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为上——谈语言在管理学生中的作用
作者:长阳民高 刘案甫 时间:2010/3/31 7:37:1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98
我们是老师,仅仅是老师,拿什么来攻学生之心?手中既没有如诸葛亮一样的兵马,为攻孟获之心,取孟获之心,可调动百万兵马,七擒七纵。更没有如康熙皇帝一样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可以随意地把姚启圣打入天牢三十天,下严旨不准任何人和姚说半句话,一月下来把个姚启圣几乎憋疯,终于攻其心,能收其心,姚启圣终为康熙所用,在收复台湾时立下汗马功劳。我们有什么?有,且仅有“语言”这一法宝可作为攻心之武器。
当然,我们不能小看这一武器,用好了也是锋利无比可以胜过雄兵皇权。烛之武不动兵不用刑,一夜之间退秦师,他用的正是这“言”之武器。解放初期,毛泽东多次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中国的政治协商会议,她就是不去。后来毛泽东决定再派邓颖超女士前去相请。邓去后,如此说:共产党诚心请宋先生北上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毛主席说了,您不去,这会就不开,我今天是来打前站的,我人微言轻,知道请不动您;接下来恩来再来,他如果也请不动您;毛主席亲自来请,如果还是请不动;再开会研究,组成个请宋代表团来,只到请动您北上为止。这一番话后,宋欣然北上了。这就是语言作为武器的锋利之所在。
作为教师,尤其作为当班主任的教师,如何用好语言这一武器?那是很值得去研究的。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四个原则。
其一,老师要么不开口,开口就要求学生人人听,还必须认真地听。每当我接手一个班级的时候,第一次见面的训话,把这作为一个硬性的要求响亮地提出:从今天开始,凡我要训话,你们都必须停下手中的一切活动,集中精力,眼看着本人,认真听我的训话,原因很简单这叫相互尊重,我们相处至少是一年的时间,可能也是三年时间,有很多的时候你们也会向我“训话”,那时我保证也会专心听讲。所以我给你训话这叫教育,你必须专心受训,不准打花杂。学生听我如此说来确有道理,而且在每次训话之前我也还要正式提醒,如有不准备认真听者一定要指出,力保人人在听,人人准备认真听时才能开始训话。当然这样有了几次之后也就自然成习惯了。
其二,每次训话,准备要充分,使训话主题要鲜明单一,材料要充实新鲜,道理要服人。上面说到自己的训话对学生作了硬性要求,但是学生也许只能从表面上做出认真听的样子,他到底能不能听进去,那还是一个问号。要能使学生不是硬着头皮听,而是愿意听我训话,能听进去,甚至有时过了一些时间我不训话,学生还可能想听我的的训话了。那不充分准备是不行的。如何准备?首先就是要根据实情准备好一个鲜明单一的主题。一次训话,十到二十分钟,主题不鲜明,不单一,学生听后肯定是“过水秋”,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有了鲜明单一的主题,再必须以鲜活的事例加以诠释,达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效果。比如有一次训话,我确定的主题为“吃苦”。首先问学生人生要想成功的必备的品质是什么?经过学生的七嘴八舌后,我抖出自己的主题:要想获得成功的人生,必须能吃苦,少了这一品质,人是不能成功的。接着抛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你们能吃苦么?能吃多大的苦?已经吃过多大的苦?还能吃更大的苦么?现在还有吃苦的精神么?我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89届有一个农村的学生刘俊龙,立志考大学,可惜英语底子薄,怎么办?赶。于是强迫自己每天抽空记十个单词,有时没有完成任务,就半夜起床躲在厕所里的夜灯下复习,直到一次人太累了趴在厕所的挡板上睡着了被老师发现叫醒,才回寝室休息,半年下来,每天坚持从不间断,头发也白了不少,人瘦了十几斤,那才叫吃苦。他后来终于成功,考上了当年的宜昌师专,现在在城关中学任英语教研组的组长。想想我们自己吃苦到了这种境界没有。自然引起学生较大的反响,很多学生自叹不如,觉得离吃苦的境界还差得太远。我又说吃苦本就是我们农村孩子最大的优点,想想我们的父母,我们在学校吃点苦算啥,因此我倡导大家从今天起就要不怕吃苦,准备吃苦,并要为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而吃苦,而此时很多学生已是做出了握紧拳头咬紧牙关的拚搏状。
