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学生语文基本功“六板斧”

作者:东城镇中学 徐亮  时间:2010/11/22 6:40:55  来源:7c807原创  人气:784
  【摘要】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及人文修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表现,它直接影响今后的工作、学习。因此,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必须采用多种形式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认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基本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如何使学生获得这些能力呢?显然,仅靠课堂45分钟的教与学是不够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唯有日积月累方能有所收获。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练字帖
  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键盘”己将我们的书写能力大幅退化。甚至很多老师都不以为然了。殊不知,这恰是一种本末倒置。汉字独特的外型美,是英、法、俄等文字都无法比拟的。我国人民根据汉字的特点创造了各种字体,同时涌现出的无数书法家,其作品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华文明不应埋没在我们手中。
  国家教育部己规定学生必须写好规范字。“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是中考语文写字能力六点要求之首。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指导学生写好规范字势在必行。而字帖就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载体。每天适量的练习,能让学生写一手清楚工整的硬笔行楷,不说赏心悦目,至少也是一目了然,更多的还是对学生心性的修养。
  二、读名著
  中学时期是人生中求知的旺盛期,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续,不仅必要,还要大量。大量的阅读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经典名著是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它受到读者和时间的长期检验,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流传下来,其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无与伦比。
  但我们所要做的绝非为读而读,而是要读出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范围、阅读量、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一般来说,一个学期以2~3部为宜。在范围的确定上,可以先考虑近100年内的名著。因为这类名著离现在并不很久远,这当中反映的社会背景都是被大家所熟悉的,其中所孕育的思想和理念也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挖掘出来。
  三、背佳作
  从语文学科的特性来说,积累的途径多种多样。但“背”仍然是最原始的首选方法。这是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总结出的智慧精华。指导学生背名篇、背佳作就如同不拒细流蓄水成渊一般,为学生的创作之流备足了丰富的水源。关键在于,久而久之,由量变到质变,然后还可以推陈出新,逐渐就达到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的境界。
  背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增强理解能力。有人作过研究:人的记忆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记忆,一种是理解记忆。中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但头脑单一,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正是在大脑中大量储存信息的极好时光,可以大量背诵。就如同牛儿吃草一样,先抢着囫囵吞下去,到吃饱了后,再卧下去反刍,咀嚼,消化,吸收。
  四、讲故事
  这是我在每节课前3分钟交给学生的必修内容。这里所说的故事大部分是指成语故事。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其高度浓缩的成语更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都暗含着一个启迪智慧的哲理。这样,每天轮流由1人演讲,借助这个活动载体,学生积累了成语知识,在日常交往和写作中经常是妙语连珠。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说话能够因人措辞、据事用语。
  五、记新闻
  如果说之前的读名著、讲成语是为了“博古”,那记新闻就应该是最好的“通今”方式了。
  我认为新时代的中学生,除了要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外,一定的政治素养和眼光也是必备的。我们分析一篇作品,总要先想方设法了解其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的挖掘出其内在意蕴和思想。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了解自身所处的时代呢?况且,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综合实践题的比重日益上升,这类题大多是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密切联系的。一个对社会时政漠不关心、一无所知的人,何来语文素养之谈呢?
  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收看中央新闻,培养一定的政治敏感。更为重要的是,不能只看,还要迅速做好笔记。随着学生新闻速记本内容“与日俱增”的,还有学生的听记能力。这一点在平日的课堂笔记中有非常明显的表现,再也不用“喊一下,动一笔”,学生们在潜意识里己能够自主地去捕捉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也为任课教师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六、写日记
  起初,我让学生写日记的目的仅仅只是想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服务。希望将日记作为了解学生,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但一个学期下来,我竟有了意外的收获。我发现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由当初只关注大活动、大事件开始向深度、广度发展,还逐渐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能写出一些极细微的变化、一些极细腻的情感。
  而且,由于天天记日记,学生手头上的生活素材越来越多,作文训练时,那种冥思苦想仍无从下笔、开篇断流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了。与此同时,当坚持成为了学生的一种习惯,无形中,也就促成了学生坚韧品格的形成。
  当然,夯实学生语文基本功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则就是“持之以恒”。学生基本功的提升并非朝夕之功,因此不仅是学生要坚持,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坚守和更多的付出。勤检查、勤总结、勤反思。只有当老师对学生的基本功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使之由自然状态进入一种和谐的潜能力被开发出来的状态,方能水到渠成,最终达到质的飞跃,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