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社会用字规范化

作者:吴聪聪  时间:2012/5/25 18:42:07  来源:fghjd转发  人气:1043
  社会用字规范化指的是按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政策、法令、标准,逐步纠正、消除文字使用上的混乱现象,正确地使用汉字。具体说就是不写错别字,不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使用已经被淘汰的繁体字、异体字等。 城市街头用字是社会用字的一个主要方面。街头用字规范化,对提高全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一个国家整体文明程度、文化素质、精神风貌的重要表现窗口。据调查,不规范社会用字现象主要存在于下列情况:
  部分汉字使用不规范的问题 
  1、 错别字问题。
  错别字主要分布在一些公告、通知、标语、门面广告、街边小广告中;在公共汽车站牌、电子广告牌中的出现频率比较低。这次调查的所
  有路段中,共出现450处此类错误,占各类错误总数的73.4%;查出的错别字中,大部分是别字。例如汽车站通告:“班车途径南宁总站”中的“径”(应为“经”);在某旅行社广告:“谒诚为您服务”中的“谒”(应为“竭”);中国福利彩票投注站通告:“特玛”中的“玛”(应为“码”);向阳保定药店广告:“主治内分沁失调”中的“沁”(应为“泌”);“板兰根”的“根”写成“  ”(右边写成“良”);
  百货大楼:“季末清仑”的“仑”(应为”仓”);某商店:“房屋折迁”的“折”(应为“拆”);“白毫荼”中的“荼”(应为“茶”);“一律五拆”的“拆”(应为“折”);“磨菇亭”的“磨”(应为“蘑”);信息广告栏:“诚聘监时工”的“监”(应为“临”);爱新小学开学通知“徼纳学费”中的“徼”(应为“缴”)等等。以上几例用字都是错用了形近的别字,其中“径”和“经”还兼有同音替代的
  错误。写错字的如,某发廊广告:“染发”的“染”写成了“ ”(“九”多了一笔);某报亭张贴的手写小广告“新到杂志”中的“志”写成了“”(“士”写成了“土”);某酒店外卖广告:“鸡翅”的“翅”写成“   ”(“支”写成“走”);“月园情深”的“园”(应为“圆”);成衣店广告:“衬衫”写成“    ”(“衤”、“礻”不分);招聘广告:“有经验者优先”的“验”字右边写成“念”、“项链”的“链”写成“    ”(“辶”头上少了一点)、“鲜鱼”的“鲜”写成“   ”(“鱼”与“羊”错位)、“水笼头”的“笼”写成“龙”等等.
  2、 繁体字问题。
  繁体字主要集中在一些商店、宾馆牌匾中,也有少数出现于广告里。在取得的这类样本中,有些完全使用繁体字;有些是在同一个牌匾或题词中,繁体字、简体字夹杂使用;有的完全用繁体字,有些是在同一个字中半繁半简;有的是书写错误、笔画走样。这类错误共发现80处,95字次,占错字总数的13 %和总字次的8.7%。例如:“時尚广場”、“幫你搞定”、“愛新小学”、“鋪面转让”、“化妆品总匯”、“书法協会”、“金豐华总店”、“门診部”、“經营范围”等就属于繁体字和简体字杂用现象;“音樂人總匯”、“美容美髮”、“健康長壽”、“配鎖”、“石頭器”、“教師”等完全使用繁体字;在同一个字中写成半繁半简的,例如 “欢迎新老顾客”的“顾”字写成左“厄”右“頁”、“开学通知”中“开”的繁体写成外“门”内“开”、“购物城”的“购”写成左“貝”右“勾”;繁体字书写错误的,例如 “鵝城宾馆”的“鵝”将“我”与“鳥”的位置颠倒、“茶藝”的“藝”字写成“    ”、“博愛药店”的“愛”字中把“心”写成“必”、“美髮店” 的“髮”写成“發”、 “醫药公司”的“醫”把“酉”写成“西”、“紅色” 的“紅”左边写成四点底、“裝修公司”的“裝”把“衣”字底写成“  ”(少一笔)、“幹燥”的“幹”( “干”的繁体字应为“乾”)、 “日歷”的“歷”(“日历”的“历”的繁体字应为“曆”
  )等等。
  3、旧字形问题。
  一些牌匾、广告采用已经被取消使用的旧字形。这类错误共查出7处,占各类错误总数的1. 1%。例如:“   术字”、“装”、“欢光临”
  、“创卓越彰显价值”、“中央电台”、“   店”、“  工”、“第壹名”中出现的“、、、、、 、 、 ”等。这些旧字形改为现代规范汉
  字字形,应该是“艺、潢、迎、造、视、花、招 、一”。
  4、 简化字问题。
  简化字问题包括某些已经被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字还在使用的二简字和自造简体字,在调查中,这两类共出现28
  处,占错误总数的4.6%,其中以自造简体字较为严重,占错误总数的3.1%。这类错误大多出现在小摊小店的手写体招牌、小广告、物品名称、通告中。例如,“笔记本”的“本”写成“  ”(上“大”下“十”)、“雪儿”的“雪”写成“彐”、“快餐”的“餐”写成“   ”、“西裤”的“裤”写成“   ”(右边写成“夫”)、“鸡蛋”变“鸡旦”、“饼干”变“并干”、“粉饼”变“粉并”、“师傅”写成“师付”, “眼镜”的“镜”写成“   ”(右边写作“井”字)、 “胶囊”的“囊”写成“  ”(只写上部分)、“食盐”的“盐”写 成“   ”(只写上部分)、“摩托车”的“摩”写成“么”、“套房”的“套”写成“   ”(上“大”下“厶”)、“顶层”的“顶”写成“井”、“葡萄酒”的“葡萄”写成“     ”(省掉了其中的“甫”、“缶”)等等自造简体字也较为严重。
  5、乱改乱造乱用成语问题。
  肆意乱改造成语大多出现在商品广告和商店牌匾中,这几乎已经成为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辞手段。例如,时装店:“衣衣不舍”、“百衣百顺”;涂料店广告:“好色之涂”;冰箱广告:“制冷鲜锋”;药店广告: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不容缓”、宣传杀蚊的药写成“默默无蚊”;某饭馆广告:“食全食美”、“与食俱进”;网吧店名:“一网情深”;理发店门口店名:“我形我塑”等等,这些广告或店名都是借谐音乱用了以下成语和常用语:“依依不舍”、“百依百顺”、“好色之徒”、“制冷先锋”、“刻不容缓”、“默默无闻”、“十全十美”、“与时俱进”、“我行我素”、“一往情深”。乱改乱造成语或词语的现象也不少,例如,时装店:“价廉裤美 裤在其中”;银行广告:“超越需求 步步为赢”;小吃店招牌:“大吃一斤”;精品店招“唯依” 等,很明显,这是对成语“物廉价美”、“尽在其中”、“步步为
  营”、“大吃一惊”和词语“唯一”的肆意乱改,显得不伦不类。
  6、其他问题。 
  有的商店或公司里内容相同的若干牌匾在书写上存在差异,属于不规范的用法。例如,“装潢公司”的“潢”字,有的写成“潢”,有的写成“璜”;再如“家具店”,有的写成“家俱” ,有的写成“傢俱”,有的写成“傢具”, 这类现象在调查中各发现了3处。方言词发现1处共12字次,如“靖西酸   ”(写成左边一个“口”,右边一个“野”,据查现代汉语词典,没有这个字。)
  总之,汉字规范化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时代性、学术性、应用性、改革性的任务,需要综合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的作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