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学生敲开语文之门
作者:乌鲁木齐十二中 薛苗 时间:2011/5/24 16:48:48 来源:westbeauty原创 人气:467
关键词:兴趣责任心自信心情感教育爱的熏陶活跃的课堂
每次要考语文,学生们总是愁眉苦脸,他们想这次不知能考七十还是八十, 对于一大部分学生来说,数学、外语都可以轻松上九十,而对于母语语文,九十分却是不敢想的事,久而久之他们对语文分数变得很冷漠,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兴趣。面对这种情形,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
怎样让学生进入博大精深的语文世界,怎样让学生爱学语文,成了我这个刚工作四年的语文教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总结几年工作经验,我认为帮学生敲开语文之门,让他喜爱在语文世界遨游,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走进课堂,教师就不再是独立的个性,他的服饰穿戴,举手投足,都将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言行不一,有错不改,将失去学生的信任。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只有乐观向上,对工作充满激情;坚持正义,对学生一碗水端平,才能赢得学生尊重。我们要有热心、爱心、耐心,要满怀希望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明白在老师的心中总有他们的位置,让他们知道老师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从而让他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
有的语文老师认为,课堂学习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在学习中也应该摆出师道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在课堂上不苟言笑,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只是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拉开与学生的距离。殊不知这样一来,其实也拉远了和学生心与心的距离,让学生无法亲近你、喜欢你。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幽默的语言营造轻松的氛围。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学生是面上含笑的倾听你讲课,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用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二、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课堂上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同学游离于课堂之外,老师说什么,同学说什么,他一概不知;还有一些同学在课堂上总是沉默不语,不愿发言。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第一类学生往往缺乏责任意识,第二类学生往往没有自信心。而责任意识和自信心是人终身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在驱动力。因而,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自己该学到的知识。
教材上的知识一般是硬邦邦的“死知识”,学生很难对之保持长久的兴趣,因此,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人生感悟去活化知识,使得教材中看似“死”的知识变为课堂上生动、活泼、形象、充满生命力的“活”知识。这种饱含教师情感和生命力的知识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兴趣,因而也会对那些游离与课堂之外的学生产生作用,激发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当前的知识水平,然后分层次地设置问题,有步骤地开展课堂教学。尽最大力气调动学生,引导和帮助每一位学生,让沉默不语的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有一份独特的希望与关爱,从而鼓起勇气大胆的发言。这样,自然会逐渐增强学生的责任心,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 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枯燥的课堂不会受学生欢迎,作为语文老师应想办法让你主宰的课堂有趣味有活力,我是这么做的:
在上朱自清老先生的《春》时,我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段落内容自己画图,来表现春天美景。当天的作业做的非常好,学生兴趣很大,基本都能画出春花图,春草图,春雨图,春风图。在上课前我点评作业,表扬画得好的,并分析一些欠缺之画,学生体会到了春雨细、绵、闪亮、轻盈特点;感觉到春风微拂,柳条轻轻抚动;如果雨点很大,又不符合春雨的特征。图文相结合讲解,学生兴趣盎然。还没上课即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又如在《看云识天气》一文,我巧妙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天气预报主持人,结合云的种类特征,结合画面,作现场解说员。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表达能力充分展示出来,又熟记了云的特征,课堂气氛非常好。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知识密不可分,因此加强学科间联系,学会用准确简要语言表述问题。上《化石吟》一课,我让学生回家查有关化石以及恐龙、猛犸的一些资料,上课时学生准备充分,思维异常活跃,想象力丰富,学习积极性极高。虽然用了两节课上这篇课文,但仍觉得时间不够用,学生们觉得意犹未尽,本课也达到了德育美育的目标。
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才华舞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自主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和谐发展。”
四、 让语文课堂荡漾着情和爱的活水。
人的感情世界是最为丰富的,作为中学生,他们在阅读中不可能一下子就切中要害,也不可能自始自终地随着作者的感情脉搏一起跳动,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把学生引入到情景之中。如我在教学《纸船》这一课时,设计问题:如果你也有一艘载梦的船送给妈妈,你将放进怎样的对妈妈的祝福?同学们积极发言,说出了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然后我让学生们每人动手,扎一只纸船,在纸船上写上自己对妈妈想说的话,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当同学们做好以后,我让他们把船装进信封,写好地址,统一让班长寄给每个孩子的母亲。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看到同学们积极扎纸船,认真写上祝福时,还有邮寄出时的那一刻高兴劲,我深深的被学生们的兴奋感染了。
又如在讲《再塑生命》这一课时,我觉得让学生一课时完成对此文的阅读鉴赏,不是易事。于是我有意识的对作者的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意在通过作者的不幸遭遇来触动学生的心;但学生反映平淡,我想:一个耳聪目明手脚健全的人,很难理解海伦•凯勒对光明对知识的渴盼之情和对人类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于是我向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沉重的假设——假如三天之后我们不幸成了盲人、聋子或哑巴,我们该如何面对着宝贵的三天呢?这尽管是一个假设,但一下子拉近了同学们与海伦•凯勒的情感距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引发情趣,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置身其中,才能获得亲切的体验,从而接受真、善、美的熏陶。记得魏书生老师给自己提出过这样一个要求: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那么我要说,每堂课都要触动学生的感情。
郭沫若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走进语文大门,就要努力培养他们的学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会学”、“善学”。感于对以上几点的认识,我要说:让我们帮助学生敲开学习语文之门,和他们一起快乐地学语文。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