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青田中学 刘晶晶|  时间:2005/5/18 6:15:0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39

  “新课标”倡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日前笔者执教《写出事件的波澜》一课时,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作文教学变成一个激发、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过程。
  一、触发兴趣,激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可以培养人的主动性和顽强性,能强烈的吸引人去创造和探索。作文教学中,有两点必须重视。一是导入激趣。讨厌作文甚至憎恨作文,是当前中学教育中比较普遍的情况。当此之时,如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是为第一要务。而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笔者选择了《曲折的求婚经历》一文作为导入。学生青春年少,对生活中的趣事实在是感兴趣的很,以趣导入委实有效。《曲折的求婚经历》一文离奇有趣,令人喷饭,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曲折跌宕,契合本节课所授内容的要求;况且此文浅显易懂,无需多做讲解,作为课堂导入材料,合适;更重要的是它来自网络,来自生活,生动活泼,鲜活有加,没有课文的呆板相,所以能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留下进一步探讨的可能。二是坡度激趣。本课先采用浅显有趣的《曲折的求婚经历》一文以激起大家的兴趣,不致于一下子让学生知难而退。如果第二篇文章还是采用相等难度的文章,只怕又让学生感觉太简单了而生自满之意,故选了《最后一片叶子》一文,此文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的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代表作品,长约四千字左右,它拥有曲折而丰富的故事情节,离奇的故事似乎令人不可思议,又给人一种耐人寻味、浮想联翩的感觉。它具有极大的美感,又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分析了两篇佳作,积累了一定的关于兴波技巧的知识之后,自然就是要运用它,以求掌握。于是进入本课第三环节情境练习,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试着运用刚刚学习的兴波技巧,让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落实。这样,让学生由简单到困难,由接受知识到训练能力,循序渐进,步步巩固;学生一路行来,趣味不断,又步步深入,寻幽探胜,乐此不疲,是为精讲多练,坡度激趣,以收“乐学”之效。教学环节的设置有坡度,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拓展迁移、借鉴创造、提炼升华的教学原则。如此,方能触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加强说练,培养创新思维。
  大纲中就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可见,说是写的前提,也是写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说得好,也就能写的好。学生经过阅读,积累了写作知识,于是在写作前,可以先“放手”练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生在一起说,能得到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老师再加以热情鼓励,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说出富有新意、带有独创性见解的口头作文。例如在本课第三个环节情境练习中,一个学生在对第二个情境作口头作文时,大家竟然抢着接龙,火热的气氛有效地培养了创新思维:
  生1:小明盯着电视机,看着最喜欢的歌手唱歌,心想,反正老师们不在,今晚可就爽啦。于是得意的把头一甩。无意中见班主任站在门口!只见班主任怒气冲天,三步并成两步走到小明面前,一把抢过遥控,这时的小明,脑袋一片空白,心想:这下完了,被逮个正着……只见老师发话了:“你这个笨蛋,今晚中央五台有足球赛啊,你怎么不看,反正校长今晚不在,我们就把球赛看完!”小明一听:原来老班是个超级球迷啊,爽死了,爽死了……
  生2: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回荡在教室门口,“谁说我今晚不在啊?”只见校长出现在门口。
  生3:此时班主任面色铁青,小明更是毛骨悚然,心想:这回可真的完了!只见校长像一阵风似的到了小明和老班面前,对着电视机说:“听说今晚有球赛,昨天和老婆闹翻了,电视机是她管的,没法,只能跑到这里来看了。”小明一听,原来校长也是个超级铁杆球迷……
  生4:于是三个人坐在电视机前,忽然一个传中,校长大叫:“发球攻门,发球攻门……”班主任更是手舞足蹈。只见罗纳尔多一个头球,班主任因为过度兴奋,一举手打在校长脑门上。
  生5:班主任因为打到校长的头,以为又要被批评,可是就在这时球被攻进了!校长捂着头上起的包对电视机大叫:“好啊!罗纳尔多!你这个头球猛啊,我在这里都感觉到了……”
  三、尊重个性,鼓励创新思维。
  新课标提倡师生平等,学生自主发展,这就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上课巧用闲聊能淡化师生的既定界限,呈现良好的自由民主的情境。本课授课时融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于闲聊之中,通过平等、开放、生动的闲聊,提高知识的感染力,进而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和训练能力。在《写出事件的波澜》一课中,只要学生围绕事件的波澜这个话题,什么都可以谈,有学生谈金庸武侠,也有哈立波特等科幻作品;笔者均未作评论,只是鼓励他们讲出波澜曲折的故事情节,学生受此感染,都非常大胆,讲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这种真实的交流中,大家的知识落实了,能力也得到提高了。老师也参加闲聊,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有包容精神,启发、引导、鼓励大家都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自己的才智,发言时不一定要求学生举手,营造出一种民主、自由、活跃的宽松气氛。当然结束时,也作一简短的小结,或拨乱反正,或总结强调,不一而足。在这种真实的交流中,大家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