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翅膀,然后放飞——《世说新语》二则的教学及反思
作者:福建南安四中 陈阿前| 时间:2005/3/25 0:07:4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288
疏通了文意之后,我们很自然的就进入了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对文章进行赏析。对于这两则短文的主旨,不长时间就达成了共识,即为人需要诚信。
接下来是对文中的几个人物进行评价。对人物的评价,同学们比较陌生,一时感到无从下手。我先引导说:"对人物的评价就是对人物的看法,而你对人物的看法又必须根据人物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进行分析,必须是有根有据的,不是凭空的、盲目的。"经过讨论,陆续有同学举手表示要发言。
首先评价陈元方。
生:他聪明,因为他"年方七岁",就会那样伶牙俐齿地对无礼的客人进行批评。
师:还有没有?
生:他机灵。
师:聪明和机灵应是一样的。那他有没有缺点或做得不对的地方?
对这一问题,一开始是陷入了冷场。我引导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或缺点,要根据人物的表现来进行全面的评价。"生:当客人要表示歉意,"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而不顾"似乎不太礼貌,不太好。
我马上对他思维的敏锐和说话的分寸进行了表扬。(师板书:元方聪明、机灵、不太礼貌)
接着分析"友人"。
生:"友人"不遵守时间,因为"过中不至"。
生:那就是不讲信用。
生:"友人"还无礼,因为"对子骂父"。
生:"友人"无礼还表现在问别人话时是站在车上,没有下车,后边的"下车引之"可以证明。无怪元方"入门不顾"。
我们不禁为他的分析鼓掌。
生:"友人"知错能改,因为听了元方的批评后,要"下车引之"。(师板书:友人不守时守信,但知错能改)
师问:那元方的父亲你认为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他守时。他相约日中,就等到日中。
生:他似太严历了些,时间一到马上就走,没给人改正的机会,别人迟到也许有不得已的原因。
师表扬他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胸怀。(师板书:元方之父守时守信但太严)
大家再来看看华歆和王朗。
生:王朗不讲信用。开始答应让人家搭船,紧急时又要把人家扔下。
生:其实王朗挺孩子气的。想到船宽就让人搭,遇到紧急就把人抛下,挺可爱的。
我们大家莞尔。(师板书:王朗不讲信用,做事考虑不周到)
生:华歆思虑周到,因为他一开始就预见到可能有紧急情况发生,有远见。而且他讲信用。一开始虽没有答应,但也算默许了,后来还始终如一的携带救助搭船的人。所谓"患难见真情",在紧急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师:精彩,那文中有没有同时表现他的缺点呢?
这一问,同学们始料不及,又陷入冷场。
师:他一开始为什么不答应让人搭船呢?
生:他担心让人追上呀!
师:我们为人能因为自己可能会碰上什么紧急情况而放弃对别人的帮助吗?
生大悟:原来华歆也与王朗一样,是很自私的。一个因情况紧急要把人扔下,一个因为可能危急而放弃对别人的帮助。两个人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师板书:华歆思虑周到,讲信用,但其实也很自私)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对文章的人物进行评价的问题。其实,对人物的评价是根据人物自己的言行,以人们公认的思想道德准则为标准来进行的。对古文中的人物是这样评价,对现代文中的人物也是这样评价。我们自己的创作实践中的人物刻画更应该根据这些。
这一节课,老师上得很轻松,因为,我只是在旁边稍微点拨一下,就创造性的对人物作了全面的深入的分析与解剖。在人物的评价操作中,让学生学会了人物评价的方法,同时反思自己的为人准则。反思过去的教学,人物的评价要么只是蜻蜓点水,要么要整节进行讲解和灌输,累死老师,困死学生。现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主动来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地自觉地操练,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使他们学会读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正如新课程所提倡的那样:"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起到主体的作用,让他们插上翅膀,然后放飞。这是新课程中应有的理念。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