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友善交往,共建和谐班级

作者:荣县第一中学校 伍大方  时间:2009/12/15 13:21:26  来源:ZGA6108399 原创  人气:1214
  参加工作以来,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经验没有,教训不少,前几届做班主任,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前两届,总希望学生对自己百依百顺,与学生的所有交往中,指望学生对自己惟命是从,甚至在班上公然喊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喜欢与学生较劲,总试图给学生这样一种印象:我很厉害,我性格怪异、性情暴躁,我是一块硬石头,你们千万别碰我,万万不要违反纪律,惹我生气,否则给你颜色看看,让你不好受,吃不了兜着走。但一届学生毕业后给我的感受:1、班级管理在学校的任何一次考核评比中可能不会差,高考结果可能不会差,但教学中很少感受到工作的快乐;2、所教的学生(不管成绩、表现优秀的还是不优秀的)在读书期间,他们会尊敬老师,同时也害怕老师,毕业以后,却不会对老师持一颗感恩的心,大部分学生不愿主动与老师交往(上网聊天或发送短信等),甚至不会有一声节日的问候,由此让我得出一个结论:做班主任悲哀,做班主任没意思——三年如一日,对班级尽心竭力,原来学生对自己惟命是从却是违心的,待他们毕业后,他们之中成功的认为源于自己努力,不会意识到有老师关心的成分;不成功的,只记得老师严厉的批评和严肃的处理,让我意识到做班主任所要的不仅是成绩,不仅是班级管理得到师生的认可,更要与学生和谐相处,给学生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让自己尽可能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快乐。本届学生入校以来,我试图在“保持师生融洽关系”方面有所突破。做过以下一些工作,在此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1、新生入校的第一个晚自习,将“师生友善交往,共建和谐班级”作为重点话题之一,以此拉拢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分析目前初中班级管理普遍存在的现象,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让学生有所比较,在比较中,让他们意识到老师尊重学生是老师快乐工作的需要,学生尊敬老师、遵守纪律也是他们快乐生活、获取优异成绩的需要。
  2、与学生平等相处
  ①主动与学生摊牌,表明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的观点态度
  在班上表明观点:涉及纪律原则办事,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是师生关系,学生无条件服从老师,有意见或建议课外提出来。课外师生当平等相处,而班集体的建设则需群策群力,师生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班级。
  ②注意与学生交往的生活细节
  日常生活中,遇见不与老师打招呼的学生,老师主动打招呼,特别是对老师有敬畏感的学生,老师的一句招呼会让他们非常意外,甚至有点受宠若惊;对后进生或被老师发现的情绪低落的学生,老师与他们寒暄几句,问问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让他们意识到在老师心中有他们的存在;对生病回校的学生,我坚持问一下他们康复的情况,有时提醒一下他们今后要注意什么;多给学生一点笑脸,努力给学生一个和蔼的印象。
  ③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
  对犯错的学生,批评时对他们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生气之余适当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在否定的同时,肯定他们值得肯定的地方:总体上表现不错,善解人意,理解和支持老师的工作,主观上是不愿给班级管理带来阻力的,犯错是无意的……
  找学生谈心、分析成绩时,先问问其近来的心情怎样,让自己深感郁闷的事是什么,在学习、生活上最困惑的是什么……再根据学生所谈,因势利导,逐步达到找学生谈心的目的。在整个谈话的过程中,让学生多说,特别是学生有怨言时,或是对班主任有意见时,让其尽情地说个够,待学生发泄完以后,肯定其有话就说的直爽性格,然后择其要点有针对性地表明老师的观点。分析成绩时先找成绩中等的学生,间插个别后进生。(①中等生成绩不稳,情绪最易波动,做好此项工作对完成任务可起一定的保障作用②老师关心学生总把优生排前面,其他学生心理上容易不平衡)当着全班学生面发火的次数要有节制,谈班级管理少罗嗦。
  3、民主地进行班级管理
  ①不定时地通过无记名形式让学生对班级管理提意见和建议。
  ②课前安排几名学生带头,利用班会课时间让学生自由上讲台针对班上最近出现的不利于班级良性发展,不利于同学静心学习的现象搞一次“大家谈”。
  ③放手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不搞“个人说了算”。 班团干部每周星期天下午5:30开一次碰头会,对上周班级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得出本周班级管理的注意要点,向班主任汇报,根据汇报的情况,老师进行引导。
  ④班级管理中,多让班干部出面,老师幕后指挥,尽量避免与全体学生直接交锋。特别是估计学生接受起来有难度的事,先让班干部到班上吹风摸底,再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引导教育学生,禁止他们在学校使用手机。
  4、班费收支管理老师最好不沾边,只要在老师的监督下合理开支就行,学生对班费的收支管理是很关心,也是很敏感的。作为高中生,他们能够做好的事,老师能省事就省事,多操心不一定有好结果。
  5、生活中表现出一定的爱心:煮鸡蛋,带领学生齐唱生日祝福歌简单地为每一个学生祝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