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约定吧——我的德育故事

作者:佚名  时间:2010/11/7 16:44:25  来源:zhuchen1981 转发  人气:2103
  中秋节逛商店,缠着先生给我买一件首饰,先生却硬生生地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先把你的结婚戒指戴起来”!这句话就像重锤一样敲在我心上,也彻底地封住了我喋喋不休的嘴。细细想来,四年了,除了结婚后的头一个礼拜,这枚戒指从没有在我的手指上出现过。也许你会很奇怪,别急,我的教育故事就从这一枚戒指开始……
  2006年我开始担任班主任,由于刚接触班主任这个领域,很多地方都不得法。初中的孩子已经有了很清晰地美的概念,除了爱穿漂亮的衣服,也开始佩戴一些首饰。学校三令五申学生不许佩戴首饰,为此我是大会开到小会,诱骗外加威胁,可豪无效果,孩子们依旧我行我素。这让我很痛苦,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直到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德高望重的霍懋征老师在教学中发现一个小女孩每逢提问她都举手,可当要她站起来回答时,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霍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小女孩笑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的。”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霍老师陷入了深深的歉疚: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这种自尊容不得丝毫的忽视。于是她就和这位学生悄悄“约定”,今后老师提问时,你如果会回答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不长时间,这个小女孩就在这样的约定中变得开朗了,成绩进步了。
  看完这个小故事,我不得不折服于霍老师的教育智慧。一个简单的“约定”,让一个孩子不再感到自卑;一次短暂的交流,叩开了学生紧闭的心扉;一番真诚的信任,让孩子的童心如春花绽放!
  于是我反思自己的工作。简单、武断固然不是我的工作方法,但整个过程中,真正的“智慧”又有多少呢?好多孩子不善于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即使对话,也很难听到孩子的真心话。怎么办?我真的很想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一次又一次蹲下身子,为的就是和他们平等交流,可为何总是事与愿违?
  我发现,是沟通方式出了问题。孩子就像弹簧,压力越大,反弹越大。于是我效仿霍老师的做法,召开了一次“我们约定吧!”的主题班会,做了一次简单的尝试:与学生“立约”!约定的内容很简单:从约定之日起,我不化妆、不戴任何首饰、不用定型水、不穿标新立异的服装,以最朴实的形象走进教室。条件是:每位参与约定的同学必须向我看齐,以朴素、整洁作为自己的穿衣打扮的标尺,如果有任何人违反约定,必须在全班同学面前作深刻检讨。我当着同学们的面举起右手,摘下手上的结婚戒指并郑重的将他放进事先准备好的首饰盒里。班里45位同学都参加了这一约定,效果很好,直到初三毕业,我也没有要在学生的穿着打扮上有过烦恼。
  这一小小的举动,不仅让我的班主任工作更轻松,还无形中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现在我的这届学生早已毕业,但我们就像朋友一样,我们之间多了更多约定:经常联系、节假日要聚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地……今年女儿出生时,我的这些孩子们结伴来医院看望我,在医生护士们羡慕的眼神中,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其实“约定”的背后是教师的言行一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所有教师所遵循的,教师的“为人师表”是对学生身教的直接表现。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是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当我们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话又说不到点子上,就不如少说一点,多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