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的保送生制度该取消了

作者:佚名  时间:2009/6/18 7:15:4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34
  吉林松原高考舞弊案还没结案,有本地网友爆料松原的教育腐败何止这些。松原的保送生全是官员子女和教育系统的子女,中国的保送生制度成了松原官员和权贵垄断的工具,本该是劳苦大众共享的好东西成了权贵和行业把持的钥匙,要想分一杯羹,就看他们高兴不高兴。
  中国的保送生制度一直遭到有良知的人士抨击,这制度的美好愿望是照顾穷人,不使学生中的优秀人材在高考的“临门一脚”面前受伤,看似很公平,很合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社会的不断分化,这制度不但帮不了穷苦子第,反而伤害着底层百姓,照这样运转下去,不但伤害着更多的人群,说不定会殃及教育这潭池鱼。
  多年来,从已经披露出来的保送生的种种黑幕,让人大为震惊,里面的名堂之深,猫腻之精,让人目不暇接。多少下游的学生,因为其父亲是党政领导,便被保送到非常著名的大学,有些会考都未过关的学生,也因为他的父亲是重要官员而被保送,甚至连考试成绩居全班倒数第一的学生,也因各种关系被保送到名牌大学。这样的制度与其是照顾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如说成是达官贵人的传输带。
  原来出台了高考保送生制度,其初衷是防止优秀的学生因为在高考中发挥欠佳而上不了大学,保送制度对于特殊人才和优秀人才的选拔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是发挥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门“暗器”,随着高考形势和社会机制的成熟,高考保送制度已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保护性”,成了一部分人捞利的工具,交换的砝码,与其设立时的初衷已渐行渐远。
  保送制度已经演变成腐败的温床是铁一样的事实。成绩不再是硬指标的同时,则谁能被保送,很可能就要看身份、关系、金钱和背景了。在一些地方,保送已经成为了特权、内部分配的同义词,偷梁换柱、弄虚作假、暗箱操作、内定名额、五花八门、手段高操。一些成绩很差、甚至在年级倒数的学生,只因父母有权有钱,竟摇身一变成了“品学兼优”而被保送进了大学,而品学皆优的寒门子第只能借助高考实现理想。
  废除保送生制度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也是对权力者暗箱操作的有效制衡。
  保送不就是要保证优秀生顺利入学吗?要相信,考试对优秀生来说,不过是一次展示才华的机会,他们是不怕考的。取消保送,一定会受到优秀生和渴望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学生及家长们的欢迎的。惟有玩弄“保送”于股掌之中的有权者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教育“工作者”巴不得“保送”万岁,巴不得“保送 ”的范围更广。
  保送生制度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的制度,也最被成为利用之物。如果真有特殊条件,完全可以根据特殊条件与录取的校方谈判,大可不必成为不考的理由。若是能在国际比赛中拿到好成绩,更不愁择校问题,有什么保送的需要?酒好不怕巷子深,特殊人才何愁进不了大学,只有那些“内虚”者才热心于这样的“好”制度。
  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从没听说谁被保送过,也没听说过谁是皇帝直接免试的,即便皇帝开例,也要加试一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词人有谁能举出是保送到京城的?那怕你有天赋,具有旷世奇才也要经过考试这一关,苏轼六岁就能吟诗填词,这样的特殊人才也是一步一步考上来的。
  前几年曾经酝酿过要取消保送生制度,甚至见了报,但后来又流产了,可见阻力之大。问题的关键在于取消这制度已经损害了权贵阶层的利益,也伤害了靠山吃山,靠书吃水这部分人的既得利益,难度之大,可见这制度是一部大机器,源源不断给这些人输送利益。
  保送生制度和加分制非常具有中国特色,计划经济的产物,政治思想的纯洁性严重贱踏了社会公平、公正,初衷是照顾贫寒学子,照顾特殊人才,今天演变成不伦不类的模样,完全扭曲了教育公平。
  教育是最后一片净土。如果黑箱操作非常频繁,国家就应该取消保送生制度。乱保送、乱加分的横行伤寒着无辜的学子,也是社会失衡的帮闲帮凶,这样的机制宁愿不要,也不要继续危害社会。
  这“黑土”早点铲出为好!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于12-06 18:51发表评论: 第2楼
  • 我来自县城中学,从来就没有保送这么回事,高考发挥失误差一分就进了清华谁怕过我高考发挥失误了,保送生制度就该取消。
  • shm 于07-06 17:38发表评论: 第1楼
  • 应尽量铲除高考中的不公平因素:加分、保送等等!加分、保送等都没有考虑广大人民的利益,只是考虑了极少数权贵或者投机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