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大考之前的叮咛
作者:孙长江 时间:2009/5/31 9:07:2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65
看图作文
并非什么新鲜东西;但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奇怪怪,很多事失败了,并非你不会,恰恰是因为你事先没准备。写好看图作文,做好下面的准备是必要的:
(1)首先要“读”懂画面。
一幅漫画,三笔五笔,寥寥的几根线条,就勾勒出了有着很深意味的内容;我们必须要“读”懂;尽管我们所读出来的不一定是漫画家主观上要表达的(因为作品就是这样:客观价值远远大于作者的主观意图)。
(2)看图作文,不过就是材料变了,其实“内骨子”还是一样的。考生不妨来上一个“转化”,即,把漫画的内容“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文字材料,然后,照原样去挥洒你的文采。
(3)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应该力求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曙光化”!这是由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三原则”中的“可写性”所决定了的。
命题作文
这也并非什么新东西: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得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十分有限。”想过吗?翻开卷子一看,那题目就叫《花》,就叫《变》,就叫《人》,就叫……你该怎么写呢?写些什么呢?笔者建议,临考前,多练几篇能够张显个性的文章;如写一篇无论怎么看都属于原创的小小说,来个无论评卷者如何挑剔都不属于“有抄袭之嫌”的小小的三幕剧,等等。
一题两作
这也不是什么新的“发现”;只因为许多学校里还在一味地训练“话题作文”(这样讲,也并非是说,这样的训练方法,就“大逆不道”),笔者觉得还是多一些准备为好。
一小一大,两篇作文;小作文的样式可分为三类:描写类、应用类和说明类。
描写类,重点练一练“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以及“景物描写”等;描写类作文是很讲究“要领”与“技巧”的。因此,笔者希望考生们,利用这最后的冲刺的时间,掌握一下各类描写的要领与技巧。
应用类,重点练一下“征文启事”、“简报”,以及相关的“条据类”应用文。
说明文,重点宜放在对“漫画”画面的说明上,另外,也该留心命题写说明文,如《笔》、《灯》、《镜子》等。
2.一定要 与“旁门左道”挥手作别!
何谓“旁门左道”呢?
①不要再把拥有着最广大读者的《读者》杂志上的某些文章的经典构思,拿来敷衍成一篇考场作文;这十分“危险”!
②轻易不要再去写一个“外国题材”的故事;且不说你的双脚从未踏出过国门,即便是出过国,也不过是有那么一点点浮光掠影的感受罢了。
③不要再去写父母离异的故事;写得再精彩,也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④也不要再去写某个高才生得了“白血病”,或者只能坐在轮椅上……
⑤轻易不要用网络语言去写极为庄重的高考考场作文,因为上非常有害。
笔者最喜欢讲的一句话是:高考作文必须“注重开放性”,也但“增强文学性”,但一定要“确保安全性”!
3.需要关注的九个思维点
①修养
修养是什么?就是季羡林用他的一生建起了一座巍峨的学术丰碑,却能够淡对名利的超然;就是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论语》,讲《庄子》,讲出了一片“国学”新天地,却遭到了所谓的“十博士”的恶语相加时,仍旧笑意盈盈面对媒体的大度;就是袁隆平楞是不信“邪”几十年如一日蹲在田间地头就是要解决十三亿中国人民吃饭问题的执著。
修养,是一种精神——一种“勇上九天览明月”的雄心;是一种宽容——一种“容天下难容之事的”情怀;一种气概——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抱负!
②做人
做人是什么?做人就是唐伯虎的“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情怀,就是陶行之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坦然,就是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誓言,就是朱自清的“宁可饿死,不食美国救济粮”的仗义……它书写在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的绝笔书中,它闪光在刘胡兰面对铡刀大义凛然的微笑中,它就在一边是高薪高官高诱惑一边是继续守住自己心中的月亮的袁隆平的田间地头中……
现代生活,便利多了,幸福多了,但诱惑也多了。酒吧、网吧,歌屋、舞场,裘皮、钻戒,作假、回扣,地位、职称,金钱、名利……不一而足。灯红酒绿中,已经很少有人,再谈“做人”,在这样多的“利诱”面前,我们究竟还能不能“守住心中的月亮”?
