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音乐,激活课堂

作者:江苏省东台市许河镇中学 崔爱军|  时间:2005/4/15 21:36:4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96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它还是消除疲劳、调节情绪的良药……。曾经有一位名艺术家这样讲过:“如果要我感谢什么人,而且只能感谢一次,那么我想把这一次感谢奉献给那些为人类创造美妙音乐的人。倘若没有音乐,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沉闷、可怕;音乐是人类的爱和智慧的升华,是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和呼唤。”音乐作用可谓大也,作为一名语文教育者,如果能巧妙地把音乐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对这一方面曾做过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架设音乐桥梁——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教初中语文第一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送别诗时,根据该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合理地运用《祝你一路顺风》这首歌曲导入新课。首先让同学们抛开一切悬念,尽情欣赏这首歌曲。我发现同学们在欣赏时,精力都很投入,完全陶醉于优美的音乐中。欣赏完毕,教室内寂静至极,空气似乎已经凝固,这就初步为整首诗的学习设置了良好的情境。我又适时抛砖引玉,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听了这首歌曲,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话音刚落,就有许多同学打破刚才的沉静,踊跃举手回答:我的心情“悲”、“伤”、“痛”……从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完全被音乐所陶醉了,深深体会到朋友分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和感伤之情,这就为整节课进一步创设了良好的氛围。紧接着,我又抛出了一个连珠问题:同学们,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这首诗也是描绘友人分别时的情形,那么在本诗中诗人所要抒发的也是“悲”、“伤”、“痛”吗?由这个问题,我们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所以说在上课之前,精心架设音乐桥梁,不仅能很好地导入新课,而且能为课堂教学设置良好的情境,推动整节课的教学。
  二、架设音乐桥梁——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都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所以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效率也比较低。如果教师能打破常规进行教学,在上课途中合理串插一些优美的音乐,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还记得在上《黄鹤楼》一课时,我讲得“眉飞色舞”,但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同学们个个像木桩“安”在座位上,一动不动,表面上是在认真听老师讲,其实这节课已经成了我的独角戏。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立即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同学们请坐正,下面请大家集中精力,唱一首歌。”我话音未落,座位上的一个个黑点顿时移动起来,大家唱得很认真,也很投入,刚才疲劳之态顷刻间无影无踪了。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激情四溢,显然课堂气氛比平时更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三、架设音乐桥梁——提高效率,愉悦身心
  我校开展“课堂时段效应”教改实验已经走过了三个春秋,这犹如给我校的教学改革打了一针“兴奋剂”。乘此东风,我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大胆创新,对课堂教学不断大动“手术”,探导出一条适合于自己的教学套路——每节课精讲30分钟,剩下的时间里,学校有配套的“3015”作业纸,当堂对学生进行检测,在同学们完成作业纸的同时,我坚持放一些不同的轻音乐,让大家伴着优美的音乐完成作业。轻音乐飘然而至,大有音乐伴我写,搜句静中忙的乐趣,好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境界!长期下来,我发现同学们的正确率较之没有音乐的时候大有提高,做题的速度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且还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所以,同学们都非常乐意上语文课,且与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科学、合理、灵活地架设音乐桥梁,不仅能激活课堂,对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