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作文教学

作者:河南省扶沟县曹里二中 冯建辉|  时间:2005/5/17 18:30:1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98
  当前畏惧作文,没有东西可写是中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的不懂章法,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表明不了什么问题。大部分学生的文章,总是有千人一面、万人一腔之感,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老师虽实施各种形式、内容的练习,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甚微。鉴于此,笔者认为,深化作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立意求新,强化创意。
  众所周知,创意是广告的生命,学生作文正是因缺乏创意而让人读着味同嚼蜡。只有明确方向,适度指导,学生才能写出有创意的文章来。一篇作文,文从字顺、语言生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立意,是内容。教师应本着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原则,着重指导他们怎样分析问题,开拓主题,怎样选材,怎样构思,并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指导适度。作文课上,老师既不可袖手旁观,也不可规定过细。前者虽能给学生一片自由想象的空间,但会使部分学生感到无从下笔,产生畏惧心理。而后者对作文立意、选材、构思都加以限制,就会形成一种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老师一定要调动一切手段,即使学生感到有章可循,又能给他们足够的自由想象空间,以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结合课文,指导写作。
  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参考每个单元之后的作文题目,结合课文,采用“原题作文”、“变题作文”的方法,让学生练习作文。“原题作文”就是用课文的原题,如《我的老师》、《春》等,要求学生仿写课文,仿写时,学生可运用课文的写法,目的在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变题作文”就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运用课堂知识进行写作。如讲过《荔枝蜜》、《社戏》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写《蜜蜂》和《童年趣话》。总之,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依照课文的学法,学生学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诱导观察,体现真情。
  为了强化作文教学,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研究问题固然很多,但与我们如何命题不无关系。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命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次作文,练习描写手法的运用,刚好那天下起大雪来了,我无意中发现教室外站着几个妇女,因雪大,她们几乎变成雪人了。看到此情此景,我怦然心动。作文课上,我有意识地出了这样的作文题《飘雪季节》,要求学生运用写景、叙事、记人相结合的手法写一篇文章。结果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写得既具体又真实,非常感人。有的写到:我仿佛看到了顶风冒雪、给我送棉衣的妈妈,她们在这雪的世界里,犹如斗霜傲雪的青松,苍劲、挺拔,雪再狂也掩盖不了这伟大的母爱。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千言万语诉说不尽。学生写作文由无话可说变为下笔千言,致使这次写作的收获,超过了作文的本身。由此可见,作文题目如果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了,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真情,写实事说实话,从而也消除了惧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并非易事,但只要我们从多方面把握、引导,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作文教学更进一步得到深化。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