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教学三部曲
作者:山东沾化冯家一中 付云峰| 时间:2005/3/9 16:01:2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601
一、写作前: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原动力,学生一旦有了作文的浓厚兴趣和爱好,就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满腔热情地参加作文训练。把兴趣因素引入作文教学无疑会带来勃勃生机。
例如:写作记叙文时,教师可以设计激情洋溢或深沉庄重的开场白,选用具有强烈抒情意味的范文,或利用生活中发生的激动人心的真人真事为学生设计、渲染出一个较强的情绪场, 让学生在强烈的情绪场作用下激发起写作热情。有如在进行说明文训练时,教师可以将一些看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物体呈现在学生跟前,再配以恰当的解说、指导,以激发须生的作文兴趣。学生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再投入写作必定会事半功倍。
此外些前要注意阅读的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素材,提高自身作文修养,写出的文章才会神韵。
现在学生作文往往感到没东西可写。或是内容空洞无物,究其原因是因为阅读量太少。阅读面太窄,不能做到胸有成竹。我们也经常说协作要靠灵感,灵感来了会使我们的思维豁然开朗,写出的文章也格外具体生动,但灵感不是自己跑来的,它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只有平时广泛的涉猎、积累,才能最终做到文思泉涌。
如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诗词歌赋等诸多佳作,及外国的名著名篇正是孩子们迫切需要汲取的营养,如果我们能加以引导,让其熟读,真正溶入到他们的血液里,那么日后写文章必定会下笔有神。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到诵读古文时曾说过“头脑里甚至筋骨里都浸润下那一套架子,那一套腔调,和那一套用字造句的神态,等你下笔一摇,那些骨力、神韵、就自然而然地来了。”这就是诵读对写作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写作中:进行灵活多样的写作训练
传统的作文课一般是每两周一次,可每每上作文课,学生往往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故写出的文章枯燥、乏味。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注重进行灵活多样的写作训练。
例如,一次上课时,学生正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课,忽然教室内飞进一只麻雀,它叽叽喳喳的叫声吸引了全班大部分同学的目光,面对此景,我干脆把所讲课文内容暂告一段落,即时引导学生仔细去观察这只麻雀,让学生大发议论,即兴写作,从而为学生能更好的写作说明文提供了一好素材。
有时我还会让学生听一首歌,然后就以“一支最动听的歌”为题写一篇文章,有时会联系世界风云,国家大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喜迎香港、澳门回归的日子里让学生抒发“祖国,我为你自豪”的激情;在美对伊的战争中,让学生以“渴望和平,反对战争”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在“非典”流行,全国上下人心惶惶的日子里,让学生写下“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抗非典”的豪言壮语。
此外,写日记,即性演讲,摘抄也是学生写好文章的必要补充。
写文章,必须勤写多练。而写日记是其行之有效的方法,日记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三言两语,一 段两段都可以,长期坚持下去,既可以广泛积累素材,又可频繁练笔,这样协作水平自然会有提高。而段时间的即兴演讲由于内容不作统一要求,学生不受任何限制,不会过度紧张,所以既可以活跃气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时摘抄一些优美语句、语段,也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办法。
进行灵活多样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有了激情,有了动力,他们都跃跃欲试地想去创作,那以前空洞、俗套、千篇一律的文章也就不复存在了。
三、写作后:注重文章的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 篇文章写完之后,如果再回过头来看看,必会发现其中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是漏洞,所以文章的修改是必要的。
修改文章可以是“大动干戈”进行大范围的调整;也可以是“小试牛刀”,讲究文章的遣词造句。修改文章可以是写完后立即改,也可以搁置一 段时间再去改。因为有时我们的大脑比较疲劳,对文中存在的问题看不出来,把文章放一 段时间,让大脑有一 个调整,再构思的机会,然后再修改,会使文章更臻完美。
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修改文章,大到修改他人文章,小到修改自己的文章,让学生在修改文章中,发现他人之长,自己之短,以弥补写作上的缺欠,不断提高其写作水平。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 日之功,它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愿以上几点能为广大师生的写作之路扫出一 条坦途。
作者邮箱:fyf200410@21cn.com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