝你生日快乐!我现在厦门。电话:13799766657有事可以联系联系,快10年没见面了。
  • 胡林军 于03-29 19:43发表评论: 第1楼
  • 你文章写得很不错。现在生活都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