这也许就是写好这一“思维点”的关键所在了。
③和谐
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撑,相互提携。它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是上帝配发给人类的一份厚礼,是一种足以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你有一根针,我拿一块布,各尽所能,我们就能给这个世界缝制一片湛蓝;你是一把锄,我是一杆枪,我们各自献出自己的一分看起来都不起眼的力量,我们就能为共和国打造出一个灿烂的未来;你有一颗爱心,我有一颗感恩的心;你帮助了我,我就用我那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回报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和谐就是这样简单,简单到只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体贴,同心戮力,和衷共济,相信,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样,那么共和国的上空就永远不会有阴霾!
④团队
团队精神,就是不要互相“拆台”!就是不要互相推委!就是不要互相“挤兑”,就是不要互相攻讦,不要动不动就发生内讧,来不来就在“窝里斗”!多几分宽容,多几分大度,为他人“补台”的人,眼前是很明亮的,远比那在昏暗的角落里搬弄是非时的心境美丽多了。多几分理解,多几分责任,你自会发现团结的集体,有着别样的温暖,你的心境远比那在阴暗的角落里“幸灾乐祸”时轻松多了。多几分坦诚,多几分勇敢,你自会发现人与人能够在一个屋檐下为着共同的事业拼搏奋斗是一种多么难得的缘分,是一种实在该用心用一生来珍视来呵护的友谊啊!多几分气度,多几分平和,你自会发现生活依然美丽,天空依然蔚蓝;身边没有那么多“敌人”,朋友的双手正在传布着温暖呢!
⑤创造
创造,是未来美好生活的前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起点,是改变世界面貌的一种伟大的力量。正是这创造的伟力,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当蘑菇云升起的一刻,伟大的中华又多了一道雄伟的长城;当氢弹的火光燃起的一瞬,伟大的共和国的上空又湛蓝了几分;当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喷射出黑色的黄金时,欢呼雀跃的国人们,面对着李四光走出的“地质之光”深深鞠上的一躬,使你彻底知道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创造在于开发我们自己的“潜力”!
⑥人文
人文是“化成天下”的学问!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大题必须小作”。说穿了,人文,就是指人与人之间要多几分理解,多几分关爱;他人成功了,光彩照人了,一定不要因为眼红,就吝惜自己的掌声;他人有了不幸的遭际,一定不要因为他曾经于无意间伤害了自己,于是就缩回了自己已经伸出去了援手。
君不见书店里,开架售书,再不见那张多少有些因不耐烦于是冷冰冰的面孔,请认识到,这已经是进步了的社会在向我们传布着人文的关怀了;马路上,有了手控红绿灯,路人的出行又多了一份安全,请珍惜它,这就不是和谐的社会在向我们输送着人文的温馨啊!路旁草坪上再也见到“践踏草坪,罚款200”那样一些看上去总让人觉得受到了侮蔑的字眼,“小草青青,踏之何忍”,多么充满人情味的劝告啊,请珍视这一切变化吧,这不正是能够融化一切坚冰温暖每一颗需要关爱的心的人文关怀吗?
如果不能把姹紫嫣红的春天,送给世上每一个人,那么我们至少也应想到努力“为他人开一朵花”——一个暖暖的微笑,一次大度的宽容,一句真诚的道歉,就是在播洒爱的芬芳,就是在为他人开一朵花;走廊上,放轻放慢自己的脚步,因为教室里正在上课——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却给别人播洒下一片安静。办公室里,轻轻地拉开办公桌的抽屉,然后,再轻轻地关上,因为对面的同事正在思考——做到这也没什么难的,但却等于为别人播洒下一片温馨。抽烟,虽不值得赞扬也不应该提倡,但如果能够走到走廊上,站在敞开的窗口前去“喷云”去“吐雾”——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难,但你播洒下的却是一片春天……
⑦形象
人,需要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一个集体,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需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因为好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笔财富——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就是一种力量——一种克敌制胜,战天斗地的力量;就是一个宣言——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宣言。团结向上的集体,讲求“诚信”的企业,万众一心的民族,繁荣发达的国家,就拥有这笔无形的财富,就拥有这种强大的力量,就敢于向一切困难、灾难、劫难,甚至苦难“叫板”,发出必胜的誓言!
