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多练 , 提高效率——反思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语文“练”的效率
作者:哈华文中学 肖海龙 时间:2013/1/10 10:49:24 来源:lihe5379715原创 人气:685
因此,我们不但应当强调语文训练,而且更应当强调提高语文训练的效率。无妨说,提高语文训练的效率,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把语文教学纳入以提高语文训练效率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的关键。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练”的效率呢?
一、明确目的
目的不明确或偏离教学目的的练习,有如南辕北辙,劳而无功,劳而无效,白白浪费了师生的时间和精力。每次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训练应达到什么要求?教师在设计和布置学生练习时就应心中有数,具体明确,而不能“为练而练”,随意挑几个题目叫学生去做。或者搞“题海战术”、“大运动量练习”,认为练习“多多益善”。
目的明确,就要做到,每次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的要求,抓住每个年级,每册教材,每组课文,每篇课文的训练重点,遵循有层次渐进式的原则,既要有总目标,整体目标,又要有分目标,单项目标。凡是与教学目标无关或联系不密切的练习应舍去,以便每一项训练都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精选习题
何谓“精选”?一是典型性。它是某一类知识或某项能力的代表,通过练习,学生能掌握知识重点和能力的精华,即教材和大纲要求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二是示范性,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将方法或知识推及到其它内容的学习上去,实现积极的迁移。三是综合性,即所选题目尽可能有多种训练功能,多种训练效益。
三、寓思于练
练习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能是一种被动地学习。有效的练习过程要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否则,效率就会很低。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读书时也是摇头晃脑大声朗读,写字也是十遍八遍,按量完成,但检查效果,书还是背不出,字还是写不来。其原因就是没有进入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布置学生练习时,还要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边听边想,边说边想,边读边想,边写边想。每次练习,既要知识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不仅能回答出问题的答案,还要会比较、区别、分析、归纳。
四、形式多样
单调、机械、重复、孤立的练习,是使学生厌烦作业,不愿训练的原因之一。现今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喜欢表扬,喜欢表现自己,好奇心求知欲强,好动爱玩等特点。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创造出更多新颖有趣的训练形式,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苦练”为“乐练”,让那些被学生视为“苦差事”的作业练习,变成一项项快乐的活动,一个个有趣的游戏,一次次刺激性的比赛……。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好形式,比如:“三分钟新闻发布会”、“手抄报展览”、“语文智力竞赛”、“专题辩论会”、“做医生找毛病”、“听广播记新闻”、“看电视写故事”、“搞实验记观察日记”等等,值得仿效和推广。
五、及时反馈
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知道练习的结果,一能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激励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二能受到反馈的强化,坚持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认识。
反馈要及时,实践表明,反馈的时间越晚效果越差。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要及时评价,对练习作业,要做到:按时收;及时批;及时评,及时讲;对好的表扬,差的鼓励;对普遍性典型性的错误则在全班评讲纠正。
六、教给方法
“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不懂方法的训练,有如盲人骑瞎马,瞎碰乱闯,也许有时也能到达目的地,但不知道要浪费多少宝贵的时间和精心,效率从何而来?因此,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解题的基本思路、步骤和方法。例如解词,不能只是叫学生把老师现成的解释去背、去抄,而要教给学生几种具体的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七、培养习惯
好的习惯就是效率。因为它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技能的自动化程度,减轻意志努力,自觉抵制各种干扰,集中精力去做某一项事。调查表明,大多数学习成绩好,训练率高的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因此,教师一开始就要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业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专业做作业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等。
另外,要提高语文“练”的效率,还要使所选对象要有趣味性,可辨性,竞赛性等等。
总之,提高语文练的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我们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在学生的语文训练中,要千方百计减少无效劳动,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少量的练习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