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指瑕

作者:山西原平一中 张锦丽  时间:2009/10/29 18:41:18  来源:会员sxypyzjl 原创  人气:681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以其丰富的实例和敏锐的文学感悟能力,令师生为之叹服。尤其是最后,他提出的“……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的观点和要求,以他自己在本文的写作实践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敢于向郭沫若质疑,敢于给为《史记》指瑕的王若虚指瑕,敢于对“ 推敲”一词进行推敲,实在是在现身说法,也确实体现出“ 咬文嚼字” 的谨严精神。作为后学者,我们要秉承朱先生的这种精神,敢为他的《咬文嚼字》也来一番大胆指瑕。如有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1、第一段“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一句中的“这”应该加上引号。因为这个“这”字来自上文的“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表示引用。
  2、第二段第一句“这是炼字的好例”中的“这”,指代不明。因为该句是对第一段所举事例的概括。而第一段中的事例则是有好有坏:“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是好例,而“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则不是好例。所以不能一以概之。
  3、第二段中“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一句,语序不当。应该是“也带一点‘你不是’的讥刺的意味”。
  4、第二段“‘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一句,话说得有些绝对。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常见这样的赞美。比如,长辈对幼儿:你这小淘气!还有郭沫若的《水牛》:活也牺牲,死也牺牲,/ 死活为了人民,你毫无怨艾。/你这和平的象征,/你这献身精神的大块,/ 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
  5、第三段中“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一句,缺少宾语。因为“谨严”是形容词,不能直接作“有”的宾语。改为“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这样与最后一段中的“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一句遥相呼应。
  6、第三段“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一句中的“的分量”多余。因为“斟酌文字”不仅是在斟酌文字的“分量”,即轻重,还包括文字的范围、程度、色彩等方面。改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7、第三段《史记》“ 见草中石,以为虎”一句不如王文含蓄。因为它较为直白地告诉读者“草中无虎”这一信息,王若虚文“见草中有虎”则显得含而不露,并且引人入胜。草中有无老虎,无人知晓。“见”可能是真的发现也可能是一时错觉,后文“视之,石也”很有意味,一切豁然开朗。王文埋伏得很深,几无痕迹,自然比《史记》更胜一筹。“文贵含蓄”,含蓄才能言近旨远,言有尽而意无穷。正如张吉山老师所言,“朱先生没能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为文含蓄这一评价标准,持论偏颇,有失公允。”(《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12期)
  034100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