再比如我帮助学生克服一些学习中的小节,也是先讲清要求,再说明道理。我要求学生每天在晚上归寝时提前准备好第二天早上起床后要学习的内容,原因就是第二天早起后开始有些迷迷糊糊,不要我们多考虑这时要做什么,拿上书就以开始学习了。再要求起床后就大声读书,好处就在于书声琅琅可能快速使自己兴奋起来,马上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那么到了下午自习时又要保证教室内[寂静无声,那时我们大多要静心思考,这些反复给学生讲明,再加以开始的监督,不久就可以形成习惯了。再就是要求学生桌上的书不要超过两高,如果高了,就无形中给自己形成了一道貌岸然屏障,会在不自觉中做小动作,或者是打打瞌睡,面前没有了高高的书作屏障,也就给自己多了一分心理的监督,长期以往,习惯也好了,成绩在无形之中也就多了分数。再要求学生时时注意自己的课桌的前后要整齐,使走进我们教室上课的老师一进教室就有一种心悦之感,自然给我们上课教师心情就好,上课就带劲就卖力,学生自然听我说的是有道理,也就会按我说的去做了。我向他们训这些时,他们都能认真听,也能按我说的去做,不外乎就是我说的有理,且能做到,何乐而不做呢?因此,我班教室理早上的读书声最响亮,同学们面前的书最低,教室里的座位最整齐,地面最干净。
其三,训话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把他们存在的都要认为是合理的,在合理的观念下对其不对之处再加以引导那才有效果。比如就拿高中学生常出现的早恋现象而言,他们十几岁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有时发发呆,想入非非是正常的现象,有一些学生也出现了早恋的现象。我也曾就这个问题给学生做过这样的训话:爱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 成家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们都可以把人生中的事用重要,紧急来分类:有的紧急而不重要,有的重要而不紧急,有的既重要又紧急。对于我们现在来说,爱情是重要,但不是紧急的;学习是重要而又紧急的。那么,我们就要先做好紧急而又重要的,把重要而不紧急地放一放,等到它紧急了再去花心思是不迟的。所以我们有时发发呆是正常的,想入非非一会也不是很大的错,如果有了早恋现象的那就是错了,错在哪儿?错在本末倒置,这毕竟不是我们现在最为紧急的事。如果有了早恋现象的不可怕,但要警惕,一定要想办法去克服,避免重要不紧急的冲淡了重要又紧急的,到那时就后悔晚矣!如何去克服?做到“三不”:不约会,不递纸条,不在一起活动。没有的那可是最大的好事,那可要坚决抵制。大多学生是能够接受我的观点,并按我说的去做。
再比如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真谛的时候,不把学生只朝高考这一条道上赶。我给学生训话:学习的真谛是什么?那可不仅仅是为了高考,高考的取胜,那只是学习成功的一个方面,很明显我们很多人是考不上好的高校的,那为何还要学习呢?这说明高考可不是学习的真谛。学习的真谛是我们每个人通过学习这一个过程培养我们人生中所需要的重要品质,如吃苦,拚搏,坚持,承挫等等,人只要有了些品质,将来无论做什么,都是可以做得很好的,那可不一定要靠名牌大学来实现。这些品质从哪来?它们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说到了要用的时候可以马上从内心调动出来的,这种种品质要靠我们从小刻意地去培养,尤其是读书学习的这一过程是我们培养这些品质的最好时机,这种观念意识而且是不间断地灌输给我的学生。使我的学生大多能正确面对学习,成功了在不停地学习,挫败了也能够不气馁地学习。尤其是我们作为普通农村高中的学生,他们能不计结果地去学习,去培养磨练自己的各种品质也真是难能可贵。正如有的学生在感言中写道:我双手伸向苍穹,并不是一定要摘到月亮或星星,只是表明了我一个不屈的姿势。这正是他们在通过学习磨练自己品质的体现。
