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读——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

作者:东台市实验中学 吴德玲|  时间:2005/4/8 19:47:5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754

  文言文距离我们的生活较遥远,学生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毅力还不一定能学好。多年来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一直在摸索,采用过串讲法、讲解法、译读法等,效果一直弱微,最近我采用美读法,效果还真不错。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认为抓住美读进行文言文教学是找到了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
  从选文上看,入选初中课本的文言文篇幅多短小且文质兼美,适宜用美读的方式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在读中潜移默化地积攒起文言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素质,文言文自身特点也呼吁美读。
  文言文的音韵美、节奏美需要借助美读得以体现。古典韵文,节奏和谐、平仄错落有致,句尾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自不必说。一些古典散文,有的简直是语言的仓库,佳词美句,成语特多,认真诵读,收益非浅。如《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志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美美地遨游于其中会乐而忘返。可运用先自读,后出示无标点的原文,让学生揣摩句读再读,这种读已从文字层面上上升到意义层面,在读中自然而然理解了文意,学生也十分乐意地将自己对文意的理解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了。
  文言文中字词的精凿,需要通过美读得以体现。文言文用词惜墨如金,一些字词的意蕴十分丰富,很值得慢慢咀嚼品味。如《赵普》中说赵普下决心读书之句“阖户启箧取书”,一“阖”字将一个整天穿梭于朝野权贵间,决心刻苦研读,提升自己,增强自身裁决事务能力的权臣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表明其决心之大,毅力之坚。该文中另写赵普一再奏荐他认定十分有才华、对国家非常有用之人时,奏章被太祖撕碎掷地,他仍“颜色不变,归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复奏如初”为国荐才,连身家性命也不顾,字里行间,凛然正气,阵阵逼来。
  文言文情感、意境美需通过美读来品味。古文是古代大家精神的积淀物,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读古文其实就是跟古人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古圣先贤的博大胸怀和非凡智慧对自己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修身养性有无穷的启迪。这些均需要美美地读,全部身心地投入地读。美读是读者用声音传达出作品的深层的美,这是结果,其因乃是在美读过程中,心灵与文字的撞击,用情感及理性的思考穿透文字外壳,达到其深层意蕴,形成“入境始与亲”的思想情感的共鸣和交融。如诵读《醉瓮亭记》时抓住该文章的语言特点,全文二十一个“也”,读出了“也”字的语气、语调,也就读懂了文章,着力训练学生口诵心悟的能力。交流读“也”的感悟;试读“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提出各自的理解和朗读处理。以“读”为起点,以“悟”为归宿。训练时还可用上质疑性试读、欣赏性品读,一些难句情感的把握需要点拨。仍是《醉翁亭记》中“…太守醉也”“…庐陵欧阳修也”这均是欧阳修“情感潜流”所在——他“寄情山水”但“他忘不了现实,忘不了抱负,忘不了自己。”这些均需要美美地读,入情入境地读才体悟到。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是这种读不是盲目的,要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还要渗透方法,刚开始一定得有示范性的引导,让他们有样可依,激发起兴趣,兴趣盎然,美美地读自会有肥沃的土壤,长成参天大树为时定不会久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