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作者:佚名 时间:2011/3/14 10:06:37 来源:zhoujuan2002 转发 人气:2155
一、渗透环保教育的方法与时机
环保教育不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任务,所以在设置教学目标时环保教育的目标任务的比重不可设置太大,太明显,而是要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下,潜移默化中受到环保教育,所以,要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受到环保教育,必须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保教育氛围,从“点”、“时”、“度”三方面下手,“润物细无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
(一)找准环保教育的“点”,“点”可以分为“渗透点”和“示范点”两方面。
1、“渗透点”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等与环保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就是体育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点”。如在进行体育练习,有时会碰到尘土飞扬的天气,特别是中长跑的练习时十分辛苦,此时,我们一方面要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另一方面正好引导学生要珍惜绿色,爱护绿化,保护植被,以减少扬尘。如在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中上体育课,不但学的效率高,锻炼效果好,而且人的心情舒畅、精神爽朗,这时可以启发学生设想如果我们周边的环境都这么好,那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更美好呢?要有这么好的自然环境,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应该怎么做呢?
2、示范点“言传身教”,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既要“讲解”,也要“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中,“示范”更重于“讲解”,以身作则,更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在沙池上课,可能会有沙尘进入口鼻中,如果我们作教师的不注意,随意将口水吐在沙里,则会在学生中产生恶劣的影响,如果我们吐在纸巾上,下课后再丢到垃圾筒里,同时提示学生平时不要随意吐痰,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爱护环境,注意卫生,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慢慢则会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上跳高或跳远课时,学生每个人的助跑点和起跳点各不相同,人人均须要设置一个或多个标志物,学校也不会有这么多器材,也不必这么奢侈,我们可以用水瓶、易拉罐、废旧电池、或用旧报纸折成如小船或纸鹤等替代正规的标志物;我们也可以利用空水瓶或者空的易拉罐来设计成保龄球游戏,用汽车的报废胎胆来制成拉力器,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珍惜资源。
(二)把握好环保教育渗透的“时” “时”可分为“时机”与“时事”两方面。
1、“时机”环保教育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必须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如暴雨过后,广州多处出出了水浸街的现象,轻则交通受阻,严重的话,则有家不能住或有家不能回,甚至淹死过人,给人的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甚至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时我们可以雨天在课内上课的机会,让学生讨论我们如何可以避免水浸街?我们力所能及的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是否可以不乱丢东些,避免堵塞下水道?是否有一些好点子给出相应的政府部门来解决水浸街的问题?
2、“时事”现在的资信相当发达,重要的时事新闻,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手机、网络等形式发布出来。比如东南亚的海啸死伤无数,西北的沙尘暴遮天蔽日,内蒙古的草场退化、沙进人退,黄河断流、长江决堤,雷州半岛干旱人畜饮水都困难,松花江水污染人门靠买水渡日等等,这些有关环境的时事新闻学生肯定知道,我们在体育课上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比听环保教育的专题课效果要好得多,效率要大得多,可谓事半功倍。
(三)掌握好环保教育渗透的“度” “度”分为“深度”和“广度”
1、“深度”在体育课上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时,要注意有关环保知识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相适应,否则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那样的渗透等于白费心机,浪费时间。比如,在炎热的太阳底下上体育课,高中生都知道应涂防晒霜,最好是不在强太阳底下上课。我们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为什么怕晒?--因为紫外线晒伤皮肤。为什么当代比以前的紫外线要强?--因为大气层中臭氧空洞越来越大。为什么臭氧空洞越来越大?因为现代生活大量使用空调、冰箱,而空调、冰箱中的致冷物质--氟化昂是罪魁祸首。为了保护臭氧,那我们要尽量使有环保的但是较昂贵的氟化昂的替代致冷物质了。到了这一层次,高中学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如果我们再往下去说明氟化昂具体怎么破坏臭氧,那就超出了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就没有把握好这个“深度”了。
2、“广度”在体育课上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时,要注意所渗透的环保知识点要集中,有的放矢,不能天马行空、漫无边际,更不能不着边际。比如我们在灰霾天气下上体育课,我们不妨简要讲一下灰霾的形成、预防与注意事项。但如果我们再去讲沙尘暴、土地沙化、风沙治理,种植防护林等那就扯得太远了,这样的体育课不受学生欢迎,也失去了体育课的本色。
二、渗透环保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教学渗透环保教育运用恰当,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在教学中应注意到:
1、要分清主次。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环保教育只是在学生的身体练习中或间中进行渗透,只是一个次要的任务,所以环保教育的渗透在内容上,课次和课时上都要只能是占很小的比例。
2、从教材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是否渗透环保教育、创设怎样的环境情景、何时渗透都要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搞形式主义。
3、自然贴切。渗透环保教育要与教学内容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人感到合情合理,不能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4、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环境教育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基础、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使学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会运用。不能太成人化,超出青少年的接受能力。
5、要有耐心。一种意识和习惯的培养物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我们要有耐心,坚持经常性的环境教育渗透,持之以恒,润物无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