其四,就是要视机而训,视问题而训。并非训话越多越好,越密越有效。所谓的这个“机”。一指的是特殊的时机和阶段,比如考试前后,放假前后,学生思想大面积出现坡的时候,学校举行了大型活动之后,长期不放假之后等等。比如每接手一个班的时候,必须隆重介绍本班所有科任教师。侧重于科任教师各自的优点,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老师,喜欢本班科任老师,简言之这就是用语言给本班的科任教师立威。如果中间有教师调换的情况,这一环更是不可少。因此,我们班的学生一认为自己的科任教师是全校最好能力最强的。比如我曾这亲介绍我班的一名英语老师:他不仅非常年轻,而且长得十分潇洒,是一位十足的帅哥,可是这还不是他的个性及突出的风格,他最为突出的是业务上的精良,他是我们学校英语教研组的组长,连续五年带高三英语,他的教学风格是轻负高效,每年他所带的班级高考英语成绩都能获得市级高考质量奖,去年他获得了同类学校高考质量一等奖,我相信他的到来,你们一定会喜欢的,你们的英语成绩也会随着他的到来不断上升的。自然我班的学生常常会认为我们班的科任老师是全校最好的,也认为跟着科任老师走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是大有希望的。
再如每次考试或大型活动后是最好的训话时机,那就要精心准备好班上每次大型活动或考试后的总结。要总结出班上的亮点,总结出学生的信心,总结出班级的凝聚力,总结出下个阶段的前进方向。如有一次我们学校的艺术节之后,我们班的学生确实也都非常优秀,各个方面的成绩都十分突出,在总结时我就给他们说:今天,我要对我们班在这次艺术节中的表现来一个豪华的总结。首先请大家记住这些名字,这些名字是我们班的骄傲,值得我们一生珍藏,他们是体育健将,文艺名星,当红主持人,热心后勤组,积极投稿人。然后按不同类别,我都会慢慢地大声地读他们的名字,读他们的成绩及荣誉。接着要求大家用最为热烈的掌声再一次铭记这些同学。最后我把这次艺术节总结为“几个最”:我们班是最有才的一个集体,因为我们的体育积分全校第一,文艺演出第二,主持人大赛第二;我们班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集体,每项活动时我们的加油人数最多加油声最大,我在台上颁奖时台下捧场的人数最多;我们班级的“营地”最干净,几天无一负分情况,这在全校是唯一的;我从大家的艺术节表现来看,我们班也一定会在学习上将是最为出色的,有了这样的凝聚力不用担心,我们的学习从今以后也会是最棒的。自然在那以后我班的学习劲头一天比一天好,学习空气一天比一天浓。在每次考试后也总是要从单科,总分,名次等各个层面总结出本班的闪光点,并提出下次考试的几大看点。也就使得本班的学习形成了一良性循环的氛围。
再就是用激励的语言给学生找到学科的突破口,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得到一种成功感。每当发现学生有了哪些方面的进步,及时给他们以肯定,并诚肯地加以表扬。比如我班曾有一学生李习健,成绩一直不好,六门课都没有及过格,有一次他的历史学科居然考及格了,借此我真心诚意地大大地表扬了他,并对他说你就以这科为突破口,用一个月的时间猛攻这门学科,看看情况如何。他听取了我的建议,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在搞历史这一门,一月后,他的历史考了86分,光这一门学科长了近30分,其他几门也没有什么变化,总分自然长了,名次一下进了23名,从此信心倍增,其他几门也相应进步了。再如有一次,语文期中考试后,我发现对联是学生的最大的问题,我在评讲时把对联作为了重点讲授的内容。当我讲到对联的词性要相对,字数要相等之后,举例“祖冲之”人名,下联最好的是“孙行者”,并分析了它的对仗性,接着我就出了教室窗外的一个地名“白沙坪”要求学生去对,于是有学生对“黄柏山”,也有人对“青树包”,也有人对“黄泥洞”。我要大家分析三个中哪个最好,其中包国林不学认为“黄泥洞”最佳,并进行了分析“白”对“黄”均为颜色,“泥”对“沙”均为土石,“坪”对“洞”都是特征词,同学们也都表明赞同。我也进行了肯定表扬。接着我眼看窗外实景再出了一上联“窗外乌云白雾雨纷纷带点冷”,同学们大都埋头写下联,我巡视着,又是包国林先举手了,我过去一看他写的是“卷上黑字红钩分寥寥有些苦”,他当时的分只有73分,我看过之后,大声在班一读,同学们一片笑声,但也都觉得对得不错,当时也再无出其右者。借此,我大力对他的这种特殊的语文能力进行了表扬:从这副对联来看,包国林同学确实是一名有着较深语言功底的学生,你的语文不会学不好。不想后来他学语文的积极性飞长,时不时地交来一篇作文要我看看改改,第二次月考的作文得到了51分,总分也过百了。这可能就是语言的魅力。
总之,只要用好了我们的语言这一有利的武器,还是可去征服学生的心灵,如中国移动的广告语一样“一切从心开始”班级管理也就得心就手了。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