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深改小组成立两周年 为教育办了哪6件大事
作者:不详 时间:2016/1/2 18:50:12 来源:人民网转载 人气:274
下面,小编就为您盘点中央深改小组成立两年来讨论了教育哪6件大事。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
时间:2014年8月18日
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
内容:会议审议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习近平会上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在充分论证搞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解读:《实施意见》明确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与此同时,上海市和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出台,试点工作率先启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认为,这次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改革。
目前,除上海、浙江已发布方案外,全国其余29个省份均已形成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校园足球升至国策
到2017年建成2万所中小学足球特色校
时间:2015年2月27日
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发展振兴足球事业关键是把路子走对,长期努力、久久为功,注重打好群众基础、夯实人才根基,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要让校园足球、新型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社会足球等各种培养途径衔接贯通,使足球事业发展动力更足、活力更强。
解读: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重要一环,方案明确要求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各地中小学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学时比重。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流动,成立大中小学校园足球队,探索将高校足球竞赛成绩纳入高校体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今年,教育部公布了6800多所校园足球特色校,暑期对全国60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3000名校长及教练员、裁判员、退役运动员进行了校园足球专题培训。到2017年力争在全国扶持建设2万所左右中小学校足球特色学校和200个高校高水平足球队,拟建设30个左右校园足球试点区县。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描绘一张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蓝图
时间:2015年4月1日
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
内容: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会议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
解读:《支持计划》明确通过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8大举措,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支持计划》瞄准了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这三大核心问题,秉承“统筹设计、资源倾斜、务实求效、建立机制”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与分工,突出制度建设与创新,标本兼治,描绘出一张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蓝图,或成为推进中国农村教育乃至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吹响中国高校冲刺国际前沿的“冲锋号”
时间:2015年8月18日
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
内容: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解读:根据《总体方案》,到2020年,中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媒体评论,已实施多年的“211工程”“985工程”如果说是我国高校汇集办学资源、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集结号”,那“统筹推进两个一流”就是中国大学积蓄力量,冲刺国际前沿的“冲锋号”。
“全面改薄”专项督导
“全面改薄”工程将迎“大考“
时间:2015年8月18日
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
内容: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会议指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要落实政府主体责任。要依法依规开展对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的专项督导,明确督导内容、程序、结果应用方式,重点监督经费保障、质量管理、进展成效、社会监督等情况,建立评价、激励、问责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履行责任,保障工作进度和成效。
解读:《督导办法》是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史上中央财政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全面改薄”保驾护航。“全面改薄”启动于2013年底,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履职以来在教育领域实施的第一个重大民生工程,是“补短板”、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紧迫任务。
据悉,目前全国已有77%的县纳入“全面改薄”的实施范围,覆盖学校达到21.8万所。2014年至2018年,规划新建、改扩建校舍约2.2亿平方米,购置教育仪器设备约1066亿元。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已完成5166万平方米校舍建设,以及282亿元的教育仪器设备,分别占规划数的25%和27%。
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
推动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时间:2015年12月9日
会议:中央深改小组第十九次会议
内容: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会议强调,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要增强服务中心工作能力,自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要考虑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和区域发展需要,有所侧重、因地制宜。要加强党对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领导,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目标、人才培养、干部管理等各项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解读:《意见》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注重质量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健全审批机制,合理布局学科专业,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推动高校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服务。
截至目前,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2371个,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约56万人,其中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约46万人,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已超过160万人。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