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不是好汉
作者:不详 时间:2009/11/4 18:48:15 来源:吴志兵 转发 人气:3231
一、 贪酒好赌
一个人喝口小酒无伤大雅,英雄豪杰们聚在一起,豪气冲天,大碗海喝,也情有可原。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人生难得几回醉。但若一个人好酒贪杯,酒后无德就为世人所不耻。李逵一出场就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宋江与戴宗在江州一个临街酒肆的楼上喝酒,李逵在下面作闹。戴宗唤他上来向宋江介绍:“这是小弟身边一个小牢子,唤作黑旋风李逵,为因酒性不好,多人惧他。”(第三十八回)
《水浒传》第七十三回,李逵和燕青离开了四柳村,来到离荆门镇不远的张太公庄院,不顾燕青的阻拦,强行借宿。李逵当夜没有些酒,在土炕子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可见他一餐没有酒都不行。
李逵一生对宋江惟命是听,忠心耿耿。宋江说一李逵不二。宋江指东李逵不向西,但酒这方面却另当别论。当李逵要回沂水县百丈村接其母上梁山时,宋江因李逵性如烈火,又在江州杀了许多人,官府正全力缉拿。在这风声正紧时,便给他约法三章,第一条就是“径回,不可吃酒”。当到沂水县西门外朱贵的兄弟朱富家里,李逵便把宋江的话当作了耳边风。“哥哥吩咐,教我不要吃酒。今日我已到乡里了,便吃两碗儿,打什么鸟紧!”朱贵不敢阻挡他,由他吃。当李逵来到李鬼家中,放下朴刀便讨酒。“嫂子,我是过路客人,肚中饥饿,寻不着酒食店。我与你一贯足钱,央你回些酒饭吃。”(第四十三回)在这非常时期,又有接母上山的使命,而李逵却一心只想着酒,可见李逵好酒如命。
李逵初见宋江,宋江给了他十两银子,李逵拿了就去赌,结果输了个精光,还耍起了无赖。当小张乙说:“李大哥,你闲常最赌的直,今日如何恁么没出豁?”(第八十三回)以上可以看出李逵经常赌博。当李逵在元夜闹东京之后,和燕青在回梁山的路上,遇到了假宋江强夺刘太公的女儿。他不听燕青再三解说和宋江的辩护,好赌之心又上来了。“我若还拿你不着,便输这颗头与你。”(第七十三回)看,连性命都赌上了。
二、 泼皮无赖
李逵出身农民,但他没有农民的厚道,一点都不纯朴,从他身上已经看不出农民的憨厚朴实和勤劳本分,反而显出一副无赖相。赌博、抢劫,与一般的地痞无赖没有什么区别。在《水浒传》中,李逵一出场就耍起了无赖。宋江问李逵:“恰才大哥为何在楼下发怒?”李逵道:“我有一锭大银,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却问这主人家挪借十两银子,去赎那大银出来,便还他,自要些使用。叵耐这鸟主人不肯借与我,去待要和那厮放对,打得他家粉碎,却被大哥叫了我上来。”你看强行借别人银两,别人不肯,还要与其打架,砸东西,十足的地痞流氓。后来宋江给了李逵十两银子,他拿了就去赌。结果输了个精光,却硬要取回,还抢了别人十两银子,一个活脱脱的泼皮形象。
为了对宋江表示好意,李逵去江边讨鱼。但他不是好好地要,而是大声喝道:“你们船上的鱼,把两尾与我。”(第三十八回)渔民们告诉他,得等到鱼牙主人来了才可以。但是李逵性急,不给便自己去抢,结果把他们的鱼全给放跑了,双方因此打起架来。这时张顺(即鱼牙主人)赶来,两人又打起来。这样巧取豪夺,非好汉所为。
李逵在戴宗、燕青等强者面前是一直羔羊,但他在武功比自己弱的人和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面前,却是一只老虎,耀武扬威,为所欲为。一个十足的欺软怕硬的无赖形象。
强行讨鱼不成,反被张顺打下水,幸亏宋江和戴宗及时相救,于是一行人去喝酒。这时卖唱的宋玉莲来卖唱。因被搅了豪情,“李逵怒从心起,跳起身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子额上一点,那女子大叫一声,蓦然倒地。”宋玉莲和她母亲听说刚才动手的是黑旋风李逵,就吓得大气也不敢出。第五十三回,李逵和戴宗在饭店里吃饭,李逵拍桌子把一个老人的面条打翻,老人揪住他说理,李逵就要打他,幸好被戴宗劝住,否则,说不定那老汉又要被李逵打死。第六十七回,李逵想立功,暗中出走,路经韩伯龙的饭店,吃了饭不给钱,被韩伯龙揪住,李逵索性将他一斧砍了,还掳掠了盘缠,放火烧了草屋,扬长而去。
一位英雄豪杰,真好汉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敬仰,一言一行应表现出真男儿的本色,而不是欺负弱小,胡作非为。由此可见,李逵是当地人见人怕的流氓。
三、 嗜杀成性
