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起脚尖”怎么“飞”——再谈湖南北京的作文题
作者:深圳高级中学 江涛 时间:2009/6/11 21:10:58 来源:韩小丽 转发 人气:404
但本人坚持认为,这些看法纯粹是行外之词,没有充分考虑高考作为全国(起码全省)这样大范围的考试的实际,也不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规律和目的,将“文学创作”和“选拔考试”混为一谈,是书生之见,迂腐之词!
作文考试已经过去两天,我仍然坚持认为:在今年的作文命题中,北京和湖南是最失败的。理由如下:
第一、题目本身缺乏控制性。众所周知,高考是“应试”,“应”者,应试者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对国家委托出题考查的内容进行“回应”也。所以,只要是考试,必然要有一定的范围要求,作文也不能例外。所以看一个作文题出的成功不成功,起码有两个标准:一是题目(包括材料、要求等)要有一定的控制性,这样才能够起到检测对比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二是题目(包括材料、要求等)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发挥足够的想象力,创作出较高水平的文章来。笔者认为,两点之中,第一点是基本前提,第二点是对出题人的较高要求。试想,如果一个作文题毫无控制,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也完全可以把平时写过的甚至背诵的范文改头换面,加上几句标题上的词语蒙混过关,甚至得到高分!
以北京作文《我有一双隐型的翅膀》为例。这种作文,表面看来,似乎是诗意十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但是却基本上完全没有控制。我们可以设想,在这样一个题目下,写什么不行?答案是:写什么都可以!比如:我有一双隐型的翅膀,我要去追求(知识、财富、幸福、爱情……);我有一双隐型的翅膀,我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我有一双隐型的翅膀,我要在逆境中奋飞……;我有一双隐型的翅膀,我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有一双隐型的翅膀,…………。只要是正面的、积极的、符合社会传统道德的,所有的意思都可以在加上“我有一双隐型的翅膀”这个标签之后进行创作!这样的作文,说是命题作文,其实对考生几乎完全没有任何控制!假如这样,还不如什么都没有,完全是学生自由写作,岂不更好?再看《踮起脚尖》,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第二、题目本身语义模糊,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大型考试,其实“命题作文”是最难出的,出命题作文也是最冒险的。材料作文的材料,可以而且最好能有多元的解读,那样不会有人提出异议;而命题作文的“题目”则不然:好的题目,要求既能有控制性,又有开放性,语义表达既要有模糊性,又要清晰明了,不能产生歧义。以湖南的《踮起脚尖》为例,表面看很有诗意,给人的想象空间较大;但基本上属于“莫名其妙、故弄玄虚”型的。有故意刁难考生的嫌疑!仔细推敲,题目“踮起脚尖”本身令人费解:“踮”,字典上的解释是“抬其脚后跟用脚尖站着”,所以,严格来讲“踮”不是一个一般动词,是表示状态的动词,后面不能在跟“脚跟”或者“脚尖”这样的十分具体的名词,而直接用一个字“踮”就可以了;最多可以说“踮起脚”就足够了。“踮起脚尖”后是什么效果?脚跟离不离地?那就是飞起来了?如此则呼应了北京的试题“隐性的翅膀”——完全是一个意思,可以一样去构思行文了。如果脚跟不离开地面,那“踮起脚尖”后的效果则十分可笑滑稽、不可思议!这显然不是出题人的意思!虽然这样理解有一些钻牛角尖,虽然不少人都习惯这样说,虽然大多人也能理解这”踮起脚尖”,其实意思是“抬其脚后跟用脚尖站着”;但是作为高考试题,有让人产生歧义的可能,就十分不妥!特别是对那些比较认真审题的同学而言,更会越看题目越茫然,而无所适从。同样,北京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歌词本身就属于不太规范的汉语语言,作为平时训练,可以算是不错的创意,但作为面向全国(起码不少省份)的众多考生的高考作文题目,导向值得商榷!然有人竟然以湖南、北京作文为今年“最佳”,鄙人十分不以为然!
第三、题目有片面性,不利于考生公平竞争。当然,题目甚至包括理科试题在内,要想把题目出得对考生完全公平,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出题人在出题时,有责任考虑,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照顾到所有考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相对公平”。比如:城市和农村、男生和女生、家庭富裕和相对贫困,等等因素要考虑在内。像北京的作文试题,命题选自张韶涵流行歌曲的歌词,在缺少相对完整的上下词文的情况下,令人莫名其妙。貌似给学生留下了十分开放的构思空间,但十分不利于公平竞争。知道这首歌的更利于发挥,不熟悉这首歌的审题上自然要吃亏!
总之,高考作文试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规律,还是要顾及的。概括来说,就是要考虑中学教学的实际,考虑选拔考试的实际,考虑大多学生的实际,考虑对学生发展导向的实际等等。而决不可以坐在象牙塔中,以出奇制胜、甚至哗众取宠为目的,弄一些自己以为绝妙,却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作文题目来造成所谓的轰动效果。
最后,我还是认为:今年北京、湖南的作文题目是十分失败的!套用一句网络语言,那就是“很差很雷人”!
2009年6月8日09点10分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