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诗话
“梨花一枝春带雨”,以形容美人泪容,真是极具美感,妙绝千古。白居易此语一出,文人雅士便借此移情,将素淡无染、洁白如雪的梨花,寄托心中的贞洁情思与冷艳品性。如金元好问的“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宋代赵文福的“玉作精神雪作肤,雨中娇韵越清癯”。都将梨花比拟为绝代佳丽。本来,“女要俏,一身孝”,深谙打扮的女子都知道素雅风韵远胜浓彩俗艳。花亦如此,贾宝玉曾有“……万紫千红,终让梅花为魁;殊不知并非为梅花开得早,竟是洁白清香四字,是不可及的了”的评论。大历才子中的钱起,就认为梨花是“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而“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黄庭坚也有差不多的议论“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不过,梨花虽以白著名,却有一种千叶红的品种花开呈红色。欧阳修曾在“夷陵寂寞千山里”,“野卉蛮花斗红紫”之处,发现了一株千叶红梨树,他对此爱不忍离,说自己“徘徊绕树不忍折,一日千匝看无时”。面对一树红梨花“春风吹落复吹开,山鸟飞来自飞去”,“高枝绝艳无人顾”的际遇,表示同情,对其“风轻绛雪樽前舞,日暖繁香露下闻”的风姿,表示赞美,发出“从来奇物产天涯,安得移根植帝家”的慨叹,希望此树能栽在皇家宫苑,御花园的奇卉异草,才能与之相配。可是,山间的清闲,淡泊的风情,自有其乐趣,又何必追求富丽堂皇呢?所以,最后追求清新雅韵的想法占了上风,“犹胜张骞为汉使,辛勤西域徙榴花”。
咏梨花的作品中,有两首小诗颇具特色,一是王维的“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不愧诗佛,全诗在宁静之中,又有一种充满生机的情趣。梨花的飘落,或“闲洒”,或“轻随”,悠然自得,而对之感兴趣的,是黄莺而不是诗人。诗人对花并无移情之语和寄托之志,不是悟道之人焉能出此?
另一首是苏轼的,“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套用杜牧的“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但化“物是人非”之感为“人生如梦”之叹,显得更为深沉。子瞻先生从来就有人生空漠世事如梦的感伤,此诗岂非与他的“人生似飞鸿雪泥”的思想一脉相承?
咏梨花佳作着实不少。但流传最广的,却是这几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狂风折草,仲秋大雪,这是一个多么苦寒艰难之地,还不说面临战争的严峻,可诗人作此充满了乐观精神的比喻,这是真正的“盛唐之音”。梨花可以不朽。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