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与墙”材料作文
作者:上海市吴淞中学 林叶 时间:2011/10/25 8:51:40 来源:zyhgbmonkey原创 人气:8288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这三句寓有深意的语句,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一、材料分析
世界上有无数的“墙”和“门”;“墙”是隔膜的象征,“门”是沟通的象征;怎样看待“墙”与“门”反映出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注意:不能撇开“门”与“墙”,泛谈“沟通”或空谈困境中的“乐观”。
二、较好立意
1、客观有存在,心态需调整;看到墙,却能超然(沟通→通达)。
归根结底,万事万物都客观存在,关键在于我们的态度,不同的态度能活出不同的人生。
客观现实不会因为悲观者而变得更坏,同样也不会因为乐观者而变好。所谓的改变其实都只不过是我们主观上的改变。
世界上没有哪一项成就的获得会是因为吊在一棵树上的时间够长或撞一堵墙的时间够久,无非就是此处有障碍,我绕道而行,找到另一扇门,如此而已。
与其沉浸在无由的乐观和无用的悲观中,倒不如给现实加点色彩,使一切痛苦有因也有果。
2、墙和门的辩证关系
墙离开了门,不行;门离开了墙,也便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要把握的是墙的厚度、门的深度。
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固有的主义看世界。
有人可以破墙立门,有人则以门为墙——所以,我们要自寻出路。
有一扇门在眼前,只要一伸手便可推开,而悲观的人往往也会将其看成一堵墙。
事事如意固然只是美好的愿望,但墙也可能只是一堵有点隔膜的墙,或许伸出手去,轻捅一下,膜便破了。
3、更高的层面、更独到的思考
与其饱受理想与现实巨大差异的煎熬,不如现实一点,想清楚何处是墙,何处是门,然后洒脱地放下那些不该或不可能拥有的,执着追求那些不该被放弃的。
人生的困难之墙尚可奋力逾越,可是,悲观的人生态度就会成为最难以征服的高大城墙,让我终身困于其中。
走人生之路,好似处在自己营造的梦境,若不愿弃旧,便处处无路,若诚心前行,就可以为自己打开一扇扇门。墙,是人筑;门,亦在人心。
没有永远推不倒的墙,没有永远敞开的光亮大门,只有墨守陈规的思想才会断送你的出路与幸福。
勇敢地往前走,不带胆怯,不带盲目,怀着一份诚挚的态度——便可无所畏惧。
隔膜的墙具有客观存在性,沟通亦有其现实的局限性(人生的无奈)。
三、偏题离题
人要有思想
要学会接受现实
要学会忽略(忽略“墙”的存在)
要学会选择(性格的悲观与乐观,不一定能决定成败,学会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理性处世(不扣门、墙,不涉及悲观乐观的态度,一味空谈,如理性消费等)
事物都有两面性
固定思维“上帝为你……窗”
编故事(三个心态不同的人的成败经历,极其幼稚)
四、较好标题
《门、墙不言语》 《敲门者,事竞成》
《人生,本无墙,更无门》 《门在人心》
《走在寻找的漫漫长路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