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考语文复习及考场答题指要
作者:佚名| 时间:2005/5/31 6:42:1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04
高考的脚步近了,同学的心情紧了。语文作为高考第一科,其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影响考生的高考成绩,而且会因情绪的好坏间接影响后续各科考试的成败。可以说,能否成功打响、打好语文这一高考第一炮——起码保证不出“哑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生能否考出理想的成绩。在距离高考仅有十几天的日子里,如何搞好语文科的复习,保证忙而不乱,保证高质高效,是每个高三同学共同关注的问题。除了根据考生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复习应考策略外,以下的一些共性问题是不可以忽视的。
一、梳理学科知识
1.坚持“四个原则”。
①“绝不丢分”原则——指课内题包括名句名篇、古代作家作品常识,6分(折换成标准分近50分!!)要保证成为囊中之物——这是只要你愿意就能到手的。教材中的课文注解,附录中的字音、字形、字义,一定要安排时间过一遍,消灭盲点,保证只要试卷中一露脸,就手到擒来,收入囊中。
②“绝不再错”原则——做过、考过、老师讲过的题绝不再错。若备有“错题集”者,此时就能做到“省时高效”了;若以前懒惰,也只好翻出我们的20套“每周一测”题、18套综合测试题耐心逐一过关了。
③“一题一类”原则——即把每一道题都当作某一类题来做、来分析,总结出一些能帮助你快捷而准确地解答这类题的规律。
④“即时查漏补缺”原则——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后自我强化训练中,都要随时发现、明确自己的知识性、技能性(注意是两“性”,尤其后者)的缺漏,并及时问老师、问同学、查资料、作比较、做练习,即时加以弥补。注意是“即时”,再拖的话,你就再也没有弥补的机会了,除非……
2.紧扣“三个点”。
①突出常考点——高考最爱考的那些知识点,今年最可能考的知识点及其考查形式,是临考复习的重点。比如第Ⅰ卷第一大题应紧抓字音、字形、标点运用、词语运用、语病判断及修改五个常考点。
②强化得分点——平时测试中自己最有把握得分的那些题及其关涉到的知识板块,要通过典型题例梳理强化,并能举一反三。
③弱化丢分点——平时测试中自己常做错的或因各种原因丢分的题,要明确丢分原因(或因看错题干,或因误解题干,或因不懂综合分析遗漏要点等),在练习中使之弱化,尽量避免。
3.做好“两件事”
⑴做好考前老师编印的精选习题,结合题目重温相应的考点知识。但不要大量做题,沉溺题海心急;不碰难题,难题不解心灰;不做新题,新题不懂心慌。
⑵坚持课外阅读,关注时事要闻,直到6月6日晚。每年都有学生在考场作文中使用了考前一天(或几天)从报刊、视听媒体上获取的新鲜材料而取得成功。
4.达成“一个目标”
紧张而不忙乱,从容沉着自信,以最佳精神状态步入考场。
二、考场答题须知
1.牢记一句话——“你易我易,我不大意;你难我难,我不怕难!”
2.树立时间意识,提高读题速度与品质
语文科考场时间一般偏紧,特别是05年,主观题的增加实质上意味着考生必须花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这是后期做题中不少同学觉得时间似乎更不够用的原因。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提高阅读速度来争取时间,保证有充分地思考、答题时间,保证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文、完卷。
2.坚决摒弃不良习惯
⑴书写潦草。此陋习不改,作文休想得高分。
⑵熟视无睹。要一字一句读题干、明要求,按要求答题,以免抱憾终生。
⑶斤斤计较。遭遇记忆“短路”,一时记不起,就要“学会放弃”,别因“芝麻”丢“西瓜”。
⑷杂乱无章。主观题答案胡拼乱凑,密密麻麻,不讲层次,不讲要点,殊不知“言多必失”。
⑸欲速则不达。①文写到一半,见异思迁,情不自已,推倒重来——下笔前构思不周;②题答到一半,甚或答完,方觉关键要点未写上,答案空间却已满——懒打草稿,以为费时;③答案已写到答题卡上,方觉(甚或不觉)写错了位置——写答案时最好在心中默念题号;④第Ⅰ卷选择题忘了涂卡或涂错了选项、涂错了题——一小题一小题地默念着选项的“名字”(A、B、C或D)来涂(做完一大题随即涂好各小题也行)。
三.考场作文应急措施
1.时间不够怎么办?
⑴一字未写时——采取轮廓作文法,把文章的大致雏形写出来,尽量写一个好的起始段,点明题旨,中间段落来不及说尽述详,只能写出大略的意思,但要尽量写好段首概括句,最后有几句篇末点题的结束语,并使之与开头照应。切戒手忙脚乱,匆匆下笔,写到哪里算哪里,成为结构残缺、中心不明的“半拉子”文。
⑵文章写了一半多时——赶快收拢思想的缰绳,停止引申发挥,急转直下,将文章迅速过渡到结尾,来一个简短结束前后照应。这无疑比“半拉子”作文会多得几分。
2.字数未到而无话可说怎么办?
⑴用排比式抒情文句,以单独列段的形式来“增加”文章内容含量;
⑵调用大脑内存,使用合适的诗句(古诗词、现代诗);
⑶复述所给材料,提出号召,拔高主题。
3.写了一大部分(或已写完)发现离题怎么办?
修补是完全必要的,不可“破罐子破摔”一“离”到底;大动“手术”是不允许的,另起炉灶既影响文面,又恐时间、“格数”不够。补救之法是改写一个较为简短(两三句话)的开头,使之紧扣题旨切入,删去个别离题较远的材料(要使用修改符号来标示,尽量不要“涂”画原文,以免影响“观感”),结尾补足文意,并要有画龙点睛的话语与开篇相互呼应。
【寄语考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高考是一个化蛹为蝶的过程,其结果是美丽的,过程却如涅槃般痛苦,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高考冲刺不仅以大学为目标,更以磨练意志为目标。在这段重要的人生经历中,我们也许不一定能收获梦中的那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但只要你愿意,你一定能收获一份顽强的意志、执着的精神,而这无疑更是人生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它必将可以让我们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如果你能站在人生的高度看高考,你将会发现,高考的词典中根本没有“失败”两字!
愿大家都能以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的心态,轻装上阵,好好珍惜考前这所剩不多的时间,勇敢地走出一个壮丽的过程,走进一个精彩的结果,最终走出一个辉煌的人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