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文言文教学观
作者:山东省胜利油田第十一中学 韩振芸| 时间:2005/4/11 20:00:0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268
那么教师如何教授文言文呢?方法多种多样,这主要取决于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认识.许多教师的教法仅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疏通文字,或大讲特讲文章,或两者兼顾.而没有顾及到主体对象――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仅是起主导作用而已,应该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因此,我认为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从课堂教学的模式上进行改革,文言文教学要贯彻落实读、译、疏、说、备、查六个环节,只有这样,这种现状才能得到改革并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一、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首先,我做示范朗读,用自己的感染力影响陶冶学生。接着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在教师范读后需提醒学生注意:1、破音异读的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说”通“悦”读(yuè)等。2、古音异读的字,特别是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等,如“可汗问所欲”(《木兰诗》)“可汗”就读(kè
hán)等。3、读清句读(dòu)。不要读破、读断了句子。如“地方数千里”(《赤壁之战》)“地方”不能连读成一个词,应读“地――方”。长句的句中停顿,要辨明语意和结构。文中有些虚词常放在句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全篇的,如夫、盖、若夫等,诵读时要作必要停顿,否则没有读懂文意。4、读出语气。把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读出来,表现文章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如此,音正了,句读明了,语调语速定了,再通过学生的范读、齐读、自由读、男女生分别读等方式使学生初步意会文意,形成敏锐的语感。另外,学生要对照提示,注解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做记号,以便质疑交流。此时学生阅读课文的愿望也就更强烈了,于是教师就可以落实第二个环节了。
二、译。学生借助《现代汉语词典》、课下注释等分组翻译课文.能力强的,允许口译;能力差的,要笔译.通过翻译,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训练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学生发现的疑难问题或疑难句子的翻译,或小组讨论解决,或教师课堂讨论解决。在学生译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那些翻译有困难的学生。翻译时,给学生介绍“一留二补三引申,四释五变六调整”的方法。“一留”指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原文保留。“二补”把古汉语的单音词补充为双音词。如“齐师伐我”(《曹刿论战》)翻译时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三引申”只把词的引申义翻译出来。如“伛偻提携”(《醉翁亭记》)“伛偻”是“驼背”,但这里引申为“老人”。“四释”,指解释,古今对照,用今意解释古意,如“余”释为“我”。 “五变”,指变通语气,使译文通达。“六调整”,指调整句式。如古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调整过来,使译文得体而明确。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操作要领,文言翻译就不会困难了。
三、疏。每组选一两名学生朗读并翻译课文,对于翻译不准确的地方,找学生更正,或教师明确答案,当然在交流释疑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必须教,而尤致力于导”“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学盛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第718页、第725页,教育科学出版社)所以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点拨关键的词语句子,典型而精炼,对新旧知识联系处巧加指点,开拓新知,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文言常识,了解社会历史知识,消除时代隔阂。比如:简介有关史实和典故,增强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整体感,促使他们对课文内容及其人物形象的更好把握.
四、说。学习文言文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的落实上,还要充分认识一篇文言文主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价值。如理解思考内容,学习表现形式,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我鼓励学生说出它在今天的现实意义: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这就将课文内容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五、背。文言文光读不行,一定要背。背诵能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能加快消化知识的速度。指导学生明确思路,有条理的进行背诵,并且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不管是短文章还是长文章,不管是课后要求背的还是未作要求的,每学完一篇文章,都要求背诵,在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背诵氛围。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是在对一篇篇文章的背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再者背诵又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手段
六、查。学习完课文应趁热打铁,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小结,着重抓好双基。这主要是针对学习文言文诗词应特别注意的地方和考纲的要求,其作用是强化记忆,巩固知识,训练的项目有:文学常识,文言文实词、虚词,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等。培养能力和技巧,进行发展思维的训练,可以选择以锻炼能力为目的的课外题。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文言文教学六环节正是根据学生学的法子而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相信它能给我们的文言文教学ò注入新的活力,一定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乐学.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