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标点质疑
柳宗元的《愚溪诗序》语言简洁生动,结构严谨妥帖,不愧是传世名篇,但是,读人教版的选文,感到有几处标点值得商榷。
其一: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中为愚岛。
这里虽然介绍了愚堂、愚亭、愚岛三个景点,但它们都统一于“愚池”这一叙述中心之下,是“愚池”三个不同方位上的景点,应为一句话,而不是三句话。因此,引文前两处句号应改为逗号,这样才不至于割断句子的内部联系。
其二: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也?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以入也。幽邃浅狭,咬龙不屑,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这段话本来思路是极其清晰的。一二两句通过对比提出“是溪独见辱于愚”的问题,接着从不能溉灌、不能行舟、不能兴风雨这三个方面叙述其“弊端”,再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一语来总括三弊端,然后指出:有鉴于此,玷辱它、用愚来称谓它也是可以的。但是,课本现在的标点法是不能体现这种思路的。为了更好地体现这种思路,宜现将这段文字的标点作如下调整: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也?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以入也;幽邃浅狭,咬龙不屑,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其三: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为真愚。这几句话是一个总分关系,宁颜二句为分说,“皆不为真愚”是对前两句话的总括,现在这样的标点法看不出这种关系,其实只要将“睿而为愚者也”后面的句号改为冒号就可以把这种关系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我国古代文章没有标点,只有句读。所谓“句”是指语气已经完了的停顿,所谓“读”是指语气没有完的停顿,由读者分别用圈(句号)和点(逗号)来标记。句读只是断句的手段,它只能表示阅读的停顿,不能体现句与句的关系,而现代标点则不同,它既可以表示停顿的长短,也能体现句与句的关系,特别是复句内部的层次关系。用现代标点来标点古文,就不能只考虑停顿,而不考虑句子的内部关系,那样,标点就成了古人的句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