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男人的真正典范

作者:佚名  时间:2010/3/16 13:16:37  来源:wbm8588 转发  人气:1692
  海明威的勇气教条、海明威的英雄和他面对难关的坚毅态度,都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人不是生来被击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
  他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 200多块弹片嵌入他的身体,也没能让他倒下;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次的退稿, 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打倒他;直到晚年,连续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立起来;最后,因不甘愿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枪自杀。这就是硬汉海明威。
  海明威最希望他一生都充满戏剧性,最希望在谢幕的时候,能让所有人都记住他。他要用人们永远不息的掌声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让所有后来者都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知道他作为一个男人在死的时候有多么豪迈、无所畏惧。从海明威一生的经历到最后的归宿上看,他实现了这要紧的人生诉求。
  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我们似乎看见一个孤单的捕鱼老人置身于大海中,就像是在旋流中的一片叶子,在寂寞的大海上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没有丝毫的孤独和沉寂。从漂浮的小船到海风和夕阳,在那场与风浪、鲨鱼惊心动魄的搏斗过程中,尽显老人疲惫又顽强的毅力,每时每刻都让我们为一个天涯漂流者的生命担忧着。一个老渔夫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体验,虽然拖回来的只是一副骨架,但我们却感觉到了一个悲壮英雄的回归。桑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个“硬汉”。“硬汉”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面前,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也许他希望自己能像桑地亚哥那样永不服老、永不服输,所以在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痼疾“搏斗”了将近三年之后,他决心主动地摆脱病榻上的痛苦折磨,他坚信“人不是生来被击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的格言,于是在1961年7月用他心爱的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海明威不仅用自己的作品诠释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同时他也用自己的生命在与莫测的自然中演绎着生命的顽强。
  他坚韧,不吝惜人生;他坚韧,不吝惜自己。……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他给了自己足够的时间显示了他的伟大。他的风格主宰了我们讲述长长短短的故事的方法。我依然记得我想对碰上的每一个人大声朗诵《杀人者》的那股痴迷劲。他是我将永远怀念的朋友。
  ——诗人 弗罗斯特
  海明威有一种强烈的欲望,他试图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加诸我们身上,以便塑造出一种硬汉的形象。当他在梦幻中向往胜利时,那就必定会出现完全的胜利、伟大的战斗和圆满的结局。
  ——美国作家 索尔•贝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海明威争取到以记者的身份参加美国红十字会的战地服务队的机会,开赴意大利前线,不料刚到那里不久便被一颗炮弹炸成了重伤(战地医院医师在他身体里一共取出了237块大小弹片),而海明威当时居然带着这些弹片,背着一个伤势更重的意大利士兵,在自己晕倒之前挣扎着到了救护站。此举为他赢得了意大利政府授予的银十字军功勋章,但战争的残酷恐怖同时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22年,海明威被任命为《堪萨斯城明星报》特派驻欧洲记者,在巴黎期间,海明威一方面担任采访、报道的工作,一方面重新开始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但开头很不顺利,他的第一部作品集在1923年出版时,只印了300册,社会反应也很冷淡。而海明威偏偏是那种不肯认输的“硬汉子”,他索性辞去了记者的职务专心搞创作,并在当年年底出版了他的第二部作品集《在我们的时代里》。这个集子的第一版在巴黎仍未引起什么注意,但到第二年在美国发行了增订的第二版时,成为1925年度十大畅销书之一,海明威也因此一举成名。1926年,他又写出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不遗余力地揭露并谴责人类之间的互相残杀、暴力行径和灵魂的堕落。通过小说主人公杰克•巴恩斯的形象和性格,作者不仅显示了“迷惘的一代”青年们空虚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反映出他本人消极的世界观,实际上,书中的巴恩斯正是海明威的自我写照。
  1929年海明威发表了他的又一力作——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直接控诉了战争的罪恶,对人民大众遭受的苦难发出了悲哀和同情的叹息,同时也更加暴露出他本人的消极悲观情绪,这种情绪在他以后的一系列作品中都有所抒发。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弗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毅然投入这场民主与独裁的生死搏斗中去,在当年冬天他发起了广泛的募捐支援活动,为此跑遍了大半个欧洲。这场反法西斯的艰苦斗争最后失败了。海明威满心沮丧地回到了美国,战争的经历和失败的痛苦为他提供了改变自己精神世界的机会和创作的源泉。他先后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后者成为全世界畅销的巨著,是海明威创作生涯中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被举世公认为不朽之作。
  1945年3月,海明威在二战胜利前夕回国,随即移居古巴首都哈瓦那,在那里定居,继续他的创作生涯,先后发表了一些短篇和两个中篇作品,其中《老人与海》(1952)是他的又一不朽之作,在1953年为他赢得普利策文学创作奖,1954年又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在他的生命最后几年中,一直遭受多种病症的折磨,他已丧失了创作的精力。1958年,海明威迁返美国爱达荷州疗养,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痼疾“搏斗”了将近三年。最后,终于按照他的悲观主义观点:“在人和大自然或外界势力的搏斗中,最后人总是难免于失败”,决心主动摆脱病榻上的痛苦折磨,在1961年7月用他心爱的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自杀是对病魔采取的一种“宁死不屈”,与之“同归于尽”的解决手段;同时也使他的消极世界观和他所提倡的“硬汉”精神这一对矛盾最终在他身上得到了统一。
  1, 简要概括海明威笔下的“硬汉”的特点。
  2, 请结合海明威的人生经历,简要说明他是如何用自己的生命在莫测的自然中演绎自己顽强的生命。
  3, 作者为什么说海明威是男人的“真正典范”?
  4,这篇文章在叙述视角上有何特点?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