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树立自己的形象是很难的,但毁坏这形象却十分容易。树立形象,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奋斗,需要艰苦的拼搏与打造,甚至需要“忍辱负重”的克制与忍让。一次小小的“失信”,就足以毁掉你营建了多年才树立在人们心间的形象;一匹“害群之马”的欺诈行为,就足以把一个“信得过”单位经多年努力才树立起来的美好形象毁之一旦;一个贪婪的蠹虫在阴暗的角落里兴风作浪,就足以轰毁矗立在人们心中的一个政党的光辉形象……所以,我们要向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保护,甚至呵护我们已经拥有着这笔无形的财富,这种强大的力量,这个只有“底气”十足才敢于高声发出的宣言吧!
⑧个性
个性是需要张扬的!张扬个性是对许多传统观念发起的一次挑战!“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老话一直在这样“教训”着那些在常人的眼中似乎总有几分说不清楚的“叛逆”、“怪诞”、“孤僻”、“傲慢”、“张狂”的人。但时代在进步,新世纪的阳光已经洒满人间,是“龙”怎能消消停停地‘盘着’?是‘虎’又怎能老老实实地‘卧’着?为什么一定做出要等待着“伟大”的伯乐去‘发现’来‘物色’,然后才可以‘大展宏图’呢?若果真是‘龙’就来它个‘九天遨游’;若果真是‘虎’,就一定要啸傲山林!鲁迅先生在他的遗嘱中曾讲过:‘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做做。’是在告诫海婴也告诫了人们,不要好高务远,应该讲求实际;但换个角度再看看,‘倘有才能’呢?‘倘有才能而又有机遇展示才能’时,难道能够因为怕被别人说成‘出风头’,‘太张扬’,怕被别人指责为‘尾巴翘到天上去了’,就甘于寂寞,就‘夹起尾巴’安于‘做小事’吗?不。这不是时代的精神,未来的生活正在奏响着铿锵的旋律,是决不会需要那些畏葸不前,连自己的才能都不敢宣示都不想自觉奉献出来的庸人的!”
⑨勤俭
生活变好了,变得舒适,变得方便,变得提着菜篮子站在琳琅满目的柜台前都开始“发愁”,“发愁”到不知道究竟该“吃”点啥了……楼,高了;桥,多了;餐桌变得丰富了;人们手里的钱,也一天天地厚了;“手机”——这曾经被人们羡慕地称为“大哥大”的尊贵之物,早已成平头百姓身上寻常物;“网络”——这曾经让人惊奇不已的“信息高速公路”,如今已不再是什么新名词……面对着享用着习惯着这“沧海桑田“般的巨变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的,我们欢欣,我们雀跃,我们鼓舞。但无论怎样,人都不应该将“根本”丢弃。
艰苦朴素,永远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立业之本,立国之本;永远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种力量;永远是一种传承,一种美德,一种民族的魂灵!
要知道我们还远没有“阔绰”到该将自己的“居室”装修到“五星级宾馆”的份儿,也远没有“阔绰”到结婚时非要来上个声势浩大的“车队”的份儿,还远没有“阔绰”到需要用“摆阔”来提高自己身价的份儿……即便“阔绰”到了那份儿,我们也不该如此“考究”,如此“攀比”,如此“潇洒”!
要知道我们该做的事还多,我们用“钱”的地方也还多!山区小学里,那供孩子们取暖的炉子还是凉的;那供孩子们读书的教室,屋顶上还能看到星星;孩子们的小手中还需要一枝铅笔……灾去的乡民们,还需要一顶的帐篷,还需要一床并不华丽的被子,还需要一袋用水泡泡就能不饿的方便面……老区里还有一座小桥需要一根木料,还有一道水渠就差一袋水泥,还有还有一盏电灯缺少一根电线,还有一位老奶奶需要一副眼镜……想想他们,难道我们真的无动于衷吗?看看他们,我们还会觉得我们已经很“富有”了吗?老话说:“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古人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魏征讲:“戒奢以俭,居安思危。”司马光也不无骄傲地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独以俭素为美。”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