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发布2014高考“考试说明” 本网邀九科名师解读
作者:不详 时间:2013/12/8 19:31:07 来源:李斌转载 人气:434
语文删繁就简推陈出新
解读人:南京市教研室徐晓彬
【变化】初步分析,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有五大变化。
其一,删去了原说明考试内容每条下的解说。在全国众多考试说明的体例中,考查内容条目下再加解说的,本不多见;再加上解说文字,有的切实,有的空疏,未必尽能与条目相吻合;在各地高三复习实践中,也颇多将解说文字零敲碎打、机械切割,使复习更加僵化的,因此,斫去桂婆娑,清光应更多,复习的要点反而更明晰了。
其二,现代文阅读将几种文本的考试内容整合表达。原说明在“现代文阅读”部分,分A类“文学类文本”和B类“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先后各有数条从理解到探究不同能力层级的考查内容,其中不乏重合牵扯之处。此次将三种文本等量齐观,将考查能力层级统一合并,强调了现代文阅读教学和考查的异中之同,可称得上是清通的认识。
其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部分删掉题型限制。原说明试题类型分类值得商榷。如“表述题”“要点归纳题”与“简答题”并列,难以区分;修订后,只保留“简答题”。在原说明“试题内容、题量、赋分”之下还规定了考查题型,如加考内容“文言文阅读”中规定“古文断句题6分,简答题4分”,略欠灵活,修订后只规定大致的题量和分值,给复习和命题都留下了空间。
其四,附录部分加星号的篇目、作品有调整。名句名篇默写,初中篇目去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零丁洋》,增加《蒹葭》《鱼我所欲也》《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山坡羊•潼关怀古》。附加卷名著阅读去掉《女神》,增加泰戈尔《飞鸟集》、茅盾《子夜》,达11部。
其五,典型题示例有大幅改动。较之以往,所选试题不仅试题代表性有所增强;而且与考纲前后呼应更为密切,每一考点均有示例;同时各考点题量分布更为合理;另外兼收并蓄,吸纳了全国卷及各地试卷佳制。
【建议】2014年的高三复习工作,首先要重视对考试说明的学习,不能率由旧章,全凭经验,小车不倒只管推,一头栽进题海里。其次,要讲立意,重材料,看对象,求效果。立足课堂,抓好平常。
数学典型示例中填空题难度增加
解读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长林兴炎
【变化】数学与2013年考试说明比较,总体保持稳定。《考试内容及要求》与《考试学生及试卷结构》没有变化。在《命题指导思想》中增加了命题性质(去年语文和外语都有),其中“高考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句话让人心里更加踏实;在典型题示例中,填空题部分有8道容易题、4道中档题、2道难题。令人关注的是:2个难题都更换了,且难度有提升;解答题中4道中档题保留三题,换了一个三角题,但难度没有变化;难题中的数列题换成了2011年的江苏高考题。附加题部分,必做题没有变化;四选二中将去年提供的《矩阵与变换》示例换成了2013年江苏考题。
【建议】1、复习中要做到三个“回归”。(1)“回归”教材。高三复习中“高考高于天、教材放一边”的现象极为普遍,教材历来是高考命题的“源泉”,每年高考试题中有大量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影踪”,比如2013年高考有8成以上的题取自课本或由课本题改编;(2)“回归”基础。在《大纲》中强调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强调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的考查必须与数学基础知识相结合、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因此,数学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掌握。《考纲》中的38个A级考点、72个B级考点、8个C级考点(理科)要了然于胸,不留盲点:抓住“主干”知识,理清线索形成知识网络;(3)“回归”近几年的高考题。每年的高考题是众多数学专家心血的结晶,它覆盖了教材的所有知识点,汇集了各式各样的题型,对高三复习无疑有引领作用。
2、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提高运算求解能力。在历年的高考中,往往考生最薄弱的,就是解不出正确的结果,有些学生只满足“会解”不求“优解”,往往是思路对了,方法也有了,但由于过程太繁或运算能力不够算不到底而得不到分数。有些同学不注重解题方案的设计,采用“碰撞式”的解题方式,在反复碰撞中耗费大量时间才找到“入口”,多数情况是撞了“南墙”才回头。
3、重视纠错,培养“抓分”意识。高三复习中要做大量试卷,纠错是复习中的重要环节,“纠错”如“治病”要对症下药,因此错因分析至关重要,易错点是分数的增长点,疑难点是解题能力的提升点;平常训练中要做到表述规范、步骤完整,高考中基础题是主体要分分必得,通性通法是重点解题时要念念不忘,运算结果是目的解题时要锲而不舍,这样一定能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英语书面表达示例增加读写任务作文
解读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王新艳
【变化】2014年考试说明,在《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订,并替换了部分典型题示例。在命题指导思想上多了注重考查考生作为语言的现实使用者是否具备必要的语言知识和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技能的能力,能否顺利进行各类输入和输出型语言活动,能否完成特定条件和环境限制下的各层次语言任务以满足未来高校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等。典型题示例单项填空部分第一题由2013年对名词用法的考查变成了对动词短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语义和用法的掌握情况,第4题考查定语从句的用法,先行词发生了变化,由人变成了物。
