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的语文教学智慧——评析刘红梅老师与李艺静老师的同课异构《安塞腰鼓》

作者:陈巧云  时间:2013/5/30 20:37:47  来源:hailideyu原创  人气:1131
  《安塞腰鼓》这篇课文地域性强,只有在陕北这片土地上才能敲打出如此充满飞扬的尘土气息、混杂着男子汉阳刚之魂魄的鼓点。
  两位老师在上课时,都紧紧抓住了安塞腰鼓的地域特点。比如,刘老师的做法是:首先,以视觉抓兴趣。先从观看安塞腰鼓的视频片段入手,让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新奇心和兴趣;接着,以句式抓内容,比如分析文本精彩的语段:“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通过对排比句式的特点分析,寻找出安塞腰鼓的节奏与旋律;再次,从内容抓深度,引导学生分析出安塞腰鼓的独有的特质。而李老师先从听声识鼓辨出鼓声与其他乐器的不同特质,再从南北差异比较江南水土与陕北水土的不同,让学生理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从而突显安塞腰鼓的特点,让学生自然感受到到其中的韵律与气场。经过老师的层层铺设,使学生逐步理解、分析、提炼、升华,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我想这便是语文教学中的“水到渠成”法,真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两位老师的教学又各具特色,比如刘老师在课程的结尾设计了观看《踢踏舞》的视频,并让学生选用适当的排比句式尝试描写。我认为这是让学生进行课程实践的很好方式,但因为时间有限,学生未能充分地活动开,想建议老师留多一些时间,让学生真正学有收获、学以致用。同时,老师也可以进行下水的片段展示,告诉学生排比的句子应该怎样造句,老师先起示范作用,使学生有本可依、有迹可循,学生模仿与创造的过程就会轻松并立见成效。李老师的特色是在课前提前做了一个“我最喜欢的语句”的调查。使学生在有感知的情况下,对文章的语句有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解读与理解,真正做到了学生全员动起来。但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与答案梳理上还可以更到位些。教师只有及时处理、积极应对课堂所呈现的即使状态,才能把控好课题,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同时,这也是考验教师基本功与应变能力的重要环节。
  当然,一堂好的公开课需要长时间的细细雕琢,而事事没有完美,“留有遗憾,才能在遗憾中思考与反思”,追寻的脚步也才会永不停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