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繁写简统一两岸文字

作者:倪志远  时间:2009/9/10 13:52:12  来源:ywchan7 转发  人气:1078
  马英九本月初会见海外侨界代表时提出「识正书简」的主张,希望以此为原则与大陆达成协议,以弘扬中华文化。
  多年来,两岸学界一直就如何统一汉字,进行研讨。较早时候,大陆有人提出以简体字统一两岸三地,并称这是在文字统一上体现中央政府的主权;相反地,港台某些人则坚持要延用繁体字,并指责大陆使用简体字是破坏中国文字。
  好处能立竿见影
  近年来,内地相关学者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并提出「识繁写简」的主张,即是要认识繁体字,但书写之时用简体字。他们对过去一些过分简化的字进行纠正,正准备推出全国统一的规范汉字,并呼吁港台及海外学者一起来研究探讨。
  马英九此时提出「识正书简」,是对大陆提出的「识繁写简」的善意响应,两种提法并没有原则差别,只是字意表达略有不同而已。
  在台湾,由于长期禁用简体字,有一段时间还把简体字的书籍诬为「匪书」,所以,避谈简体字,而自称其坚持使用的汉字为「正」体,而不是「繁体」。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简体字书籍、文件、报刊商业广告等进入台湾,慢慢渗入台湾的文化领域,以致不再有人称它为「匪字」,相反,为了加强与大陆的交流,不少人要好好学习简体字,否则,会遇到种种困难。
  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两岸三地在文字传送时,常因为繁简转换不灵,而使文件支离破碎,甚至使计算机「当机」。
  所以,如果两岸三地使用的文字可以基本上统一,对大家在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经济贸易各方面,都有立竿见影的好处。相信这是马英九作出善意响应的基本原因。
  下个月国共将在长沙举行论坛,主题是文化。可以预料,如何统一使用汉字,将提到枱面上来,而且,会达成某些协议,使两岸的汉字统一问题,可以进入实施阶段。
  早几年,许多人认为,两岸的政治对立,特别是台湾在民进党乱政之下大搞「去中国化」,两岸汉字要统一,恐怕是侈望。现在,由上而下来推动,将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香港方面虽有某些人「负隅顽抗」,但相信会反对无效,因为香港已是中国的一个特区,一旦中央政府作出决定,成为全国性的法律,就不由得你不执行。香港政府推广「两言三语」,效果不彰,这是长期受到殖民教育的后遗症,如今又遇到要实行「识繁写简」,推广简体字,恐怕又要搞到「鸡毛鸭血」啰!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所以联合国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的文字,而不是地区性的文字,包括港台使用的繁体字。也即是说,简体字是联合国承认的法定汉字,港台若再坚持用繁体字,就与国际不接轨了。
  所以,如何掌握繁简得当,是两岸三地文字学家要认真研究的;而如何推动「识正繁体,书写简体」,则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好好规划的。本人认为:
  制定新标准汉字
  一、两岸三地的汉字学者,应该尽快制定出一套标准汉字。这一套标准汉字要兼顾繁简、繁简对照,让各方都可以接受,容易辨认及书写。
  二、所制定的标准汉字,要交由两岸三地政府立法,以行政命令强制推行,政府的所有公文,都要用这套标准汉字。
  三、所制定的标准汉字,要交给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作为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采用的汉字,也要求其它邦交国采用这套标准汉字。
  四、学校分阶段推行,譬如大陆大学一年级要强制学会繁体字,并要通过考试才可毕业,使所有受高等教育者都可以繁简自如;而港台则要求大学生要懂得简体字,并要考试及格才可以毕业。大学阶段推行几年后,再顺序推广到中学。而小学生一开始就要学标准汉字。
  五、社会上的招牌、商标等,由工商部门严格执法,要使用标准汉字;姓名要在标准汉字中选用,已有的要改名。
  汉字连续使用二千多年而不废,它成为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载体。汉字必须不断改良,才能继续担负历史重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