书面表达示例部分多了读写任务作文,这一作文类型在2013年的考试说明上是没有的,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通过阅读所给材料的有关信息,进而对比信息进行加工,并结合平时积累的相关信息知识,按照任务要求谋篇布局,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这是个难度颇大的题目。《2014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在考试形式、试卷难易比例以及试卷整体结构、题型、分值、时间分布等方面没有变化。建议广大考生好好研究,细细品味。
【建议】对《2014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的词汇进行梳理,找出高考英语中常考的词,比较异同,创设情境等,在真实语言环境下训练词汇的使用。以阅读为中心,不仅要好好阅读课文教材,而且要保持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注意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率,同时训练对阅读文章的概括及缩写。注意对《2014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提到的例题加以学习和研究,特别是读写任务型的作文,更应该引起重视。
历史增加“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等考点
解读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沈功书
【变化】 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考试说明与2013年相比,在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与要求上几乎完全一致,只是增加了四个字“以稳为主”,调整可归纳为三类:第一、增加了7个考点: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国民经济的调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成就。第二、删除了3个考点: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这是从字面上看,需要提醒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这个考点可以包括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因此,实质减少的只有两个考点。第三、行文表述发生了局部改变,主要是为了历史概念更加的严谨和全面,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改为国民革命运动;“冷战”局面的形成改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改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闭关守国”改为“闭关锁国”等。考试说明在典型题示例部分调换了五道选择题和一道选做题,依次是7、14、17、18、20、25题。
【建议】对高三复习有四点启示:一是要以形式多样的史料串联知识、阐释教材、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二是在专题内整合教材,关注阶段特征与发展线索;三是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四是在选修模块要关注已经考过的内容,并将两个改革或两个人物进行适当的比较。
政治考点增减各3个
解读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王海文
【变化】命题指导思想中新增了“命题要反映高校招生”要求。从这一点看,意味着高考政治试题更会注意区分度,从而有助高校人才的选拔。考试内容方面:1、新增了3个考点。分别是“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3个考点的新增与教材的修订以及国内外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2、变化的考点有11个。“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新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这些考点变化一方面是因为教材作了新的修订;另一方面是考点应简洁明了要求;3、删除了3个考点。分别是“消费结构”、“税收的作用”、“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4、拆分了3个考点。分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典型题例方面。所给的典型题例注重跨模块话题的设计;注重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考查;注重实证科学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思维品质和动手能力的考查。尤其要引起广大师生关注的是2014年高考试题将可能出现等级评分,这在典型题例中已有明确展示。
【建议】1、依据考纲,夯实基础;2、关注生活,提高效率。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与这一热点问题相关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强化训练,提升能力。由于2014年主观题可能出现等级化评分,因此,主观题的训练要注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答题思想性、逻辑性、规范性训练,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提升应试能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