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备课资料

作者:不详  时间:2009/11/29 12:55:56  来源:duoduo911转发  人气:2221
  资料卡之《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
  (齐)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带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第一层是开头的两句:“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这两句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作者以古人的“望京”来比自己的“望京”:以灞涘、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建康,以王粲、潘岳比自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  
  第二层是以下的六句,紧扣“望”字,描绘了“登三山望京邑”所见的壮丽景象。“白日丽飞甍”是写在夕阳的照耀下,飞动的屋脊明丽多姿。“参差皆可见”是写京邑内的屋宇高低不齐。“余霞散为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名句。描绘了天空的云霞散布如绮,澄静的江水宛如白练。作者选择富有时令和环境色彩的词语来描写,形象地显示了“余霞”、“澄江”的特色。“喧鸟覆春洲”的大意是: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杂英满芳甸”的大意是说:杂花开满了芬芳的郊野。这一层的六句,描写了一幅明艳壮阔的春晴晚景图。良辰美景陈现眼前,令人陶醉和留恋。  
  第三层从“去矣方滞淫”到“谁能鬒不变”。这一层融景入情,抒发诗人登山临江望京邑所引起的怀乡愁绪。“去矣方滞淫”的大意是:就要离开京邑而长久地滞留他乡了。“怀哉罢欢宴”的大意是:多么怀念那已停办的欢乐宴会。“佳期怅何许”的大意是:回乡的日期不知在何时,令人怅恨。“泪下如流霰”的大意是:眼泪流下犹如雪珠。“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这两句的大意是: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怀念家乡,谁人的黑头发能够不变白呢?这两句回应开头的两句,说明自己与王粲、潘岳同具去国之悲。  
  全诗开头两句以用典起始,借王粲、潘岳之典抒发愁思。中间六句大写江天美景,然后层层抒情。以乐景衬愁情,更见其愁。  
  精华鉴赏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鉴赏  
  ①采用对比手法。一是色彩相对: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二是动静相对:霞动江静,动静相谐。  
  ②比喻得当。把霞比作绮,把江比作练,形象生动、具体。  
  ③精于选词。前句之“余”和“散”:因为霞“散”才显得“余”(残余);后句之“澄”和“静”:因为江“澄”才现出“静”。选词的精当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  
  参考译文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第二课时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一)导语
  谢眺,出身贵族,他的经历、思想以致创作方法都与谢灵运有许多类似之处,又与谢灵运同族,故称“小谢”。他是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之一,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诗歌对自然景色描写细致、生动,风格秀丽、清新。与诗人沈约开创的“永明体”对五言诗的格律化影响很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检查 2、解释字 
  (三)点击诗人
  谢眺 (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谢眺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491),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眺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眺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
  (四)补充注释:
  1. 三山:山名,在今南京西南长江南岸。还望:回头眺望。这首诗是写登三山时所见的美景何遥望京邑引起的思乡之情。三山:山名,在今南京西南长江南岸。 
  2. 灞:灞水,源出陕西蓝田县,流经长安。涘:河岸。这句化用了王粲《七哀诗》中\\\’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一句。
  3. 河阳:县名,故址在今河南孟县西,离洛阳很近。京县:这里指洛阳。潘岳《河阳县》中有\\\’引领望京室\\\’。这两句用王粲望长安、潘岳望洛阳,比喻自己还望京邑金陵的情景。
  4. 白日:明亮的日光。丽:附着。飞甍:飞耸的屋檐。
  5.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这两句是说日光照在飞耸的屋檐上,屋檐高高低低,历历在目。
  6. 绮:锦缎。
  7. 静:或作\\\’净\\\’。练:白色的绸子。这两句是说天空中的余霞铺散开来像一片锦缎,澄澈的江水静静流动如一条白练。 
  8. 覆:盖。覆春洲:覆盖了春日的小洲,形容鸟儿之多。
  9. 英:花。甸:郊野。
  10. 方:将要。滞淫:淹留,久留。这句是说离开了京邑将要在外乡长久的滞留。
  11. 怀哉:犹言\\\’想念啊\\\’。罢:停止。这句是说怀念故乡的忧伤使诗人停止了欢宴游乐。
  12. 佳期:指回归的日期。何许:何时。这句是说惆怅归期无定。
  13. 霰:小雪粒。
  14. 鬒(音枕):黑发。这两句是说怀着思乡之情,谁能不生白发呢?
  五)理清诗歌的结构
  本诗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开头至“杂英满芳甸”,写登山临江春晚美景。
  第二部分:由“去矣方滞淫”至最后,写遥望京都的故乡情思。
  【评析】诗人傍晚时分登上高山遥望长安,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观其中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为最工,通过“绮”、“练”两个字,形象的道出了晚霞五彩缤纷的美妙景象和澄江的曲折及流水的清澈,“练”用在这里是再贴切不过的了。通过对比,一个是天上的云彩,一个是地上的小河,一个五彩斑斓,一个犹如白练,真是景色美妙绝伦。更兼小鸟在小洲上鸣叫,落花铺满了小甸。如此美景诗人怎忍离去,不知何日能再故地重游。同时更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六)思想内容赏析
  【品评】
  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诗
  歌的前八句写他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
  传诵的名句,诗人用“余”、“散”、“澄”、“静”等宇把黄昏天空和春江
  上的秀色佳气生动地传写出来,真有思侔造化之妙。然后诗人把眼光落到那花
  草繁茂的郊外:“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诗人用“喧”和“覆”字写出
  了日落时飞鸟纷纷投林的景色,而“杂”和“满”字则写出了群芳怒放的情形。
  在诗人笔下,白日、飞甍、晚霞、江水、喧鸟、杂英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
  画。
  诗歌的后半部抒发诗人去国怀乡的怅惘之情。归期渺茫,日夜恩乡,诗人
  的头发怎能不斑白呢?诗歌围绕着“望”字着墨,章法严谨。诗歌对仗精工,
  讲求声津,与唐代律诗相近,所以后人说他“诗变有唐风”。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