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三轮复习规划

作者:fzh  时间:2012/4/24 23:46:10  来源:fzh原创  人气:1374
  今天有机会与各位老师一起交流复习心得,探讨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策略,我感到非常荣幸。其实跟大家交流的谈不上什么经验,只能算是我们学校在中考语文复习备考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仅供大家参考,同时也希望各位老师给我多提宝贵的意见。
  我把初三语文复习分为三轮:第一轮是以教材为主,全面复习;第二轮是进行专题归类复习;第三轮是综合复习,模拟训练,备战中考。
  第一轮是以教材为主,梳理知识要点。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复习:(1)指导学生掌握积累课内字词(包括音形义等);(2)复习古诗文,每节课一到两篇,重在背诵默写,教师帮学生圈点勾画出重点的实词与虚词,重点名句,掌握其意义及用法;(3)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要点。
  在这轮复习中提别强调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1)要求学生把所复习的古诗文总结归纳在一个本上,以备随时复习和第三轮中考冲刺之用。
  (2)文言文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求学生做到字字落实,忠实原文,在确实无法直译时,才酌情采用意译手段。注意对重点课文的反复诵读与识记,重点词语反复训练。
  在复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督促,我主要的做法是全面检查与个别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的方式是听写字词和做古诗文的默写与阅读分析练习题;个别检查的重点是中下游和自制力差的学生。
  第二轮是专题归类练习
  该轮重点进行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的训练指导。复习中要充分利用语文辅导材料和中考真题。同时老师要选择精当练习,对各个专题做恰当的归纳总结,重点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和技巧,找出答题规律。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积累与运用
  考试题型
  1.字音字形2.词语的理解与运用3.病句辨析与修改4.标点符号5.诗文默写6.名著阅读
  7.综合性学习8.句子仿写9.口语交际
  训练方法:一.呈现典型考点;二.做中考真题;三.找出弱点,查缺补漏。
  (二)古诗词鉴赏
  具体做法:
  1.出示典范中考真题,分析考点2.根据考点,归类讲授解题技巧
  3.补充必要的术语,让学生掌握
  例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欲扬先抑、以动写静等等)
  4.做中考真题,强化训练
  1)在老师的指导下训练2)学生自我练习
  古诗词鉴赏考点分类举例:
  第一种模式【内容情感型】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语言运用等),作简要分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
  答题技巧:这句诗运用手法,写内容,有作用。
  第三种模式【语言赏析型】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深”是否可以改为“盛”?说说你的看法。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题技巧:
  ①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它在句中的意思;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③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三)文言文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该轮对文言文知识分类整理,梳理归纳,形成系统:
  如实词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并为它们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二三个典型例句;又例如常用虚词:“之”“其”“以”“而”等词的不同用法分类。现以“其’的用法为例,“其”有以下几种用法: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其’的用法归纳
  6.记忆顺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那”和“这”;
  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注:文言文内容、观点、情感等方面的探究与现代文相通
  (四)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既要授之鱼,又要授之以渔。重在授之以渔。
  具体做法:
  1.平时每天做一篇阅读理解。
  2.注重考点,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三遍”阅读法
  第一遍速读全文,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
  第二遍带问题阅读,结合题目高屋建瓴地分析局部;
  第三遍再根据有关问题和文段联系起来读,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有新的认识。从而找到准确答题
  3.按记叙性文体、说明文、议论文顺序复习。
  每种文体复习的具体流程
  整体——局部——整体
  1)整体:教师先讲解有关文体知识及考点,并配以真题印证。
  2)局部:就各个考点分别训练:
  出示典范考题——学生做——师讲解——发现规律——归纳答题技巧
  3)整体:各考点答题思路掌握后,做中考真题综合练习。
  注:训练过程中还特别重视联系,抓“标”务本。以课本为范例,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联想,由此及彼,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巧妙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例: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朱自清的《春》中的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修辞角度说,也可以从词语的角度分析,由此教师适时点拨做这类题的答题技巧:
  (1)  从修辞角度入手。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从用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表达方式入手。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
  归纳解题技巧
   1.就地挖掘,结合标题、原文、注释找有关线索和答案,尽可能用文中的字词句。
   2.探究暗示:即根据上下题目的关联和前后照应的语句来思考。
   3.揣摩分值,根据分值多少确定解答要点。
   4.答题要有条理性,主观性问题要分一二三条回答,尽量避免理解问题的片面性。
  (五)写作训练
  首先让学生明确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平时每周一次作文训练,辅之以周记一篇,进行技法点拨:例如拟好一个题目、写好第一段、写一组排比句、引用一句名言名句、写一个好结尾,写一副好卷面;
  该轮复习中集中一周进行作文模板训练。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作文风格:记叙类、散文类、议论类
  2.根据风格,作文训练,确定模板
  3.出示有关的热点话题、身边熟悉的话题,根据作文模板训练
  注:
  1)记叙文要善于描写生活细节,表达真情实感,议论文要观点鲜明正确,论据充分,语言有力度
  2)我所定义的作文模板
  模板就是范文,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自己创作的,其流程是:根据三种作文风格,训练写作——找出每个学生三篇风格不同的文章,教师指导其反复修改——在学生创作的基础上定稿、成品、形成模板——根据模板,作文训练,取其不变的行文思路和语言风格、开头结尾方式等,根据题目要求,变换内容,进行作文训练
  第三轮——综合复习,强化训练,备战中考
  1.重点是做中考真题和模拟题,强化训练,查缺补漏。
  2.综合复习,重在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进行考前作文指导。
  3.教给学生一些必备的应试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从容地面对中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