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前心理解析及调整方法
作者:不详 时间:2010/11/6 14:46:34 来源:boaixbh转发 人气:399
一、轻松自负型心理。这种心理现象往往都出现在成绩较好的尖子生身上。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一直处于一种优秀的地位,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优越感。再加上准备较充分,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没有疑点和遗漏。轻松自信对于一个学生的正常发挥非常重要,但过度地轻松并且由自信发展成为自负的话,就容易引发一种骄傲的情绪,于是会产生一种“金榜题名,非我莫属”的心理。按说这也是一种较好的心理状态,至少不会在考试中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过于轻松与自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认真程度会有所折扣,尤其是遇到试题较简单的情况。对于如此重要的一次考试,过于轻松就间接地表明了轻视。会使他们完全丧失优势,甚至处于一处劣势,反而不及一些学习中等的学生发挥出色,甚至名落孙山。
针对这类学生的心理调试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提醒他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没有看到考题,考试结果未公布之前,任何自负都是虚的,并且有一定的危害性。应该做到自信而不自负,懂得自己只是与一流的学生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二是要让他们懂得在考场上只有认真、努力,再加上平和的心态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可以轻松但不能轻视,可以在战略上轻视,却绝不能在战术与实战中有丝毫的轻视,恰恰相反,要加倍地重视才对。因为:没有取得的成功不是你的成功。西方也有句类似的格言:蛋还没孵,先不要数鸡,如意算盘打不得。
二、紧张胆怯型心理。一般情况下,这种心理现象主要出现在那些中上等的学生身上,主要是由于这类学生成绩不是最优秀,升学压力大。但有些优秀的学生也会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突然出现这种心理,而且尤以女生居多。这是非常危险的。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承受的压力太大或者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所致。还有一种原因便是由于复习得不够充分,或者是担心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而产生的。甚至严重者会突然之间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了,进而便心绪大乱,严重影响未来的考试。这种心态对于升学考试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调整,必然会以抱恨的结局而结束。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考试之前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至于成绩的好坏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我们没必要过分地担心与自责。
应该勇敢地面对,既然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只要在考试中做到简单的题得满分,有些难度的题也要搏
它一搏争取满分,类似于古人的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激起他们的斗志,往往会考出意想不到的好成绩。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无愧于自己,无愧于这次考试就可以了,没必要过多地担忧结果。如果过于紧张,一定会在考试时发挥失常,给自己留下遗憾的。而对于考试之前忽然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的情况,我们不必过度地担忧,因为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短时失记现象。只要我们平静下来,尽量地放松自己的心情,很快就会恢复的。注意千万不要再盲目地学习,这只能使自己的心绪更加紊乱,并且也不能真正地学到什么。
三、轻松、紧张适中型。这是应考的最好心态。对于一名即将参加考试的学生过分地轻松心理会在某种程度对如此重要的考试有所轻视,甚至因掉以轻心而发挥失常;而过分地紧张的心理又会使学生在考试中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进而产生遗憾。轻松紧张适中型的学生则可对前两处心理的益处兼而有之,既具有轻松型的自信与无畏,又具有紧张型的谨慎与认真。所以在考试中能够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这种心态多出现在成绩中等的学生身上。因为他们虽然同样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但相比之下要比优秀生承受的压力小得多,又由于他们的成绩与优等生成绩相差不是很大,升入好的省示范高中的希望和能力兼有,只有鼓起他们的勇气,奋力一搏,也许就会成为一匹黑马脱颖而出。这就是充满希望的中等生的优势。
如果优秀生能调整到这种状态,就再好不过了。
考前心态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考试发挥。所以一定要好好调整。但它也与复习充分与否关系密切。在考前进行一个彻底、充分、不留疑点的复习对于考生考前的心理调整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复习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计划,争取在考前的两周左右结束复习,而在考试前应该让大脑得到一个平静期(一般是二——三天左右)。一定不要因为看书而搅乱了自己的心态。当然,也并不是绝对不可以看书,假如确实复习不够的的话,可以适当看一些。而在考前一天晚上最好不要看书,因为几十、几百个日日夜夜都过去了。短短的几个小时不仅起不到什么实质上的帮助,还会起到反作用,开考前的几个小时更是不可以看书的。
四、运用适当、高效的学习方法
抓好基础知识,提升基本能力。中考命题的目的是选拔能力比较强而不是仅会死记硬背的学生。复习基础知识,可以利用目录进行回忆,先通过目录一部分一部分地回忆,回忆起来的东西就让它过去,回忆不起来的或有困难的就重点看课本,当全部回忆完某部分后就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每一部分都按此方法复习完后,重点要搞清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加以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就加强了基础知识的理解,因此,定时、定量的模拟练习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注重复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加强落实:千法、万法,落实好才是好法。初三复习每一步都离不开知识是落实,哪位同学知识落实得好,将来在中考中的收效就比较大。要经常性地进行归纳,没有知识是归纳总结,就没有知识是落实。特别是每次练习和考试的失误,要认真总结,防止今后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要过多地依赖同学和老师。越往后复习,同学们自身的作用就越来越大,同一个老师教的班级,不同的同学成绩差别很大。老师讲的题、与同学讨论的题易忘,自己做的题、特别是做错后改正过来的题便不易忘记。
不要只追求做题数量,而要追求做题的质量。糊糊涂涂做三套,不如明明白白做一套,要讲质量,讲效果。只追求数量,什么问题都摸棱两可,知道的越多越糊涂。对于老师精心组合的题、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用多种方法做,全方位地“透视”;其余题目而已一般化地做;有把握的题目、做过多遍的题目可以不做。
对疑难问题和错误随时记录,不能轻易放过。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以备以后解决。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才能使自己的弱项变为强项,劣势变为优势,否则问题得不到解决,学习成绩就很难得到提高。
记住公式8-1>8,每天学习7个小时,再休息放松1个小时,其效果要优于8个小时全用于复习。切记不能让学生选择玩电脑上网来调节大脑,因为玩电脑或上网容易上瘾,容易在大脑里形成优势兴奋灶,抑制已掌握知识的发挥。
可以班内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开一个30天冲刺动员会,先看邹越教授爱父母、爱自己的讲演(网上有17分钟左右),然后配上老师的30天详细纸质备考计划,对学生在疲劳中能形成新的兴奋点。
一周一个小考,主要偏重填选题和中等题,让学生总结自己错误的地方,最好自习不要讲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做练习,老师不讲只解答有疑问的问题;两周一个大考,自己组合的仿真性的试题,千万不要用别人现成的或其他省份的中考题,要算出总分,与学生定的目标对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