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中国现代叙事小说的典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12 9:43:1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320个字。
《孔乙己》:中国现代叙事小说的典范
李德波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现代白话小说,如果说《狂人日记》首开中国现代散文体抒情小说先河的话,那么,《孔乙己》则可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叙事小说的典范。它在不足三千字的短小篇幅中,为人们展示了异常丰富的社会时空和广阔的环境背景。本文拟就叙事视角、反讽结构和思想意蕴等三方面对之作一浅显的阐释。

三重的叙事视角

“视角”,是现代叙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所谓“视角”,其实就是叙事作品中故事的叙述者所处的位置,具体表现为人称问题,一般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分。《孔乙己》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表现出了多重性特征。首先,作品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的,故事发生时,“我”的身份是鲁镇咸亨酒店的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伙计,这即是小说文字表层的叙事视角。这里的“我”,因为“样子太傻”,“侍候不了长衫主顾”,便干了“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于是,长期地与酒客打交道,成了人们演绎孔乙已故事的见证;同时,在酒客与掌柜的“哄笑”里也“可以附和着”笑几声。不难看出,这个“我”思想单纯,不谙世事。如果故事的叙述视角仅仅停留于此,那么,孔乙已的形象就显得简单化,其悲剧命运也不可能如此震撼人心。
实际上,从作品的深层情感和前后文字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已故事的第二重叙事视角——成人的“我”。小说开头的插入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结尾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些都是作品结构中很重要的提示型语句,它们很明显地反映出小说是用追忆笔调来组织故事的。因为二十年前“我”的职务“有些单调”,生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