托尔斯泰曾说:我历尽世事,如今终于觅到幸福之所在:归隐于田野,帮可帮之人,助无助之人,行善行之事;修身养性,怡情山水,泛舟书海,畅游天地;邻里坊间,其乐陶陶。要李逵修身养性,怡情山水,泛舟书海,畅游天地要求太高,根本不可能做到。但作为一位有良知,有道德的人我们应该做到帮可帮之人,助无助之人,行善行之事。而李逵幸福之所在就是杀人。
关于李逵嗜杀成性,书中有大量的材料可以佐证。在江州救宋江时,他杀的人最多。“只见那人丛里那个黑汉(即李逵),抡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晁盖等却不认得,只见他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晁盖便教背宋江。戴宗的两个小喽,只顾跟着那黑大汉走。当下去十字路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一行人尽跟了黑大汉,直杀出城来。”(第四十回)连晁盖也拦不住。“前面那大汉,莫不是黑旋风?”那汉哪里肯应,火杂杂地抡着大斧,只顾砍人……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哪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显然,劫法场的好汉里,就这李逵嗜杀无度。再者,他根本不听劝阻,我行我素。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之下也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
三打祝家庄时,李逵更是不放过杀人的好机会。“且说李逵正杀得手顺,直抢入扈家庄里,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接着回到梁山泊向宋江请功。“祝龙是兄弟杀了,祝彪也是兄弟砍了,扈成那厮走了,扈太公一家都杀得干干净净,兄弟特来请功。”宋江埋怨他杀戮过度,有违他的将令。李逵答道:“谁鸟耐烦!见着活的便砍了。”宋江道:“你这厮违了我的军令,本应斩首,且把杀祝龙、祝彪的功劳折过了。下次违令,定行不饶!”黑旋风笑道:“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第五十回)由此可见,李逵杀人与争功劳无关,只是跟他的心态有关。对于他来说,别人的命就不是命,只要是人,他就有杀的兴趣。杀人是他最大的人生兴趣,只要有人可杀,不管男女老少,他都欢迎,他都不会良心发现,下不了手。
第六十七回,宋江不让李逵去接应关胜,怕他有失,接着就有李逵的亲口自白:“兄弟若闲,便要生病,若不叫我去时,独自也要去走一遭。”他还是偷偷地去了。紧接着,李逵就在路上杀人放火。
更加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李逵杀儿童也照样不眨眼。宋江为了逼迫朱仝上山,派吴用、李逵下山。为此,李逵将朱仝看护的知府的儿子杀了,而且是残杀!气得朱仝要跟李逵拼命,李逵没办法,只好在柴进庄里呆着(第五十一回)。这孩子才四岁,天真烂漫。尽管李逵是奉命而为,可是杀人不正对他的胃口吗?所以面对没齿幼儿,他也照样下得了手!
四、心理变态
李逵不但杀人极有兴致,而且心情好的话,他还有虐杀的兴趣。不但有虐杀的兴趣,还有吃人肉的兴趣!他杀四岁儿童是虐杀——孩子的头被劈成两半(第五十一回);杀了李鬼后,割他腿肉下饭;(第四十三回);捉奸时将两个人杀死,砍做十来段;(第七十三回)宋江捉了黄文炳,要将他凌迟处死,是李逵自告奋勇动的手,书中写道:“李逵拿起尖刀,看着黄文炳笑道:‘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且会说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撺掇他。今日你要快死,老爷却要你慢死。’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捡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方才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第四十一回)李逵之虐杀兴致于此可见一斑!黄文炳哪怕再坏,难道他连速死的愿望都不该得到满足吗?这帮嗜血匪徒,何以惨酷至此?他们哪里还有半点人的气味?
水浒英雄中,多数都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杀人放火,独李逵这厮不同。他的心灵已经扭曲了。杀人对李逵来讲,就像人吸毒一样,一刻也不能离。一段时间不杀人,他就会感到无聊、空虚。所以他一有机会,就会展现他的“特长”,满足他的这种邪恶的嗜好。实际上,杀人已经逐渐地变成了他的一种习惯。否则,就不可能在他身上出现那么多如此残忍的行为.
