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浅谈农村学校校本培训
作者: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丰原镇 王要文 时间:2012/5/2 9:18:4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17
但我发现,农村学校规模较小,因一些特殊的原因,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薄弱,教研基地过小,又缺乏专业引领,校本培训在很多教师看来只是在应付,培训过程比较随意,缺乏系统的计划。校本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研基地太小,缺乏专业引领
目前农村学校规模都较小,多则几十名教师,少则几名教师。他们的校本培训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和专业知识。调查一下发现许多农村学校的校本培训,形式主义非常严重,教师的学历进修、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写计划、总结等工作,都认为是校本培训的内容。以至于不同的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从内容到形式再到结果,甚至连学校的培训记录、总结都如出一辙。使学校的校本培训没有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2、培训内容零散、不系统,培训过程不够规范
教育是有规律的,教师的成长也是有规律的。然而,有的学校在实施校本培训的过程中从不考虑教师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盲目跟随上级指示,随意的安排培训内容。这样,既缺乏总体规划又忽略了教师的长远发展,甚至导致教师因为参与培训而工作忙乱不堪。比如说校本培训应将教师的自主学习与群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有的学校培训只重视集中学习,个人反思没有加以重视,这样的校本培训使学校的高投入得不到高回报,根本无法真正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
3、培训与现实相脱离,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怎样进行校本培训,主要依靠管理者的宏观指导。然而有的校长在没有深入教学第一线,在不了解本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就凭个人意愿,随意设定培训内容,严重脱离现实需要,根本不能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由于培训内容与现实相脱离,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参与培训的兴趣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学的内容,其共享程度也可想而知。
4、没有完善的评价标准
有的农村学校虽然注重培训,但却没有完善的评价标准,只注重教师参加培训人数、完成作业情况、考勤情况等,这种片面的评价导致校本培训失去了约束和督促。教师才是校本培训的主人,但目前许多学校只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进行评价,并且多停留在对量的评价而忽视对质的评价,如为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完成作业的情况、考核情况等量化打分,而不看培训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使校本培训起到预其的效果?笔者认为应从校本培训的内容管理和过程管理两方面入手:
一、加强校本培训的内容管理
校本培训,内容为先。培训要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为核心内容。它关注的不是教师学历提高和学校宏观决策,而是学校、教师具体实践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学校需要什么,培训什么。
教师的知识体系包括学科知识、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基于以上认识,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动机与师德建设
教师的职业动机是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也是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更应该让教师感到职业的伟大,责任的重大,从而增强教书育人的信念。
2、教育理念的更新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形势、新要求、新教育,都要求教师要有新理念。如何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如何确立适应于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理念,是校本培训要解决的基本课题。
3、教学能力的提高
给学生传授知识,主要靠课堂。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体现,同时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把教师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等转化为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校本培训要解决的主要内容。
4、学科知识的拓展
近年来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科知识的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补充与提升就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校本培训必须对教师的学科知识进行提升、拓展。
二、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
1、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学科能不能发展,关键在教师,在于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不少学校人才匮乏,或者留不住人才。因此,学校的领导者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要立足于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其他重点学校或教研部门承担的各类研究项目,同时承担为本校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的课题研究,使研究与教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2、加大教研组的建设力度
学校教研组是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提供教育情报,宣传学习教育理论的信息部;也是指导学校各层次教改和教育科研的指挥部。从这种意义上说,校本教研离不开教研组的工作。
3、形成独特的校本教研制度文化
规范的制度是校本教研的保障。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并修订归类,装订成册,教师人手一册,以教研组为单位,明确各自的职责,定期组织学习,严格按照制度组织活动,按照制度考核教师的业绩,照章进行选优评先,兑现制度中的有关奖励政策。只有长期的宣传制度、坚持制度、执行制度,学校的各项制度才有可能从文本转化为文化,根深蒂固地扎根于教师的心田,形影不离地支配着教师的行动,无时无刻地起着以文化人的作用。
4、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开展校本培训,要有切实的保障措施,否则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学校要认真组织校本教研开展情况的评估工作,并进行奖励。一是定期评选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和骨干教师;二是将校本教研作为评选学校名师的条件之一;三是将校本教研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与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挂钩。如对教师个人的量化考核包括公开课、听评课、专题研讨、教学反思或论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出勤率、外出教研活动汇报情况、指导学生获奖等。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我相信,只要我们加强校本培训的内容管理和过程管理,校本培训一定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从而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