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器物类诗歌意象解析,不得不看!
作者:佚名 时间:2018/5/14 10:36:1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54
作为考生在鉴赏诗歌的意境时,就要我们运用艺术联想和想象,把这些词藻还原为一个个生动的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1、酒
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中华民族自古就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一部中国古典诗词,浸透了清冽甘甜的美酒,飘散出浓郁沁人的醇香,也弥散着淡淡的哀愁。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酒是古代文人日常生活及创作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物品,一杯浅浅的酒,承载多少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
古诗中酒的意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一首诗的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便是构成这建筑的砖石。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1)悲
例1:“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陆机《短歌行》)。
例2: “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表达历经世事回首往昔的独酌,凄凉感慨,恍然如梦。
(2)欢
例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尽酒》)。把借酒浇愁写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
例2:“五陵年少金市东,争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这是青春时代少年游侠的豪饮,侠气干云,放荡无羁。
(3)离
例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两句看似脱口而出的劝酒之辞,却是作者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映现。其中既有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也有对友人处境与心态的深刻体察,同时还寓有前途珍重的恳切祝愿。
例2: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饯别之作,其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表面上是在写离人酒醒之后,看到岸边萧疏的杨柳,残月在天,清光如水,更加触发了离别的伤感。而其中的意蕴却不止于此,它甚至使人联想到,人生的许多痛苦在人的清醒之时,将会愈发感到痛苦,所以不如不醒。
(4)合
例1:“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颜。”(欧阳修《浣溪沙》)。
例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相聚总是一种欢乐,人生喜相逢。酒在这时充分展现了相聚的心境。
(5)喜
例:“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这是盛唐的美酒,酒香浓烈,洋溢着唐帝国雄健开朗、自信乐观的民族豪情。
(6)乐
例:“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闲暇无事与朋友对饮,其乐也融融。
(7)哀
例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酒御寒,而酒敌不过寒,借酒消愁,酒又不能解愁。此时的菊花满地堆积,虽言其盛,却已憔悴凋零,它隐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这种悲哀来自于作者所经历的国破、家忘、夫死、独守的苦难的人生经历,表达了一种饱经忧患的绝望之情。
(8)愁
例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例2:“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船
漂泊、自由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1)舟的漂泊意象
在唐诗人中,无论是求仕,还是漫游,漂泊他乡始终都是诗人的一个心病。如尽管李白生性豪迈,曾高吟“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但对于一生漂泊诗人来说,思乡之情、漂泊之感自是他多彩人生的一种况味。
例1:“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青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秋浦歌之二》)
李白一生主要时间都在漫游,作者漂泊四方,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很多时候陪伴诗人的只有一叶孤舟,试问,诗人怎能不潸然泪下呢?可见,漂泊的彻骨之痛始终是作者的一块心病。作者的刻骨铭心思乡之情,沉痛的漂泊之感,一句“雨泪下孤舟”便表达的一览无疑。作者在舟中漂泊天涯,命运与舟一般。
例2:“扁舟泊云岛,倚悼念乡国” 白居易父亲早逝,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天涯漂泊。诗人站在舟上,望着故乡的方向,淡淡的忧伤与秋江的暮色浑为一体,令人感到作者漂泊异乡的惆怅和孤独。
(2)舟船的止泊意象,远离尘世喧喧嚣的宁静、愉悦与自由。
孔子在《论语•公治长》中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舟在这里便成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范蠡助勾践雪会稽之耻后,乘扁舟,浮五湖,于是扁舟五湖便成了中国士人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古代文人名士,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意,总是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这种逍遥游,多半是买舟而往。比如,东晋大隐士陶渊明就有“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吟唱,对舟船往往有着特殊的感情。
例1:“功成名著扁舟去,愁睹前题罩碧纱”(李洞《和曹监春晴见寄》)
例2:“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温庭筠《利州南渡》)
(3)舟的愁绪意象
舟船是一种交通工具,它送往迎来,自然与人的离别息息相关。小小扁舟,常常把生活在一起的亲朋故友隔离开来,从此天各一方,因而,无论是辞亲远别的行人,还是居家守地的送行者,往往一见到舟船便离愁顿起,忧思难禁。朋友的远别令他们无限牵挂,他们担忧着行人的旅程行宿。
例1:“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诗人假托问舟,实则寄托着诗人对友人的无比担忧。
例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朋友看不见了,舟也看不见了,只有隐隐约约的一点孤帆。豪迈万千的诗人此刻也有轻愁淡绪。
舟是渡水工具,送往迎来,这就容易引起送别的人愁思,于是舟在诗中便成为一种愁绪的载体,面对舟,多少诗人生发出无尽的忧思。特别是漂泊他乡的游子,常常借舟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郁郁的愁绪。
例1: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例2:明月满深浦,愁人卧孤舟。(白居易《将之饶州,江浦夜泊》)
(4)舟的“桥梁”意象,表达理想与志向
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可以绝河渡水,有了舟人类边可以借助它达到彼岸,舟是桥梁是路一一种超越。连接起此岸和彼岸,于是舟便成了连接现实与理想的一座桥梁。
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作者孟浩然心情无限孤寂,空有才能而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世上无处寻觅知音。迫切希望能得到伯乐的推举,“欲济无舟楫”此时的舟已经不是一般的交通工具了,诗人借助舟这种桥梁意象,委婉道出了自己的怀才不遇。
3、笛声
(1)游子思乡,归心似箭
例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借满城飘荡、无处不在的笛声传万千游子飘泊天涯、思念故园的殷殷情怀。
(2)征人思乡,嗟怨连连
例2:王之涣千古名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借羌管悠悠,抒万千感慨。
例3:边塞诗人李益的《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更是将戍边将士的荒寒苦怨、思家念亲之情渲染得格外悲壮动人。
附:羌笛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4、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5、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6、灯
(1)温暖、美好、团圆、希望、向上、亲切
例1:《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晰晰!君子至止,鸾声哕哕。夜如何其,夜向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5]这段中古老的吟唱,在宗教与政治的威严中表现着人类对光与火的原始膜拜。
例2: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2)孤独、凄凉、愁苦、哀伤、凄婉、惨淡
例1:“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腔长叹。”(李白《长相思》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