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德育语言——浅谈教师的仪表

作者:盐城市第一中学 刘勇华|  时间:2005/3/26 10:18:0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803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校德育的天地更为广阔了,德育实施的途径、方法也更多了。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针对哪一名同学进行德育教育,都必须把握好恰当的时机,进行长期的、耐心的、反复的教育,才能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在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觉得有一种无声的德育语言,它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那就是教师的仪表。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为人师表,除在品德修养、学识积累上堪为人师外,日常工作中的着装也很重要。在学生面前,教师应像一本吸引人的书,既有丰富厚实的内容,又有精美别致的装帧。
  记得小时候读作文选,上面描写老师,大多说老师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外套,裤子上还有补丁……那种年代条件不允许,教师的着装我们也不能去考究。现如今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不少老师也注意到了仪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朝着男性潇洒而有风度、女性端庄而有风采的方向努力。但仍有一些同志不讲究穿衣戴帽的艺术,要么太随便,要么在身上堆砌名牌。钱花得不少,但却没穿出教师的品味来。
  这里专门谈论教师的服装问题,不是有意抛弃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也并非蛊惑人心滋长奢侈之风,而是笔者认为教师面对的是未成年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确立的孩子们,无论外表还是内心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教师的着装是自己的精神风貌、气质修养的最简易的展现形式,它有着无言的感染力,因而不可小觑。
  教师注重自己的仪表,可以为同学们塑造良好的形象。
  中小学生常常对老师有一种崇拜心理,他们往往会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教师除了内在的修养以外,整洁漂亮的外表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洁的品格影响也很大。在我们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穿上质地好一点的、款式简洁新颖的套装或休闲装,配上文明、高雅的谈吐,便会展现你作为人民教师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特有气质。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服饰的合适、合体。
  合适是指要符合教师的身份,有的教师很新潮,盲目赶时髦,浓装艳抹,奇装异服,弄得跟街头的小混混差不多。尤其是夏天,有的女教师穿得太露、太紧、太透明;有的男教师则穿得太长、太肥、太随便,显得肤浅、散漫、华而不实。这样不仅不美,还会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给孩子带来其他许多的负面影响。有的教师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不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抓到什么衣服就穿什么,不注意时令季节,不注意色彩搭配,有的甚至还不注意清洁卫生。这样即使你满腹经纶,留给学生的印象也不会太好。也许若干年后,同学们记得的只是你那随便、邋遢得有点滑稽的形象。
  合体是指教师的服装要穿着舒服,不能因服装的不合体而迈不开步子或者走起路来摇肩晃臀、忸忸怩怩,那样就根本没有美感可言了。
  教师注重自己的仪表,可以每天都能拥有愉快的心情。
  生活中难免有些磕磕碰碰的事,尤其是教师,其辛苦程度是尽人皆知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劳动长期以来行不到应有的报酬,拖欠、非法集资、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严重地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决非一朝一日的事情,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凡事要看主流,不是从地方到中央各级领导都在关心我们教师的工资待遇嘛!“黄油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更何况如果一味地怨天尤人,工作情绪低落,甚至松松垮垮、得过且过,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设法让自己快乐起来!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休闲娱乐,也可以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诸如参加运动、钻研课题、上网聊天、饲养宠物、长花种草等,为自己制造生活的情趣。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打扮得清清爽爽、漂漂亮亮,给自己增添自信心,为自己装扮愉快的心情。穿自己喜欢而又端庄美丽的衣服,化上素淡雅致的生活妆,把每一天都当作工作的最后一天,把每一节课都当作最后一课,这样才会活得有滋有味!更何况,我们的每一天、每一节课,对于孩子们来说也许都会有他们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刻,都有可能隐藏着激发孩子们上进的重要契机。我们能不以潇洒的仪表、饱满的情绪、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吗!
  教师注重自己的仪表,可以为校园环境增添亮丽的风景。
  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服饰的美感除来源于其本身的质地、款式以外,更重要的来源于穿着者能穿出自己的个性,穿出自身职业的风采。教师的衣着,应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即既有传统的底蕴又有现代的气息,是传统与现代服饰文化的有机融合体。真希望服装设计师们也能为我们教师设计出专门的制服,让我们也像军人那样朝气蓬勃、神采飞扬!以我们特有的气质去感染学生,用我们整洁的仪表去美化校园环境!让学生在缤纷的世界里学会寻找真、善、美!
  德育工作千头万绪,要想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教师自身的学识、爱心固然很重要,但教师的仪表也很关键。它是一种精美的包装,一种潜在的熏陶,一种无声的语言!
  2004-9-22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