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人散文”的特征
“小女人散文”是9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女性散文,大多数是作家对日常生活身边小事的一些具体描绘和细小感触的集合体。这种散文不同于从前周作人、梁实秋、鲁迅等的那一类学者散文,也不同于余秋雨《文化苦旅》那一类的文化散文,它们不对历史、哲学、民族、人生作广阔而纵深的探讨,而着眼于自己的家庭,以自己的经历、小故事为中心,涉及几个朋友圈子、商店、街道、工作单位……由此中一些琐细的事件引发一些真实的生活慨叹。这些写手大多是广州与上海两地的,主要代表作家有红尘、黄爱东西、素素、黄茵、由叶等人。她们的散文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语言文字有真情实感、悠美动人。
洁尘的《私人版本》这样写道:“象《写乐的感官》这样的影片,说的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说的,在此需要的是片面,全面是煞风景的。粉白的是樱花正在凋谢,飘飞下来的花瓣落在才华横溢、粗俗放纵的浮世绘画家的手心里,落在艳名如炽、冰雪性情的江户名妓的睫毛上。台上是绵长顿挫的歌舞伎表演,台下是稍纵即逝的欢情和才智。人生的碎片星星点点,反射着旧日华丽的光芒,清寒逼人。”文字之美,令人再三吟咏也。
青年女作家画眉的《林黛玉的短信息》,也是 “小女人散文”的真实写照。她的文字和生活是平行的。对她来说,文字不是工具或载体,而是现实本身的一部分,所以更具有实感。泱泱都市女子在想什么,她就说什么,她用敏锐的眼睛捕捉都市里的繁华以及繁华暂退后的落寞,从建筑、时装、书籍、宠物,所有的边边角角,得意和尴尬,忧伤与喜悦。现代文学馆的北塔评价画眉的文章说:“她的文字以艺术的方式、在理想的方向上再造了我们的生活,这是对自然的润饰,更是对造化的补缀,她的文字表现上没有一点激情和骚动,但是可以从中感觉到她在写作时其实是把自己投入进去的,不是以灯的方式,而是以镜的方式。”
二、自我为中心的散文
“小女人”散文都是以自己生活经历、家庭、朋友、工作、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故而它们几乎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我”,时时处处不会忘记表达“我”,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
如红尘的《红油纸伞》,细致入微地甚至带着几分自恋地表达了她在枯燥乏味的现代都市文明中所体验到的那一点琐屑的感动和个人品味,文章处处充溢着一种个人情调,如《把生日独享》,写朋友们忘了她的生日,她却如何懂得善待自己,独享她认为十分特别的这一天。如《红袖夜读》、《遗世而独立》、《单身女人的家用》等等,把自己的一些小情趣小秘密小快乐小孤独用文字表达出来,字里行间不可读出一种隐隐的自我欣赏。其他女性作家,黄爱东西的《花妖》这本书里记叙的都是非常点滴的小事,有对童年的回忆,对初恋的记叙,对学生时代的留恋,甚至有对服装的热爱。黄爱东西在书中反复强调自己的世俗和普通,在书本的后面是个自信的才女,她浪漫挥洒着生活,以世俗来掩盖自己的清高。又如广东的黄文婷,在她的一本集子里将她的几次情感经历,从恋爱到结婚一五一十娓娓道来,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式的散文。
三、妇人气息的散文
“小女人散文”既是一种富含贵妇人气息的散文,其读者群便多多少少具有或向往同一种“贵妇人”气质,当然,这里所谓的贵妇人,应稍别于世俗泛称,而是确指那些基本能够自食其力,经济有保障,精神世界不甘贫乏并急于寻求认同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女知识分子群。
红尘的《红油纸伞》介绍她喜犬(养过三只宠物狗),喜打网球,这些爱好就现在中国国情而言,没有经济基础的人是不可能有的。例如《不善理财》,她先生说:“你这种女人也好,不会为东西涨价呀、钱贬值呀痛心”,这的确不是一般家庭妇女可以标榜的品质,红尘还会一气之下“跑去友谊商场,重百大楼,一口气买了BOTON牛仔裙、皮带、宜加跑棒球帽、高尔普牛仔衬衣,还加一条西藏的骨项链。”确是一种贵妇人式的潇洒。又如沫沫的《宽容是首歌》,她主张与世无争的散漫,“从巴黎的华服到罗马的首饰再到潮州的抽纱”;这也是一种贵妇人气息的体现。
总之,有流年碎影,有生活感悟,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温婉动人,让人感到真实亲切,“小女人散文”是都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调料,虽然琐碎,但是真实。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读者,尤其是女性,因此也当然地成为了不少女人梳妆台上的消闲之物。不过这类散文对个人生活的纯粹关注过多,对社会、人生的必要思考相对减弱,存在价值大打折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