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功能,凸显建筑物人文精神——谈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建筑物

作者:广东省惠东县黄埠中学 高远明  时间:2012/11/25 21:10:15  来源:hzyw01原创  人气:443
  摘要:建筑物有外观、材料、功能、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等诸多表象,有些学生由于观察力不强,容易混淆观察对象与观察背景,不能把握其特征。在他们笔下,一座寺院与一所学校、一幢厂房、一个农场没有什么区别。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建筑物时,应提出观察目的,让他们聚焦于建筑物的功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让学生对比分析;还应指导学生选择好观察角度,全面观察。只有聚集功能,才能发现蕴含在建筑物里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观察 建筑物 功能 人文精神
  我校的旁边有一座古寺院叫龙亨古寺,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常去那里游玩。学了《故宫博物院》后,我让同学们学以致用,写一写古寺。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只写了假山、水池、花草树木,看不出这座寺庙与一所学校、一幢厂房、一个农场有什么区别。这是由于学生不会观察造成的。为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写好建筑物,我决定以观察龙亨古寺作为突破口,让他们学会观察方法。应该怎样观察建筑物呢?就是要聚焦功能,以凸显建筑物的人文精神。
  一、明确目的,聚焦功能
  龙亨古寺是一个佛教建筑群,有佛寺,也有佛塔,还有其他的附属物,如假山、水池、回廊、亭榭、碑林、花草树木等,面对那么多刺激物,学生由于缺少经验,观察力不强,容易混淆观察对象与观察背景。心理学认为:在知觉过程中,感觉系统所提供的刺激很多,但个体并不是对所有的信息都做出反映。个体总是把其中的一些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当作知觉背景。对对象的反映很清晰,而对背景的反映较模糊。在明确的目的任务指引下的知觉活动,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知觉选择性。根据这一心理学原理,当我再次带领学生去观察时,我明确提出了观察的目的:聚焦功能,凸显建筑物的人文精神。为什么要聚焦功能?因为功能体现了人们设计建造建筑物的当初目的,也是说明建筑水平的关键。任何一幢或一组建筑,决定其规模和内容的自然首先是它们的功能需要,外观、材料服务于功能,地理位置和环境只起衬托作用。龙亨古寺历元、明、清,直至民国,文革结束后又经过几次修缮,建筑形态成熟,侧重于佛教文化意义的阐扬而具有美学艺术的特色。它依山就势,随地而建,环境幽静,可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采用中轴对称的格局,修建多进的殿堂,两翼均衡,巍峨壮观,体现了佛的至高无上。附属于各寺的文物如塑像、壁画、彩画以及碑碣等,都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是信教徒朝佛的圣地,所以至今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只有聚焦功能,才能在纷繁杂乱的景象中抓住建筑物的特征,凸显其人文精神。
  二、阅读范文,对比分析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心理学认为,人的感觉具有对比性,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手法,使观察对象的特性与其他事物的特性有足够的差别,以便学生能迅速选择,准确地感知。在带学生去观察前,我让他们重读了《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等课文,在观察时,我要求他们作记录或拍照,积累素材,便于比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
  首先从平面布局上看,紫禁城是封建帝王执政和生活之地,《故宫博物院》必须显示“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史记•高祖本纪》)的特色;龙亨古寺是信教徒朝佛的圣地,必须表示佛的至高无上性,因此这两个建筑群都是宫殿式建筑,建在南北中轴线上,讲究对称。《苏州园林》是供人们观光游览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它绝不讲究对称,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其次从建造材料来看,故宫的太和殿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显得壮丽辉煌。龙亨古寺除了采用传统的木材以外,还采用砖石等材质。其斗拱、额枋、梁柱、香炉全用石材,厚实沉稳,坚固耐用。
  再次从附属文物来分析,龙亨古寺由于是民间建筑,融汇了印度佛教、汉传佛教、民间宗教、儒教以及道教精华。大殿里的雕像都是佛像,显示了以佛教为主的文化氛围。如弥勒殿里金色的弥勒佛像坦胸露乳,笑口大开,其左右雕刻着一幅名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雄宝殿里的释迦牟尼如来金像,面阔耳大,慈眉善目,神态安祥。在殿内两侧分别摆放着小巧的十八罗汉雕像。这十八罗汉有的白眉长及漆盖,有的像在倾听,有的像在呼喊,有的手托宝塔,有的手捧书卷,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寺院外墙壁上的雕刻、壁画佛、道、儒三教兼而有之,宗教故事、历史故事、文学故事、神话传说、戏剧人物、传统吉祥物无所不包,圆雕、浮雕、线刻、剔地起突等雕刻技法齐备,构图饱满、形象逼真。有琴棋书画、飞龙走兽、金象献宝、单狮戏球等图案,有空城计、孔融让梨等故事。这些文物非宗教气氛很浓,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亲近感。
  三、选好角度,全面观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建筑物的特点也不相同,因而不能想看哪儿就看哪儿,想写哪儿就写哪儿。我指导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行踪、确定自己的方位去观察,看看站在哪个角度有利于发现建筑物的特点。这样观察才能对建筑物有清晰、准确的立体印像。对一些复杂的事物,应该从多方面加以观察,才能了全方位地了解其不同的特点,完整地展现建筑物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明白这一点,我让学生再读《苏州园林》一文,启发他们:苏州园林的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征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因此作者从苏州园林的布局、假山堆叠的艺术性、池沼与其它景物配合的灵活性、园林中栽种和修剪树木、花墙和廊子的巧妙设置及每个角落和布置等几个方面进行逐一展现,使读者通过对各个局部的了解,整体认识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在观察龙亨古寺时,也应从地理位置、平面布局、建造材料、亭榭、碑林、花草树木以及雕像、绘画、对联等方面全方位去观察,分析它们怎样巧妙配合,突出佛教的文化特点。
  总之,在观察建筑物时,只有聚焦功能,才能凸显建筑物的人文精神,把握建筑物的本质特征。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教师要授之以渔,科学训练,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建伟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2版
  2. 郑雪主编《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2版
  3. 高轼编著《作文自成秘笈》
  4. 楼庆西撰写《关于紫禁城》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