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休闲的孩子无法在学习道路上走得太远

作者:周彬  时间:2017/7/22 22:16:25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369
  所有的培训机构,不管用什么方式获得了“合法性”,激发了家长们的送学动机,如果它们失去了“合理性”,这种动机就不可能持续下去…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教育培训机构的“饥饿营销”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学生培训会“凌驾”到学校教育之上,甚至对学校的招生产生负面影响……这样的结果,究竟是学校教育的“示弱”导致的,还是教育培训机构的“好强”形成的? 但毫无疑问,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不正常的,是大家都无法接受的。
  尽管,很多家长都在送孩子去培训机构的路上,但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条路应该继续走下去。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没有休闲的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无法走得太远。
  让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的动力是什么呢? 曾经家长们对学校补课的指责,对学校应试教育的批评,现在没有了。如今,当家长们不得不带着孩子去教育培训机构补课,而且补课还得按照市场标准甚至“超市场标准”收费。要知道,对很多家庭来说,这可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难道教育培训机构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吗? 家长们送孩子去培训机构真的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能力和素质吗? 当孩子在学校有不良表现时,还会有老师的关心,还会有同学的帮助;可是在学校,那些没有上过培训班的孩子就会被事先培训过的同学“欺负”:要是你在培训机构没有学好,那就证明你还需要接受更多的培训;要是你在培训机构学好了,那就更能证明接受更多的培训具有价值。可以说,正是在这种荒谬的竞争中,在这种恐惧与恐慌之中,培训机构才获得了“合法性”。
  但是,所有的培训机构,不管用什么方式获得了“合法性”,激发了家长们的送学动机,但如果它们失去了“合理性”,这种动机就不可能持续下去。
  诚然,教育培训让一些家长和孩子尝到了一点“甜头”,比如,帮助孩子们掌握一些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习得一些学习方法。但从长远来看,教育培训市场要健康发展,必须对孩子的成长有一个精准定位,要把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并以此作为教育培训机构的使命。
  教育培训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以人的成长作为服务对象。除了获得利润之外,还应该比其他商业机构或者上市公司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利润是企业之本,但对孩子可持续成长的关心则是教育培训机构的利润之源,更是教育培训机构的良知所在。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