五、 愚忠不孝
从表面上看,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最具反抗精神,这有他的屡次反对招安为证。但他的反对招安是以拥戴宋江当皇帝为前提的,他曾多次公开表达过这种想法。因此他的反抗不过是以一个姓宋的皇帝代替另一个姓赵的皇帝而已。同是反对招安,林冲、鲁智深、武松的境界与李逵明显不同。而且,李逵虽然表面上看来天不怕地不怕,但在和宋江的交往过程中,却表现出明显的奴仆意识。他心甘情愿做宋江的走狗,在江州为宋江杀人,不怕违法犯纪,把自己的命不当一回事。这种做法让人不可理喻。他平生独心服于宋江,宋江让他活,他就不敢死,宋江让他死,他当然也不敢“苟活”于世,所以宋江最后被毒死的时候,怕李逵要造反,就连带着把李逵也毒死。李逵毫无怨言,他倒确实不怕死,可是又有什么意义?他甚至远不如武松、鲁智深、燕青、阮氏兄弟等人清楚自己跟宋江去征方腊完全是友情客串,尽管出于义气跟宋江征战,但心里都很明白打完仗,就再也不愿意跟宋江在一起了。只有李逵才一直毫无头脑地跟着宋江,去享受荣华富贵。尽管呆在衙门不如以前在梁山快活,但他也只好呆着,最后落个给宋江陪葬的下场。而且,即使给宋江陪葬,李逵也是无奈接受,连一句反对的话都没有,他临死前说:“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第一百二十回)如此一条酷爱打杀的汉子没有轰轰烈烈地战死沙场,最后却落得一个最窝囊不过的死法,而且还是死于自己最崇拜、最信任的大哥宋江之手。美国当代作家哈尼 鲁宾说过:“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正因为李逵的这种愚忠的奴仆意识,才导致他最后无声无息地死掉。
相反燕青就不同,就出身而言,燕青虽是个不折不扣的奴仆,他对主人卢俊义也确实是忠心耿耿。燕青固然对卢俊义尽到了一个奴仆的本分,但他的意志却并不受卢俊义的支配,看其在征方腊凯旋回朝途中和卢俊义的一番谈话就可以明白。
一个人的孝心应体现在平时。作为儿女,应尽量在父母身边守护,照顾,让父母安心颐养天年,不让其为自己担忧。而李逵在百丈林杀人之后,逃之夭夭。为此,他老娘哭瞎了一双眼睛。他在平时大碗喝酒,吃肉时,没有想到他的母亲。他下梁山回家接老母亲竟然是因为“干鸟气么!这个也取爷,那个也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这说明李逵不是在主观上真正想尽孝道,而是看见别人探母才想起了老娘。不幸,瞎眼的老母亲被老虎吃了,他想着自己千辛万苦把老母亲背到这里,却喂了老虎,这才心头火起,发疯般杀死四虎。众人夸赞他为打虎英雄后,他忙着享受酒食款待,早将老娘之死抛到九霄云外,孝念意识非常淡薄。
六、 弱智胆小
李逵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可能坏就坏在这样的饮食习惯上,他没有多吃叶酸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他的弱智。
《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李逵误信人言,以为宋江强抢民女。他也不问青红皂白,抡了大斧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并把“替天行道”这四个字扯做粉碎。并抢上堂来,径奔宋江。开口便把宋江狠狠地骂了一顿。幸得关胜、林冲等五虎将拦住,否则宋江恐怕早就砍了。
乍看,李逵性情耿直,没有城府,细究,其实是李逵的智力水平有问题。试想:此时李逵追随宋江已不是一天两天,对其为人应早已知根知底,为什么误信别人的谣言?况且燕青在路上再三解释:“俺哥哥不是这般的人,多有依草附木,假名托姓的,在外头胡做。”一个人经人提醒还转不过弯,固执己见,可见其智力水平极其低下。
第七十四回,李逵寿张乔坐衙大闹公堂,人们往往把他当作笑话来看。我们先来看看情况:李逵让人扮成打官司的,然后自己来断案。他是怎么断案的呢?他说:“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的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在这里,李逵完全是一个连起码的是非观念都没有,颠倒黑白的人。他的思维一团糟,简直连现在的小学生的智力水平都没有。可见,李逵的确是一个智障者。
说其胆小,许多人会表示强烈的不认可。我们先看:李逵为讨好宋江,去抢鱼而跟张顺打架,戴宗埋怨他:“我教你休来讨鱼,又在这里和人厮打。倘或一拳打死了人,你不去偿命坐牢!”李逵应道:“你怕我连累你,我自打死了一个,我自去承担!”其实所谓的承担只是一句谎言。当年在沂水县百丈村打死了人,为何又要逃跑?害得其兄披枷戴锁,受了万千的苦。他根本就不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
《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李逵为柴进出头,拳头脚尖一发上,将殷天锡打死。柴进道:“眼见得便有人到这里,你安身不得了。官司我自支吾,你快走,回梁山泊去。”李逵说了一句:“我便走了,须连累你。”便取了双斧,带了盘缠,出门后自投梁山泊去了。李逵凭一时的冲动,发懵,不顾后果去做(弱智)。但做完了,却胆小如鼠,逃之夭夭,根本就不是那种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好汉。这种怕承担责任的行为,说其胆小,不过分吧?
李逵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垃圾,后来追随宋江鞍前马后,也是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他这样一个贪酒好赌、嗜杀成性、愚忠不孝、弱智胆小、心理变态的泼皮无赖怎么堪称好汉?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