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班级
作者:mjy6128 时间:2009/9/25 15:08:4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29
------浅谈”留守儿童”在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怀远县岭集中学 明加玉
本人自从教以来,一直在农村中学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随着农民工外出的增多,班级中的“留守儿童”(或者叫“留守学生”)也越来越多,不少班级中“留守儿童”比例竟达到八成以上。“留守儿童”的管理问题也成为常规教学管理中的一个越来越棘手的问题。可以说,对于“留守儿童”管理的好坏已经关系到整个班级管理的成败。那么,“留守儿童”在教学管理中到底存在那些问题?班主任又将如何去应对呢?
一:“留守儿童”存在问题
1、学习缺乏主动性,成绩下滑
在日常学习中,很多的“留守儿童”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更多,作业错误多,又缺少辅导,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孩子的特点是好动,自制力差,而“留守儿童”的自制力就更差,但留守期间的临时监护人普遍因为年龄较大或文化水平较低,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加之他们的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在外打工,赚了不少钱,甚至比一些知识分子还要多,他们认为学习好坏并不重要。
2.价值观念扭曲,生活奢侈无节制
一些家长因自己长年在外,缺乏对子女的教育与疼爱,心生愧疚,于是采取“物质+放纵”的方式来补偿。使得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请吃请喝,经常出入于网吧,甚至养成了吸烟、赌博的恶习,长期以来,极易形成孩子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导致价值取向的扭曲。
3..性格缺陷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4.心理障碍
“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临时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
5.安全隐患趋多
这些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日渐富裕,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力,缺乏安全、法制教育,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如:打架斗殴、私自外出、甚至服毒自杀等极端行为。
二:应对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
思想决定行动。我认为要想改变“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精神状态,首先必须从解决思想观念入手,扭转其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偏差。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注重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如:在班内开展爱校、爱集体的教育,帮助其建立起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并为了班集体的利益而努力奋斗。此外,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帮助他们形成与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时效观、以及信念观,使他们明白未来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人只有一直保持进步,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部分在外务工的学生家长到班里作报告。讲述在外务工的辛苦、没有文化找工作的艰难以及工作竞争的压力等,帮助他们认识知识的重要性,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的不易。进而帮他们树立起立志成才、刻苦学习的精神,并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
2.加强心理疏导
初中是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较快的一个阶段,特别是步入青春期,其心理更是复杂多变。因此,在其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更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如前所述)。对此,班主任不应动辄以粗暴的手段对待。而应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其性格、心理形成的原因,从心理上加以疏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如:通过心理课堂、知识讲座、心理健康咨询等形式强化学生自尊自立,帮助他们了解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掌握心理调适以及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完善个性,提高承受挫折、克服困难、适应环境的能力。
3.加强与学生、临时监护人、家长的沟通
“留守儿童”的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较大,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新的问题。为搞好其思想、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须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如: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与他们谈话、开座谈会、或由班委会、同学反映等方式,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动向,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此外,还必须经常保持与其临时监护人、家长的沟通,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等情况。并及时向他们反馈学生在校情况,或向他们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比如;对于性格内向、心理孤僻的同学,建议其临时监护人多与孩子交流,以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想法。建议其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给孩子打些电话,多鼓励孩子,使他们感受到父母虽身在外地,心却始终在自己身上。
4.加强学习上的帮扶力度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也是在校生活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教师都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留守儿童”所表现出的学习不主动,成绩差等现象。我认为除了对其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之外,还应加大对他们学习上的帮扶力度。比如:针对他们成绩状况,组织相关科目的老师集中为他们补习功课,或通过同学结对子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帮助,通过切实的帮助使他们看到提高成绩的希望。当然,由于成绩基础、学生智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同学的成绩短期内可能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师对此不应要求过高,而更应看重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及时表扬他们在学习上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或者是态度上的转变,以帮其树立信心,提高兴趣。
5.加强第二课堂的开展
在大力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我认为还应加强第二课堂的开展。因为如果每天只陷于枯燥的学习中,会让学生感到校园生活的单调乏味。而对于部分成绩较差的同学来说,校园生活更是一种煎熬,难免会产生自卑心理,出现逃学、上网等行为,甚至辍学。去年,我根据同学们的爱好,特长等在班内成立了体育、书法、音乐、美术等兴趣小组,定期组织相关老师指导,定期开展活动。这样使学生每天有事可做,有展示才华的空间,较为有效地消除了部分同学因成绩较差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同时,在集体活动中,融洽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一年下来,基本消除了逃学、上网、打架等现象,效果很好。
6.加强班主任自身建设
班主任工作头绪繁多,而且随时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今天,更是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光有爱心、耐心是远远不够,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通过不断学习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以应对新的形势。
总之,在我国社会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现象必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作为一位农村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我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并尽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为构建和谐的班集体而努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