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母亲——永恒的结
母亲是史铁生心中永恒的结。
我们读史铁生的作品,可以看到他在很多篇目中都提到他49岁遽然离开的母亲,在这位长期用轮椅丈量土地的作家的心目中,“母亲”是他念念不忘的一个字眼,母亲是他的一切,没有了母亲,他就失去了一切。
21岁残疾的儿子是母亲心中永远的痛。她有过自己的梦想,而且十分美丽,她不满10岁时作文比赛曾经得过第一名,她年轻的时候也爱好文学,如果不是命运的差错,史铁生可能在成为作家之前就已经是作家的儿子了,她奉献了一切。她一趟趟跑劳动局给儿子找工作,支求人,结果一次次怀着失望而归。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为了这根本治不好的病,她做着不懈的努力。儿子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往往对生活陷入极度的绝望,这些母亲都默默地承受了,她总是变着法儿地想让儿子快乐。儿子快乐了,她的心才得到安慰。
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里这样写道: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天了,我推着你支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我说。“你要愿意,就明天?”她说。“好吧,就明天。”我说。好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我每每读过这一文字,心里都是一阵揪痛。世界上的母亲太伟大了。母亲为了儿子,整宿整宿地忍着肝病,以至于儿子还“好好地”活着,母亲却先他而去了。母亲曾在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不在人世了。母亲曾鼓励儿子写小说。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遥远的清平湾》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天底下是不是所有的儿子都对母亲亏欠得太多太多?
由于身体的原因,我们没法指望史铁生的作品题材有多广泛。他像个采煤工,在控挖生活的矿藏。“母亲情结”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是重复的,他在不断努力探究有关写母亲题材的深度。铁生在《合欢树》和《我与地坛》中都说过这样的话:“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我们真希望世界上有个上帝,算是对我们的上点宽慰,不估我们会对母亲背上一生的负疚。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