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磨枪,摩拳擦掌
作者:佚名| 时间:2004/5/15 12:53:5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39
中考——令人又爱又恨的一个字眼儿:爱你是人生第一转折点,有的人越过你则走进社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的人凭借你步入高级学校,徜徉于题海内外,叩响知识殿堂的门环。恨你用考卷控制了朝气蓬勃的黄金少年;恨你制造了家长、老师、学生的无数烦恼与忧愁。
一提到考试,人们最爱说的往往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中考也不会例外的。所以,我们现在做的就只是临阵磨枪、摩拳擦掌。
作为老师,我现在最想跟一部分同学说:既然没有辍学,既然没有分流去上职校,那就得面对眨眼间即到跟前的中考,那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把最好的水平放在考场上去展示。
作为语文老师,我最想跟同学们说的是:理清思路,感悟技能;查缺补漏,迅速提升。
所谓“理清思路”指的是把初中所有的语文知识进行综合梳理,并弄清楚考卷上可能要考什么。前几天我将整理了一张小卷子人手一份,初中的语文知识绝大部分都包含在内,但那只是提纲性的东西,里边的众多内容需要与同学们讨论、向老师请教。
所谓“感悟技能”指的是从阅读与写作中总结出适合于自己的规律性的技巧,从大量的练习中使自己的分析与表达能力增强。
今天我想跟大家详谈的,主要是如何“查缺补漏,迅速提升” 自己的语文成绩,这也是今后一个月的中心任务。
语文考卷分三大块:基础知识及运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这基础部分考的大多为积累,我们平时说让你记死、死记,现在若你仍然说某某诗词古文不会背,我们教语文的无言以对……提醒大家一点,把背的东西分类整理,如包含哲理的名言诗句,描写秋景的等等,课外的也应记一些。对一部分人来说,你的缺漏仍是背不好,这——自己看着办吧!阅读能力较复杂,文言文的复习重点仍是以记忆为主,你的缺漏应是翻译。说明文、议论文相对简单些,记叙文却难度高、分值大、易丢分,这是大多数人的缺漏,平时成绩好的又有哪一个敢说今年中考作文定能拿高分?
关于记叙文阅读,我提醒大家首先把握到主题,其次是人物及刻画人物的技巧和作用,这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其他的题多数能从原文找到答案,得细心找。最后一个或几个往往是发挥性的题,如谈谈你对人物的看法、谈读此文后的感悟等。这其实还是考“主题”,也是读后感类的小作文。至于怎么总结中心、理解主题,如何谈感想这些细节性的问题,会后找自己的语文老师问吧。
这里插入一句重要的劝告: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我说:学而不问少知,问而不学是多嘴。我有几百年(开玩笑)没教过毕业班了,但没吃过兔子肉还没看过兔子跑吗?那些往届毕业生们在中考前一个朋中如醉如痴的学习劲头你们现在有了吗?这也是你们这些人的缺漏吧?这使我不禁又想起一句“圣人”的名言:语文不用功,中考一场空。(我说的,开玩笑的)我建议大家把课间十分钟变为“答记者问”,要追着比你好的同学问,要追着老师的后脚跟儿问个够。
关于写作能力,我主要想端正一下一部分同学对作文的误解。
首先,写文章是给别人看的,所以在写时要尽最大努力写得让人读后“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须具备如下条件:(1)要有较大的知识量含在文中,即人们常说的“此文含金量”高,让人开卷有益;(2)应有一定的生动性,如明丽的描写、生动的词藻、诙谐的语言,让人读后较为愉快;(3)应有一定的感召力,让人读后受你情绪感染;(4)应有结构形式的美感,在结构布局与表达方式的安排上应有一定的艺术性,让人读着思路清晰并受到美的薰陶。(5)有时应有适当的联想与想象,唤起读者更远的遐思妙想……
其次,是作文的创作与编造的区别。两个词意思相近却褒贬迥异。我赞同创作而否定编造,因为创作来源于生活真实,而编造只有虚假。当然,“编造”得真实可信也就变成创作而非编造了。
怎么去创作呢?读了苏辙的“文者气之所形”后我常问一些学生:你热爱生活吗?那么请留心你的周围吧,因为作文如做人,会做人也差不多会作文了。你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你善与人交往评古论今,你能说会道、舌灿莲花,你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你热爱祖国、事事关心,你品行端正、为人机敏,你爱好广泛、多才多艺,那么,你已很会做人了,这时你胸蕴浩然之气,何愁不能落笔生辉、如有神助?那真是“生花妙笔握在手,天下稿纸任我游”了。那时,“笔走龙蛇,倚马可待,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等情形就是在形容你吧?
再次,是几点建议:(1)多写——熟能生巧;(2)多读——取长补短。要读优秀作文,也要读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的作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写思结合——写而不思则味淡,思而不写则空想。这一个月中做这几点还不是很费劲的。
纵观十几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越来越倾向于能力考试了,但这种种能力却非朝夕间一蹴而就的,它初起于人生之初的咿呀学语,在成长过程中日积月累、潜滋暗长。时近中考,形势迫人,一步登天般想马上把成绩长得很高只是空中楼阁式的空想,我们手中又没有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但因此就灰心放弃绝非好汉行径!同学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理想必须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应该有!“临阵磨枪”的功夫定能管用!请伸出你的双手——摩拳擦掌!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2004年5月12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