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现在的课程改革可谓热火朝天,但是一些做法却值得反思,有些人的认识有误区。其实课改不是赶时髦,也不是走形式,课堂热热闹闹并不是新课程的核心,教育改革要落到实处,扎实有效。
我们主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讨论”这一方式基本上成了课堂的主体,但是有的东西需要讨论有的东西不需要讨论。特别是新授课上一些难点重点的东西,即使学生讨论也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教师做深入细致而又生动的讲解。应该说离开老师的讲,就没有教学。有的学校要求教师上课只讲几分钟是机械的,不符合教育的规律。讲什么,讲多长时间应该由课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而不是人为的规定。同样讨论有它的必要性,但要讲求实效,确实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通过讨论也无法解决的东西就不要讨论,因为这种讨论是无效的,不仅无益,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就更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这样的问题引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和热情,只不过给学生了一个说话的机会。另一个方面有人认为讨论没有必要,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讨论是“生教生”的过程,弥补了教师对全班学生照顾不全的缺陷;同时讨论也是学生思想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很容易撞击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认识走向深化。所以讨论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但一定要运用好把握住分寸,落到实处。
再一个认识的误区就是有人认为新课程要求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对学生不能批评不能惩罚。以至于现在的课堂充满了表扬,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会得到老师的“很好”,读遍课文也会“真棒”,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老师也会做作的说“你比老师都强”等等,这种表扬过多过滥,以至使学生反感:是表扬他呢?还是骂他?表扬本是很好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积极性、上进心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惜的是这过滥的表扬使这一切失去了价值。其实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不是只有表扬,中肯的批评和指出错误的评价同样是对学生求知欲望的爱护,没有批评没有惩罚也没有教育。批评和表扬一样重要,恰当的批评惩罚更能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激情,客观地指出他们的缺点错误,让学生对自己有清醒客观的认识,从而指导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青少年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对他们的挫折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韧性和承受能力。如果没有批评和惩罚,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又从何谈起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了对学生的批评,批评也是爱。
我认为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形式的东西太多。听过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老师素质挺高,学生表现挺好,课件制作挺靓,课堂氛围挺火,总之是热热闹闹,一切都仿佛恰倒好处。但认真的思考一下,学生通过老师的课堂到底落实了什么呢?这种教学方式持续下去会给我们的孩子们带来什么呢?-----基础薄弱,华而不实,认识肤浅,思想苍白。难道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吗?语文课就得听说读写,锻炼学生的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离开这些东西语文课还能教给学生什么呢?各种公开课、优质课演戏的成分太多,可能执教老师平时不这样上课,但这些课的导向性是不可忽视的。我们改革的目的是不管怎么改,都是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的有趣,爱上学习,形式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每节课都让学生有收获,体验到学习的充实和乐趣,这是我们课改中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