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之精魂

作者:甘肃省庆阳第五中学初二(一)班 李庚欢  时间:2011/11/14 23:53:57  来源:幽云百合转发  人气:531
  五千年华夏文明,光辉灿烂。在浩瀚的华夏文明里古诗文就像一串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灿烂夺目。
  中华民族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尤其是国学经典中的古诗文,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会感到骄傲和自豪。在五千年的悠悠岁月中,世事沧桑,朝代更替,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体文,唐诗,宋词,元曲。当我们一句一句朗读出来时,我们领略到的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当我们赞美古诗文“承中华美德,修优雅习惯”的主旨同时,也体会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深远的意境,它那朗朗上口的语言艺术,如一杯浓浓的茶,那一份淡淡的馨香,承载着古典清雅,拂去我们内心的焦灼与疲惫。
  “少时熟读,终生受益”。1279年文天祥所做的《过零丁洋》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千古名句,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孔子的儒家学派——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几百年来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语。《四书五经》详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的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承载的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照价值。《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力,精髓和精华播于海内外,福荫华夏子孙,精华延续了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以圣贤为友,和经典为伴”。我们要让经典古诗文来传承现代文明,把传统文化的智慧源泉滋润我们的心田,使我们从小加深圣贤文明的熏陶,奠定广博的视野和包容的文化观念,从而提高我们的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曾记得,在一堂英语课中,老师让同学们翻译“欲穷千里目”这一名句,许多同学都造了自己的句子,老师将同学的句子一一翻译成中文后,才发现差距竟如此之大,老师告诉同学们,虽然汉语和英语是两种语言,可汉语却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传达,不是一字一句就可以代替的,一首诗,一部曲,抒发的是他们心中的激情,留给中华后人的无价之宝,一首首词,一首首赋,表白的是他们的情,留下的是令人回味的旋律。
  在语文课上老师经常问我们,作者是为了写诗而写诗的吗?当然不是,作者写诗是为了表达对人生抱负和忧国忧民的唯一方式,正是有一大批文人墨客支撑了我们四大文明古国的的脊梁,是他们不朽的文学作品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星,刺破夜空中亮黎明;像一只勇敢的海燕在大海中搏击狂风暴雨;像是一支经久不息的号角,始终吹奏着时代的最强者。
  在我心中,我们诵吟古诗文,学习的不仅是文采,方法,更重要的学习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精神,不不可磨灭,永远伫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