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奥数天才的坠落”,教你辩证写热点!

作者:佚名  时间:2018/5/28 17:09:1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72
  对大部分人来说,付云皓可能是一个陌生名字,但在奥数界,却早已名声在外,毕竟,两届国际奥数竞赛冠军的成绩,在中国30多年的参赛史上,并不多见。然而现在,这位奥数冠军却在一所师范学院教书,这样的人生在不少人看来可谓“大起大落”。因一则报道,让付云皓再次走入公众视野,也揭开了一个昔日奥数冠军的人生轨迹。
  /热点回顾/
  近日,一篇人物专访以不无惋惜的口吻将付云皓的经历描述为《数学天才坠落之后》,正当读者或感叹、或惋惜之际,当事人却发文“我没有坠落,我在脚踏实地处”,引发网友热议。以这样备受争议的方式,进入公共讨论空间,付云皓的再次走红令人深思。
  /素材聚焦/
  一问:究竟是“天才的坠落”,还是“脚踏实地”?
  从事实层面来看,曾经的奥数冠军,一路开挂进入大学之后面临困境,这是不争的事实。学科竞赛被视作培养“天才”的机器,一直是通往名校的捷径,不仅是付云皓成长的年代,在当下不少家长、学校依然乐此不疲。但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天赋和潜力,是否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从类似付云皓这样的案例来看,恐怕得打个问号。在数学竞赛上取得高分,并不意味着就应该站在数学殿堂的制高点,毕竟数学研究不单单是解题能力。
  从价值层面来看,从奥数冠军到博士毕业,再到普通二本师范学院的老师,是否意味“坠落”?不可否认,对于付云皓,社会期待和现实生活际遇、追求内心选择之间,难免存在张力。意义是人所赋予的,成功也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成为数学领域的大家固然值得向往,但能够为基础教育作出贡献,同样也有意义。从这个角度看,许多人为付云皓点赞,不只是赞许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是对每一个人拥有人生选择权力的捍卫。
  二问:奥赛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奥赛高考加分取消、国内多项数学竞赛被暂停的背景下,学科竞赛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之所以对这位奥赛金牌得主的命运如此关注,反映了奥赛的现实处境,以及社会对奥赛的认知争议。
  谁也没有否认付云皓曾是奥数领域的佼佼者,但是,奥赛金牌得主这一身份的意义,不同的人会给出不一样的解读。很多人内心的预设观点是,奥数是数学能力的体现,奥赛金牌得主就应该站在数学殿堂的制高点。竞赛表现良好,固然是学科能力的体现,却未必与学术创新能力画等号。不管付云皓个人命运如何,理清学科竞赛的意义,才能开展有效的讨论。
  三问:担任教师,是否意味着“奥数天才”?
  正如付云皓在“自白书”中所说,他现在工作的意义在于“让初等教育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有水平”。跟钻研高深学问的数学家相比,这当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设。不过,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师范学校教师对社会的巨大价值。提高教育水平关键在师资,而培养师资的师资当然是关键中的关键。
  奥赛是否造成了付云皓的偏科,并致其在北大肄业,让他的人生道路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顺畅,可能是社会看待类似问题时更关注的角度。人生的命运不能假设,很难说,如果付云皓顺利从北大毕业,是否会走上一条完全不一样的人生道路。更应该反思的则是当年塑造付云皓的这套教育理念——为培养所谓专才而忽视通识教育,并且把组织学科竞赛错误地等同为选拔创新人才。
  /时评范本/
  ▽角度一:社会心态在不断转折
  近年来,在社会舆论的呼吁和教育部门的引导下,跟学科竞赛挂钩的升学便利被逐步剥离,学科竞赛回归到了一条正常发展的道路。应该承认,作为一种学科思维的训练,学科竞赛对于培养学生兴趣、遴选未来的学术人才,依然能够发挥有益的作用。不过,学科竞赛终究只是少数人的游戏,更不能凌驾于大众教育标准之上。忽视全面发展、片面推崇“专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更全面的通识教育、文理不分科已成为必然的要求。
  付云皓不仅是历史上走偏了的教育观的“产品”,也是拥有独立思想和意志的个体。作为一种符号,公共舆论自然可以从付云皓身上发现曾经社会所信仰的教育观的不足;但对于他个人的命运与职业选择,社会理应留存一份敬意和宽容。当一名师范学院的教师没什么不好,他依然是所在行业的佼佼者,哪怕从世俗意义上看,付云皓也谈不上失败。(中青评论 王钟的)
  ▽角度二:活出自己的笃定从容
  尊重教育规律,就能以更为科学的方式让人才脱颖而出;在成才目标上更为多元,才能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毕竟,人生从来没有一个可复制的模式,人生出彩也从来没有标准的方案。今天,来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登上世界技能大赛的领奖台,行业不同,但是精益求精就也能造就大师;今天,无数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的第一线,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见证的是对事业的执着。如付云皓所言:“头顶光环,身处高塔,或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只有脚落实处,做好每件事,才能积少成多,为社会真正贡献你的力量。”多元的人才、多样的参与,正是时代所必不可少的。
  当然,于个体而言,通往成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波折和坎坷,但在风雨之后修得一份淡定和从容,也不失为精彩。经历了挫折的付云皓,在自己的岗位上依然热爱、积极、幽默,这样的人生态度恐怕比成功本身更有意义。更何况,能够为基础教育发一分光、尽一份力,提高一些基础性工作的水位,同样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作。正像付云皓自己所说的,有热情,所以去钻研;有碰撞,所以有火花;有执着,所以才耐得住寂寞。人生的出彩,并不只是在聚光灯下。毕竟,人生只有一次,相比较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更为重要。人生起落无常,从容面对可嘉;通往成功之路,何必条条框框?(人民日报评论 桂从路)
  【附】
  《奥数天才坠落之后——在脚踏实地处 付云皓自白书》部分内容
  “我的理想没有什么星辰大海,没有太多高远的学术理想的宣扬,我只想尽自己的力量,让初等教育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有水平,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让尽量多的孩子受到正确的引导。”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方向的硕士也意味着,付云皓可能从此都和学术研究无缘了’,似乎暗含着一种专业歧视,教育方向和学术研究是两条平行线,似乎优秀的研究者都不能从教师中产生,当了教师就没办法做研究了?我想国内外大部分学术大奖得主可能会表示很遗憾,因为他们推动了自己所在领域的学术进步,同时他们也是被作者和学术隔离了的这个群体——老师。”
  “如果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来衡量,我和很多本科时期同在北大的同学确实有不少差距,陨落这个词送给我,不足为过。但是从我个人的观感来衡量,我并未觉得自己在陨落,或者是已经陨落。我的观感是:现在的我,正稳稳当当地一步一个脚印踩在基础教育的道路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